天天看點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據說,愛吃肉的人,從來都不勸别人吃肉,因為,不想看到肉被其他人搶走,這些人,對肉的喜愛,發自内心,并且超越友情和禮儀限制。相反,吃素的人,經常會勸親友吃素,因為,這些人認為,吃素是1種高尚且健康的行為,而且能夠幫助減肥。吃素,真的能夠帶來塑身效果嗎?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熊貓的感受?熊貓的膳食結構,是标準的高纖維、低脂肪,主食是竹子,為何會吃出胖嘟嘟的圓形身材呢?好吧,咱們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解釋的。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2天前,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團隊,在《細胞》雜志系列的《報告》分冊上發表了1篇論文,揭示了大熊貓吃素也會胖嘟嘟的奧秘。大熊貓,在動物分類學中,屬于食肉目的熊科,消化系統仍然保留着食肉動物的特征。但是,如今的大熊貓,已經将祖先留下的吃肉習性抛棄,99%的主食都是竹子。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科學院的學者,在2011年時就發現,大熊貓能夠消化竹子裡的纖維素與半纖維素,關鍵原因是腸道中存在梭菌類的微生物。學者們認為,大熊貓在春末夏初時,吃竹筍,其他季節吃竹葉,這種季節性的食物變化,會影響腸道的微生物組成及功能,而微生物菌群的變化,又會影響大熊貓的營養代謝狀況,讓大熊貓能夠依靠沒有多少營養的高纖維、低脂肪的竹子,獲得180公斤的圓胖身材。經過多年研究,學者們發現,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腸道中的丁酸梭菌。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學者們發現,大熊貓吃竹筍的時候,腸道中的丁酸梭菌更加豐富,有利于将粗纖維充分降解消化,産生大量的丁酸鹽。如果将大熊貓吃竹筍期間産生的糞便,移植到小鼠體内,小鼠就會快速地變胖。如果移植大熊貓吃竹葉季節的糞便,小鼠的生物節律核心基因的表達,就沒有那麼明顯。接下來,學者們對丁酸鹽喂養那些沒有進行糞便移植的小鼠,發現小鼠的磷脂代謝也會顯著增強。這種現象,與吃竹筍的大熊貓的代謝特征是類似的。由此證明,丁酸梭菌是大熊貓能夠充分利用高纖維、低脂肪食物的關鍵因素。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大家知道,肥胖的本質是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祖先們需要經常面對饑荒,隻有那些攜帶節儉基因,能夠習慣從不規律的進食中儲存脂肪的人,才能生存下來。進化過程的關鍵變化,是尿酸酶作用的丢失,讓果糖更容易轉化為脂肪。換句話說,咱們的基因,會讓機體具備不經常吃肉也能儲存脂肪的傾向。古代人有1種大餐,是用果子沾肉醬吃,因為肉太少。這個道理告訴大家,僅靠吃素,無法保證營養均衡,難以實作減肥與健康的目标。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素食,大緻可以分為3種形式,全素素食、奶蛋素食、奶素食。全素素食,隻吃五谷類、蔬菜、果仁、豆類。雖然,許多研究證明,素食能夠更多地降低體重,同時,降低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水準,改善胰島素抵抗及氧化應激狀況。但是,多數的膳食指南更加強調飲食搭配,提醒素食者注意營養均衡,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B12、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攝入情況。

多年的熊貓研究證明,吃素能不能減肥,由腸道微生物決定

依靠吃素食減肥,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某些植物來源的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效率,低于動物來源的食物。因為,咱們人類不是大熊貓,腸道微生物菌群中缺乏丁酸梭菌。同時,吃素食的人,會過于依賴加工食品,難以避免攝入高能量、高糖、高脂、高鈉的食物,還可能由于膳食結構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較高,或者攝入大量果糖,多餘的能量仍然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身體裡。而且,每個人的腸道微生物菌群構成,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吃素,可能會降低體重,其他人學着吃,可能體形越來越像大熊貓。是以,按照科學指引,順應自己的腸道微生物構成,合理安排飲食,才能實作健康減肥的目标。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等系列,内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及轉載,否則将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