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果說娃在幼稚園階段時,我們這一代爸媽已經非常有意識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那麼到了國小,最深的感觸一定是要加強孩子文史知識的涉獵,因為現在的學習越來越考驗綜合能力,尤其是國文科目裡講究的就是“大國文”的概念,比如現在的作文題目經常是類似這種:“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你一定關注到了杭州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産,當然你也可能關注其他文化遺産,請你講述你親曆的與某個文化遺産之間的小故事”,顯然這對孩子的知識量要求非常高。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學文史才可能有多時空、多層次、多學科的複合學識。OK本身就對曆史這塊非常有興趣,加上我深知學文史知識對當代孩子的重要性,是以我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比較各種曆史書籍和視聽資料,挑選出最優秀的讓他看,助推他的進一步探索。這當中,文史動畫《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是最讓人驚豔的。它既不會太過“正”、讓孩子覺得無趣: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也不會過于“幼”,導緻視訊資訊量有限: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這個片子在内容呈現上能精準擊中娃的審美和喜好、在内容專業度的把握上又做到十分到位。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它清晰梳理了從史前文明到明清的中國曆史,但既不隻是粗粗走一遍時間線,缺乏深度,容易看過就忘,也不是隻講重點曆史事件,内容不夠全面。而是更順應新的史學潮流,把重點更多放在了曆史思維建構上,不追求孩子記住曆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而是帶孩子去深入了解曆史事件的來由、教會孩子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給大家先看一集,初步感受一下(每集基本在8分鐘左右,時長對娃也特别友好)!如果眼下不友善看,可以直接往下看我對這部文史卡通片的詳細介紹!一起感受這本片子的“難能可貴”:

第1季第3集《人類來到東亞》

呈現形式靈動

這部動畫的呈現形式非常能抓孩子的注意力。很特别地用了一隻學識淵博的黑貓動畫形象——“貓館長”來串聯起全篇: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以文物為載體,通過動畫+實景拍攝結合的形式,來講述中國通史,一下子把闆正的曆史變得活潑起來,讓孩子産生了天然的親近感: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内容豐滿、層次清晰

更大的驚喜來自内容。

原本看到标題裡的“中國通史”,我是很擔了一番心的,上下五千年曆史,知識點多如繁星,如何選取,怎麼解說,講到什麼樣的深度,尺度的拿捏很關鍵,做淺了聽着沒大用,做深了又怕孩子聽不懂。

但《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很難得地做到了,從史前文明到明清幾千年曆史全覆寫的同時,脈絡清晰内容豐滿。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給大家展示下全7季的目錄,可以看到它既講全了大的朝代更疊,又顧及了百姓的衣食住行,而且把重點更多地放在了文化和文明上,帶給孩子的是全方位的曆史視角。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同時,和傳統曆史教學不一樣的是,這套動畫順應新的史學潮流,把重點更多放在了曆史思維建構上,它不追求孩子記住曆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而是帶孩子去深入了解曆史事件的來由、教會孩子從不同角度去思考。

比如講到書聖王羲之這個曆史人物時,除了介紹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還專門帶孩子探讨了為什麼王羲之能成為古今書法界公認的第一人。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通過貓館長的分析,我們知道了王羲之能成為曆史上的書聖,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努力和過人天賦,他所處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必然條件之一。魏晉雖然社會動蕩不安,卻也是文化大繁榮的時期。紙張的發明給書寫提供了便利,是以更多人在探索比隸書更快捷的書寫方式,也是以隸草、行書和行草這些新的字型應運而生,是以王羲之出現在這個時代其實也是曆史的選擇。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這種從宏觀去探索曆史真相的角度真的太棒了,對尚處于自己小世界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沖擊力的一次轉換,而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慢慢會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站在更高遠的層面去評價事物,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都有很大的意義。

腳本專業有趣

而尤其要重點誇的是它的腳本,真的特别特别出彩!

短句為主,用語诙諧,并且多反問,有時甚至會像電視劇那樣,在最末尾安排個懸念,和下一集串聯,進而吊起孩子的興趣,有效地互動起來:

講述上也不是點到即止,選出來的知識點,都幹脆利落地講透,孩子了解起來無壓力,甚至連成人看了都收獲頗多,可見腳本作者的曆史和文學功底都是非常深厚的。比如,講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配合畫面,三言兩語就把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講清楚了:

對文物的描述,簡潔又接地氣,很符合小朋友的語境: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為此後來我專門跟制作團隊詢問了腳本作者,才知道原來這系列文史動畫的腳本,是由複旦大學曆史系團隊支援的,腳本的主筆則是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複旦大學導師、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段志強老師。

為了寫腳本,段老師買了特别多國内外的童書,“瘋狂”地閱讀,學習書中的語言方式,是以這系列動畫等于是史學大咖在給小朋友化繁為簡講故事,難怪能做到如此舉重若輕。

視覺呈現有趣進階

說實話,把内容做到這樣的程度,作為科普性質的文史動畫來說已經很OK了,但《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的優秀不止于此,它還非常難得的一點是,整個系列的視覺設計都是由來自央美的團隊統一把關的,分鏡頭、文物視訊、甚至每一季主題色的選取,都經過了專門的設計。比如第一季史前文明的主題色,專門選用了亮眼的明黃色,來襯托史前文明略微暗淡簡單的文物,同時也象征着天地初開的光明;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第六季遼宋夏元金的主題色,則選的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汝窯的代表色——天青色:

實景的拍攝也如高清紀錄片一樣,光影、細節都極其有質感: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整部片子的視覺呈現簡潔大方,幹淨利落,審美很是進階: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每集動畫的時長設定也很科學,一集8分鐘左右,會講解3-4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大約會講2分多鐘,這樣的時長既能讓娃的注意力始終保持高位,又友善利用碎片時間觀看。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實在太喜歡,我自己連着一段時間把全系列7季動畫幾乎都看了,可以說每一集都是高水準,品質非常穩定。而OK本身就是曆史迷,更是沉浸其中,還會跟我談自己對曆史事件的思考和看法,這也更讓我更堅定了要把它推薦給号上媽媽們的決心。

因為——

1、這樣有專業團隊支援、整個系列都保持高水準的中國通史動畫,可遇不可求。無論從知識積累角度,還是從開拓視野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

2、更難得的是,孩子很喜歡這樣的呈現形式,喜歡看、能看進去、能學進去,這是更大的價值。

3、300多元就可以直接買到永久有效播放,無論是買回來當下看,還是過段時間看,都不影響,并且買來我們自己看,也是很有收獲的。還有高品質的其他課程和實物贈送!

1、7季200集,中國通史全覆寫,并且層次結構清晰

這個系列一共做了7季,從史前文明到明清,總共200集,内容可以說幾乎覆寫了中各中國曆史,看完全系列,對中國曆史的大概印象應該就能牢牢立住。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而我特别喜歡的一點是,它在内容配置設定上并沒有厚此薄彼,比如隻選幾個重點朝代,而是每個曆史階段都做了詳盡的介紹。像曆史課本上經常被匆匆帶過的史前文明,在這個系列有專門的一季——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而且做得特别精彩,把博物館裡那些看似無聊的陶器、石器、骨器,結合曆史畫面,用講故事的方式展示得妙趣橫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講史前人類怎麼做飯這段,它非常有創意地把幾個不同地區的文物串到了一起,使這些博物館裡看起來土土的罐子,一下子生動了起來。

原始人怎麼做飯?

先用山東後禮文化的石磨盤磨點小米: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再用甘肅的陶缽和山東的陶支架一起,就可以煮上一鍋小米粥啦: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吃完飯别忘了用獸形壺倒杯熱水哦!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水杯也一并到位!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看着視訊,再搭配解說貓館長十分魔性的講解,真的超級上頭。此外,第一季還承擔了給整個系列定下基調的”重任“:從這往後每一季的結構,都是以朝代更疊為綱,然後畫卷式地展示古人的吃穿住行、人文藝術這些跟孩子生活連結度更高的内容,這也正契合了現在史學研究的新潮流,更着重去關注文明和文化。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 紅框為朝代更疊相關内容

而聚焦到每一小集,短短8分鐘的結構也非常清晰,我以第3季第16集《漢朝人的居家日常》為例跟大家展示下——

每一集開頭,貓館長會先承上啟下來切入主題: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接着就是正式的講解,會圍繞主題展開聊3~4個知識點: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最後,以提問小黑闆來結束整集内容。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可以看到,整個結構引入—正課—鞏固,短短8分鐘就像上完了一堂小課一樣,流程清晰,内容相當豐富。

而每季的最後,還會有專門一集的時間線總結,把整集的内容再梳理一遍,加強印象。

2、有邏輯地講曆史,幫助孩子建立曆史思維、學科融合思維

而我最愛這部文史動畫的一點是,它是有邏輯地在講曆史,帶領孩子逐漸搭建起自己的曆史思維(關于曆史思維,前兩天我專門寫文章跟大家聊過(超連結)。

傳統的基礎曆史教育,是由零碎的知識點組起來的,是以要靠死記硬背。而《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采用的目前史學界主流的架構式研究方式,經常是從一個文物出發,然後不斷去尋求它背後的故事,追溯出來曆史的真相和脈絡。

比如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唐墓中的幾個不起眼的餃子,就可以挖掘出以下資訊: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1、早在1000多年前,餃子就已經成為咱們中國人的主食之一;

2、餃子随着絲綢之路,被傳到了西域,成為了西域人喜愛的美食;

3、吐魯地區極其幹燥的氣候,才使得餃子能夠完整地儲存千年。

▽- 再比如從湖北張家山漢墓的竹簡,引出中國最早的數學書《算數書》,再從《算數書》帶出漢代的演算工具算籌,以及“算”和“籌”在漢字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可以看到,就在貓館長娓娓道來時,很多資訊已經被綜合在一起輸出,是以孩子在看這部動畫的時候,不用去記具體的曆史知識點,年代地點,要感受的是這種思維導圖式的探索方式。這種發散式的探索新知的學習方法,帶來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孩子會更早地接觸到學科融合。像這部動畫中涉及到的學科領域,不僅是曆史,還有天文、地理、國文、數學、生物等等。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冠軍”一詞的由來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人類吃熟食在生物學上的意義這對孩子以後的曆史學習來說是助力,更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思考習慣。

3、用網際網路語言撰寫的腳本,讓孩子與曆史更親近,同時又很好地把握了“度”

再來說說這套中國通史文史動畫的另一大亮點——腳本。就像前面說的那樣,它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诙諧地來講述曆史,牢牢抓住了孩子的興趣。像下面這樣有趣的小标題,在這系列動畫中比比皆是,孩子一聽立馬就激發八卦之心: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另外它還經常用一些現代語言來演繹曆史事件,孩子一聽就能get到想表達的意思:- 這幅《驿使圖》則是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郵驿形象,是最早的快遞小哥。- 宋朝人生意做得好,包裝紙上還不忘做廣告,無意中制造了全世界現存最早的商标廣告。- 他們大概嫌那種分餐制太斯文了,聊起天來也很不友善,于是很多人坐在一起吃飯的合餐制慢慢流行起來。- 這兩位《算數書》的抄寫者/校對者,說不定他們就是那時候的數學老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看,是不是很好玩?但有趣的同時,片子傳遞的資訊量其實是很大的,不過它很好的一點是,知識點出現得并不刻意,而是自然地融入到講述中,是以孩子在看的時候不會有在學習的感覺,效果反而更好。此外,尤其難得的是,《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整個系列,始終貫穿着一種“克制”感,處處顯露出對曆史的尊重。對有争議的曆史,它不作明确的結論,而是把現有的史料、推斷出的不同結論,原原本本的攤開在孩子眼前,不偏不倚,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比如對大禹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片中擺出目前已有的史書、文物和氣候學證據,但同時也告訴小朋友,即使是最早的記載,距離大禹生存的年代也有一千多年,是以大禹是否真的存在,我們到現在還是不太确定: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對人物的評價也是如此。

比如對于商纣王帝辛這個人物,在傳統史學叙述中,他沉湎酒色、窮兵黩武,是典型的暴君。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但如果我們把時間段拉長,從整個中國曆史發展的角度去看他,就會發現,帝辛傾盡全國之力征讨東夷,雖然最終導緻了商朝的滅亡,但他把商朝疆域勢力擴充到了江淮一帶,對當時的中原文化向東南方向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對古代中國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他在這方面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段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斷期,思維上要再上一個台階的話,就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辯證思考,而學曆史就是培養辯證思維最好的途徑。

4、團隊太專業,内容、視覺、配音無一短闆《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能在各方面都達到這樣的高水準,并且保持全7季水準穩定,憑借的就是足夠專業的創作團隊。

這系列文史動畫出自《假日博物館》系列,北上的媽媽可能對《假日博物館》相對比較熟悉,它在青少年“博物館大課堂”這個專業領域裡這兩年風頭很大。主要是通過和全球著名博物館、專家學者合作,圍繞貓館長這個IP,來創作相關文創作品。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目前已經有20多部經典博物館系列視訊課、100多場世界文明系列講座、20多部博物館音頻導覽等等,并且和北京很多學校開展了深度合作。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同樣也是這個創作路徑,三年時間裡召集國内高校近20位專家學者、藝術大咖參與編寫,并從40多座博物館實地取材來創作完成,一經推出就成了假日博物館系列中的王牌。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它由複旦大學曆史系團隊提供學術支援,腳本則是由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複旦大學導師、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的段志強老師領隊完成,在專業度上沒話說。

視訊的拍攝、剪輯、制作則由央美的團隊負責。不僅實景文物拍攝得賞心悅目: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動畫部分做得也有趣利落。尤其厲害的是,這兩者的結合非常自然,看的時候完全不會有割裂感,不得不說團隊的美術設計能力是真的牛,審美是真的靠譜。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文章反複磨兩周,隻為這部太好的文史動畫

此外還有讓人很驚喜的是貓館長的配音,給貓館長的IP、乃至整部動畫都大大加分。

磁性又魔性的嗓音,特别搭貓館長這樣神秘的角色,聽了簡直上頭!我專門去找來了第1季的第1集,大家一定一定要點開感受下。

更厲害的是,全系列動畫還是原生态中英雙語字幕的哦!學曆史的同時還能學英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