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國文八下所有古詩古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八下課内)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赤壁》杜牧(八下課内)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課内)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調歌頭》蘇轼(八下課内)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八下課内)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飲酒(其五)》陶淵明(八下課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其一)》李白(八下課内)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馐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下課内)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方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八下課内)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己亥雜詩》龔自珍(八下課内)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贈叢弟(其二)》劉桢(八下課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課外)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八下課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終南别業》王維(八下課外)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宣州謝眺樓餞别校書叔雲》李白(八下課外)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八下課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無題》李商隐(八下課外)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歡》李煜(八下課外)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登飛來峰》王安石(八下課外)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蘇幕遮》範仲淹(八下課外)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1 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
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2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
2. 【國文人教版八下課外古詩課外古詩十首
【贈從弟】(劉桢·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無題】(李商隐·唐)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相見歡】(李煜·五代南唐)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登飛來峰】(王安石·北宋)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3. 【人教版國文八下所有古詩古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八下課内)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課内)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過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課内)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轼(八下課内)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八下課内)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飲酒(其五)》陶淵明(八下課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難(其一)》李白(八下課内)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馐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下課内)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方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八下課内)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己亥雜詩》龔自珍(八下課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贈叢弟(其二)》劉桢(八下課外)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課外)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八下課外)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終南别業》王維(八下課外)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宣州謝眺樓餞别校書叔雲》李白(八下課外)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八下課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無題》李商隐(八下課外) 相見時難别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歡》李煜(八下課外)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登飛來峰》王安石(八下課外)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蘇幕遮》範仲淹(八下課外)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 21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2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号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
4. 誰有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國文文言文整理誰有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通假
《與朱元思書》 1、通假字 窺谷忘反(通“返”,傳回,回去) 2、古今異義詞 一百許裡(古義為“左右”,表示約數;今常指“應允”,“許多”,“或者”等.) 鸢飛戾天者(古義為“到,到達”,今常指“罪過”或“乖張”.) 經綸世務者(古義為為“籌劃,治理”,今常指“政治規劃”.) 3、一詞多義 絕 天下獨絕 (形容詞,絕妙.) 猿則百叫無(動詞,停止.) 上 負勢競上(動詞,向上) 橫柯上蔽(方位名詞,上邊,上面) 百 一百許裡(數詞,十的十倍) 猿則百叫無絕(數詞,極言其多) 4、詞類活用 風煙俱淨(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淨,散淨) 任意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往東往西漂流) 急湍甚箭(副詞用作動詞,快) 猛浪若奔(動詞用作名詞,奔跑的馬) 互相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軒,争着向高處伸展.邈,争着向遠處伸展) 《五柳先生傳》 1、古今異義詞 因以為号焉(古義為“以之為,把它作為”,兩個詞,今常用作一個詞,認為) 或置酒而招之(古義為“有時”,今常用作連詞,表選擇關系) 造飲辄盡(古義為“往,到”,今常指“創造,制作”等) 2、一詞多義 如 親舊知其如此(動詞,像) 晏如也(名詞,……的樣子) 得 家貧不能常得(動詞,得到) 忘懷得失(名詞,得到的(東西)) 3、詞類活用 亦不詳其姓字(形容詞用作動詞,詳細地知道) 親舊知其如此(形容詞用作名詞,舊友,故友) 《馬說》 1、通假字 才美不外見(通“現”,顯露,表現)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通“飼”,喂養) 其真無馬邪(通“耶”,嗎) 食不能盡其材(通“才”,才能) 2、古今異義詞 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為“有時”,今常作連詞,表選擇關系) 執策而臨之(古義為“馬鞭子”,今常指“政策、決策”等) 3、一詞多義 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量詞,頓,餐)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 能 安求其能千裡也(動詞,能夠) 雖有千裡之能(名詞,才能,能力) 策 策之不以其道(動詞,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名詞,馬鞭子) 4、詞類活用 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用作動詞,吃盡)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數量詞用作動詞,行千裡)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幫作動詞,用鞭子打) 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用作使動詞,使……盡,竭盡) 《送東陽馬生序》 1、通假字 四支僵勁不能動(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绮繡(能“披”,披着) 2、古今異義詞 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古義為“問”,今常指“敲”等) 媵人持湯沃灌(古義為“熱水”,今常指“汁水”等) 略無慕豔意(古義為“欣羨”,今常指“鮮豔,豔麗”等) 日再食(古義為“兩次”,今常指“又,再次”等) 3、一詞多義 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動詞,擔心) 無凍餒之患矣(名詞,憂患) 故 故餘雖愚(連詞,是以) 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副詞,特意) 質 援疑質理(動詞,詢問) 非天質之悲(名詞,資質) 至 色愈恭,禮愈至(形容詞,周到) 至舍(動詞) 4、詞類活用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動詞用作代詞,此,這) 腰白玉之環(名詞用作動詞,腰挂) 《小石潭記》 1、古今異義詞 全石以為底(古義為“以之為,以全石作為”,今義指“認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古義為“約,大約”,今常作能願動詞,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義為“年輕人”,今常作戲曲用語) 2、一詞多義 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詞,由) 隸而從者(動詞,跟從,跟随) 見 下見小潭(動詞,顯現,呈現) 明滅可見(動詞,看見)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明滅可見(副詞,可以) 差 參差披拂(形容詞,不齊)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3、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西) 近岸(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潭中魚可百許頭(動詞用作副詞,約,大約) 日光下澈(形容詞用作動詞,照射) 鬥折蛇行(兩個詞均為名詞用作狀語,像北鬥星那樣,像蛇爬行那樣) 其岸勢犬牙差互(名詞用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凄神寒骨(兩個詞均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凄涼;使……寒冷) 《嶽陽樓記》 1、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囑托) 2、古今異義詞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義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衛、守護”等) 越明年(古義為“到”,今義為“超過”) 越明年(古義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 則有去國懷鄉(去,古義為“離開”,今常指“到,往”.國,古義為“國都,京城”,今常指“國家”) 至若春和景明(古義為“日光”,今常指“風景、景色”等) 沙鷗翔集(古義為“栖止,鳥停息在樹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 微斯人(古義為“無,沒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 3、一詞多義 則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相當于動詞,是,就是) 然則北通巫峽(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那麼”)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連詞,就) 極 北極潇湘(動詞,盡,到達) 此樂何極(動詞,窮盡) 一 在洞庭一湖(無實義,起強調作用) 一碧萬頃(數詞,一片) 而或長煙一空(副詞,全) 4、詞類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詞(太守)用做動詞,做州郡的長官,即做太守。
5.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有一些必背的文言文和課内古詩.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有一些必背的文言文和課内古詩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南陽劉子骥,高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2.短文兩篇 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二、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3.核舟記(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态.嘗贻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糁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核桃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4.大道之行也(《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5.杜甫詩三首一、《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二、《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緻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妪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别.6.三峽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阙處;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7.短文兩篇 一、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将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二、記承天寺夜遊(蘇轼)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寝,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8.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