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作者:照理拍案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再過十幾天,2022年的春節就要到來了,以往每到這個時候,很多人心思動了,大家覺得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就要到了,工作也沒心思幹了,就要琢磨怎麼樣買返鄉的車票或者機票,準備什麼樣的禮物回家過年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也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一提起過年大家也都是很興奮的,但是今年的情況恐怕還是有點特殊。疫情在秋冬季節的傳播确實很快,是以到今天全國還是有多個城市出現了散發病例,雖然我們可以很快地把病毒摁死,但是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确實是很易于病毒的傳播。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尤其是最新的變種傳播速度還是極其快的,是以到今天為止,實際上很多省市又出台了非必要不離開本地區的政策,也有很多城市開始發出了号召,希望大家能留在本地就地過年。因為确實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有可能讓病毒傳得更快一些,畢竟咱們誰也不願意一回到家鄉就把病毒帶過去,或者一回到家鄉就被當地隔離起來,誰能想到新冠疫情能肆虐這麼長的時間?

去年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就是留在異地過年的,大家以為可能也就這個春節特殊點,但是沒想到馬上要來的春節咱們這個疫情還沒有徹底度過去。但是相比于國外的情況,我們确實要好得多了,想想那些國家一天确診100萬、150萬這樣一個巨量的數字,他們那個節日過着估計也是沒啥心情了。

當然為了能讓大家過好一個春節,現在各地政府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補貼政策,有的地方你如果能夠在異地過年,就地過年的話,可能給予500或者1000的過節慰問補貼,有的地方還會給予各種各樣的優惠券。當然像去年一樣,各地的文化娛樂設施也盡量開放,以便讓異地過年的人們春節假期有一個休養身心的機會,可能對于很多人而言,這個春節沒有機會回家團圓了,但是畢竟全人類戰勝疫情這也是指日可待的。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倒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今天的年輕人願不願意返鄉過年,前些日子我在一個媒體上看到一個統計,說很多90後95後如果春節機關要求你加班的話,你能不能夠同意在機關加班,多掙點工資,然後不回家過年。出乎我意料的是,有高達70%的90後95後青年表示,他們可以留在當地加班,這個數字比例确實是很高的。

對于今天的年輕一代而言說實話,返鄉過年它或多或少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為什麼?我們可以跟大家算一筆賬,返鄉過年實際上在經濟上是一個挺大的投入。比如說你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打工,春節的假期其實并不長,法定也就是7天的時間,哪怕用人機關相對比較人性可以讓你提前走幾天,晚回來幾天,那這個假期總長度也多說就10天。

而以往越是到年關近的時候,這個票越是難買,近些年來得益于大陸4萬公裡高鐵的建成,買返鄉高鐵票比10多年20年前那真是容易的多得多。大家知道嗎,倒退十幾二十年春運買票絕對是個大活,在有的吸納外地勞動力的大省比如說廣東省吧,一到春運的時候得把整個體育場開放,讓上萬的人湧進來買票。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不單火車票難買,機票一到年關近了根本是不打折,以往可能能減到3折4折的優惠,到了春運時間全價票你能搶到就不容易了,是以對于打工者而言返鄉的交通成本就挺高。但是這還隻是第一步,返鄉之後其他的花費也非常多,咱就甭說孝敬父母了,這個是應該的,辛辛苦苦在外工作了一年回去見到家裡老人,肯定是要給予金錢和物品上的慰問。

自己家裡的錢就算了,但是你返鄉之後其他的花銷也很大,見見自己親戚裡的長輩你得買點禮物,看到自己的晚輩過年你得給點壓歲錢,看到許久不見的同伴自然得聚會一下,胡吃海喝一番這又是一大筆花費。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過一次年花掉一到兩個月工資那恐怕真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今天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基本都是月光族,掙到的薪水很微薄,交了房租或者房貸再留下自己日常生活之後基本沒剩多少錢了。

對于相當數量的年輕人而言,是想回家但是一考慮到回家之後,還有這麼大的金錢支出,就多多少少有點膽怯了。反過來講如果留在當地過年,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春節假期的頭三天機關要是讓你加班的話得支付你3倍工資,因為這個是法定節日,後4天如果讓你加班的話得付你兩倍工資,因為這個叫法定假日。

初初算下來,如果真是春節這7天都加班,差不多能掙到接近一個月的工資,這對于經濟捉襟見肘的年輕人而言确實是一個挺大的誘惑。很多人也想回家并不是非要利用過年這個時間,機票貴交通擠,如果能錯峰回家,比如說三四月份春暖花開的時候,跟機關協商調個假回家看看老人,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可取的方案。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當然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回家過年還有一層負擔,這就不是經濟上的了而是另外一層意味上的,我想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大概從22歲大學畢業一直到三十四五歲,你一回家一定會遭到各種親戚的盤問。最開始問的是在大城市工作怎麼樣,工資收入如何?過不過的習慣 ,接下來就是有沒有對象,有沒有交男女朋友,準備什麼時候結婚,結了婚之後什麼時候要孩子?怎麼兩三年都沒動靜?

真有了孩子這兩年又增加了什麼時候要二胎,什麼時候要三胎,親戚朋友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出于對你的關心,畢竟一年沒見了,對你的自然情況希望了解一下,有的也真是因為長時間未見,彼此比較隔閡總得找個話題打開由頭暢聊一番,但是這些話語說實話讓很多年輕人覺得尴尬而不自在。

甚至往年一到年終歲尾的時候,網上就有很多年輕人總結出各種各樣的經驗,告訴你如何應對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說實話人家倒并不是有什麼壞心,也就是因為長時間不見了總得有個彼此能夠聊的話題。但是咱們也清楚,現在很多年輕人是有社交恐懼症的,我甯願自己待着看個電腦刷個視訊我也不願意跟一個常年未見或者說一年才見過一次面的親戚去熱切的唠家常。

說實話在有的地方過年風俗更甚,你一到過年這幾天不光挨家挨戶要走親戚,甚至全村的鄰居你都必須得挨個通路到,是以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感覺過年比平時上班還累。過年7天假期下來,留在腦中的印象就是不斷的去串門,不斷的去走親訪友,見到的還都是一年未見而且在往後的生活中一年也隻能見過一次面的人。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時間長了,很多人覺得這樣的過年形式有點太沒有意義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實際上真正缺乏的是跟直系親屬的交流時間。畢竟可能父母都一年沒見了,大家希望利用這個假期好好跟自己家裡人團聚一下,但是過年的特殊氛圍又使得你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浪費在外面了。

尤其是最近幾十年,大陸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倒退幾十年,一個大家族都在一個村子裡聚居,你的親戚朋友跟你離得很近,平時也有非常密切的交往,這種情感的維系是很重要的。而進入到現代化社會之後,有大量的年輕人來到陌生的地方打工,實際上跟自己親戚朋友交流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甚至你的同僚,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比你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要密切得多得多。

對于很多人而言,就越來越不希望有一年才一次的尴尬的交流了,其實過年這個形勢這些年來不也正在變化嗎?以往的過年必須得放鞭炮,可是近些年來由于環境污染的問題,大陸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

倒退10年20年,過年的形勢也是全家老少集聚在一起看春晚,這甚至成了新民俗,可是近些年來,咱甭管春晚辦的是好是壞,這個收視率肯定是大跌的,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而言,待在電視機前看四五個小時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節目,這實在是一種煎熬。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以往過年,最重要的一個節目就是不斷地走親訪友,甚至還有民俗告訴你每一天應當分别去拜訪什麼樣不同的親戚,但很顯然對于越來越小家庭化的中國家庭而言,這樣的民俗未來可能也會有重大的改變。

可能對于很多人而言,春節假期更重要的意義是能多了這麼一段時間全身心的放松和最親密的人團聚,有一個共享親情的時間,那麼對于很多人而言就未必非要湊春節這個熱鬧了。也可能這個春節異地過年,但是到三四月份的時候,疫情消散之後,可以和父母一起出外旅遊,過一個更高品質的陪伴生活,那麼這個春節您感覺想怎麼過呢?

多地疫情之下,你會選擇在哪過年?年輕人回家為何會是甜蜜的負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