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曆史簡述‖大戰起源①

作者:觀書談史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的遇刺,成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一個大國皇儲的地位固然重要,但僅僅因為一個人就導緻一場世界大戰的産生顯然是表面淺薄的,世界大戰的産生并非因為某一人的原因而偶然産生,其背後是深刻的政治經濟根源與曆史淵源。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國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1870年,英、美、德、法四國工業生産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分别為31.8%、23%、13.2%、10%;1913年,四國所占比重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由原來的第三位升至第一,達到38%;德國升至16%,由第三來到第二;英國則下降到14%,淪為第三;法國下降到6%,仍處第四。從1891-1900,英、美、德、法四國工業生産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别為1.6%、3.5%、4.8%、2.6%;1901-1914年分别為1.4%、4.8%、1.8%、3.3%,從中可以看到美、德、法三國年平均增長速度都比英國要快,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德國已經趕超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在對外貿易上,1870年英、美、德、法在資本主義世界所占比重分别為22%、8%、13%、10%;1913年分别為15%、11%、13%、10%,英國雖仍處于第一,但已被德國緊緊追趕上。英、德兩國在海外市場展開了激烈競争,英國雖在其殖民地上保持優勢,但在拉美、中東和遠東卻輸給了德國商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曆史簡述‖大戰起源①

反映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勢力範圍的漫畫,從左到右依次為德國、英國、俄國

20世紀初,世界已被瓜分完畢。英國占有最多殖民地,其面積是俄國的兩倍、法國的三倍、德國的十一倍。德國的經濟迅速增長,它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德國在外交上放棄“大陸政策”,開始推行“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國在“古老歐洲的狹窄邊界以外有很多任務要完成”。外交大臣皮洛夫極力鼓吹對外擴張,他在一次演講中說到:

德國過去曾有那樣的時期,把土地讓給一個鄰國,把海上讓給另一個鄰國,而自己隻剩下純粹在理論上主宰者着天空,可是這種時期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盤。
第一次世界大戰曆史簡述‖大戰起源①

德皇威廉二世

雖然直到一戰爆發前,英國仍在世界貿易中占首位,倫敦仍然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但英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喪失。面對德國的強烈經濟競争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咄咄逼人的姿态,英國感到恐懼亦不能容忍。英德兩國的沖突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沖突。

參考資料:吳于堇《世界史·現代史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