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作者: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 蟻璐雅 通訊員 吳慶連

家國情懷寄尺素。僑批,又稱番批、銀信,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管道及金融、郵政機構寄回故鄉的“銀”或“銀信”的憑證。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汕頭僑批文物館時提到,“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展現。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揭牌現場

而樟林古港作為汕頭開埠前的粵東第一大港,正是傳承潮汕“紅頭船精神”、寄托廣大海外華僑桑梓情懷的具象載體。1月20日上午,汕頭市澄海區東裡鎮舉行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儀式,為汕頭凝僑心、聚僑力、彙僑智,做好新時代“僑”文章又添濃墨一筆。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永定樓展覽館

古港永定樓華麗蛻變僑批展覽館

位于汕頭澄海的樟林古港,曾是粵東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是“通洋總彙之地”“河海交會之墟”。上個世紀,萬千潮人從樟林港乘坐紅頭船出發,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并通過一封封僑批把汗水換來的錢銀與血淚承載的牽挂傳回大洋彼岸。是以,對于許多華僑及僑二代來說,僑批展覽館選址于此,意義重大。

據永定樓僑批展覽館策展人陳椰介紹,永定樓,又名觀海樓,相傳原為一座貨倉和航标兩用的清代建築,也是當時商貿洽談和船工休閑的場所,還曾做過書齋,見證了樟林古港的繁華與滄桑。在經過7個月改造工程後,永定樓如今搖身一變為僑批展覽館。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活動為12位捐贈者頒發贈書

據悉,該館征集了1016件僑批文物,精選300餘件特色展品在館内展出,展覽館内開辟“僑批集萃”“番畔唐山”“僑批藝文”“遙迢彙路”“家國情懷”“樟東僑批”6個展廳。接下來,将每周定時對外免費開放。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館内展品

活動當日,除了受邀而來的嘉賓外,許多鄉親也自發來到現場參觀。記者在館内看到,不僅有兩鬓花白的老者拄拐而來,也不乏好奇心十足的小童在認真看展。在僑批集萃館内,年逾七旬的江叔看着僑批入神,不由得熱淚盈眶,他告訴記者,得知永定樓要改為僑批館後他就翹首以盼,今天揭牌,他特地攜女兒和孫子同來,讓他們也感受這段曆史。“我們家有兩代長輩都因生活而遠渡重洋、離家千裡,十分艱苦,我們應當銘記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也要把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的子子孫孫。” 江叔激動地說道。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年逾七旬的江叔逛展時熱淚盈眶

當下,汕頭正堅定不移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講好“僑”故事、發揮僑資源也是汕頭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抓手。汕頭市澄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東裡鎮鎮委書記陳斯忠在活動中表示,永定樓僑批展覽館的開放,為我們見證中外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的發展曆程以及廣大僑胞求生存、謀發展、建家國的生動實踐提供了重要載體,接下來,我們将以永定樓僑批展覽館開放為契機,繼續擦亮樟林古港這一曆史文化名片,傳承潮僑文化,做好潮僑文章,彰顯僑鄉潮韻的風貌和魅力。

提前探館:6大展區亮點多

僑批紙短,家國情長。如今,僑批雖已退出曆史舞台,但它作為海外華人艱苦創業、情系親友、造福桑梓和本土僑鄉對外開放、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見證,是社會變遷的重要縮影,蘊含着獨特的文化内涵和豐富的史料價值。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看客認真看展

記者探館發現,館内不僅有水客批、喜事批、平安批等多種形式的僑批,還有豬仔錢、僑批局招牌、千字文印架、“批腳三件寶”等僑批業相關的舊影舊物,更不乏通過圖文形式講述僑領故事、僑批彙路等,看客流連其中,隻覺一幅筚路藍縷、守望相助的生動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館内僑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該僑批館的鎮館之寶——潮汕僑批局牌匾。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張美生介紹潮汕僑批局牌匾

“這是目前國内唯一的潮汕僑批局的招牌,對于研究僑批檔案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據廣東省檔案館民間檔案文獻鑒定專家、本次策展小組成員張美生介紹,此塊題着“義發祥批局”的牌匾原位于揭陽市榕城區,具體批局存續的年月不詳,但從其收寄的其中一封1948年的回批顯示,18世紀40年代時該批局還在運作。此外,據相關資訊顯示,該批局在當時與汕頭大通街四号的“信和成批局”是連号經營,這也反映了當時潮汕地區僑批業的真實關聯情況。

記者還留意到一封獨一無二、特殊體裁的僑批——方言歌冊體批。這是1951年時,泰國華僑黃複賢用筆名“英華”寫給新婚妻子的一封僑批,細細讀來,歌冊内容有血有肉,生動表達了筆者的所思所感,而潮汕的傳統歌冊文化也在其中得以展現及傳承。

汕頭:潮汕地區第一家鎮級僑批館!永定樓僑批展覽館揭牌

方言歌冊體批

不僅如此,館内還展有一張“最長僑批”。張美生告訴記者:“該批的内信展開長達1.5米,是目前國内僅存的清末民初時期最長僑批。是清末民初時,華僑炳思因在泰國搭乘火輪赴目的地收賬路上遭遇艱難險阻,于是,他便在信中詳細講述自己下南洋的血淚史。”

信中一句“貧而清,較勝富而濁”便讓張美生感慨萬分,他認為,華僑在外謀生不易,卻仍不忘教導後代:不論貴賤,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清清白白。這些先人對後輩的清廉教育意義深遠,對當代仍有警示作用。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