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19日在白宮東廳召開記者會,權作紀念自己執政滿一年。1小時50分鐘時間内,拜登談及在内政外交多個領域“政績”,稱他上司美國的第一年“既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取得巨大進步的一年”。

不過,在美國媒體眼裡,上台一年後,拜登對内處境“危機四伏”:新冠疫情持續肆虐、民意支援率不斷下滑、通貨膨脹率上升而供應鍊阻滞、“重建更好未來”計劃和投票權改革法案在國會遭遇共和黨阻擊,民主黨在兩院的微弱優勢搖搖欲墜……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2021年12月29日,人們在美國紐約街頭的新冠檢測點排隊等候檢測。随着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近期在美加速傳播,美國新增新冠确診病例、死亡病例、住院病例持續激增。(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一段冗長的開場白中,拜登先列舉美國新冠疫苗接種率、就業率、兒童貧困率等一系列資料,試圖證明他上司這一年取得的“巨大進步”。

隻是,面對美國疫情曲線和通脹曲線同時高漲的事實,他不得不拐了個彎:“盡管取得上述進步,我知道國内仍有許多沮喪和疲憊情緒流動。”

拜登承認美國群眾忍受了疫情暴發以來“身體、情緒和心理重壓”,但堅持表揚自己上任以來的抗疫表現:“我沒有說大話。我做到的大概比任何人預料到的都要好。”

他相信美國“仍有美好未來”,把持續的抗疫壓力看作“待完結的工作”。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1月11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在商場内。由于新增新冠确診病例激增,新奧爾良市政府宣布從1月12日起恢複室内“口罩令”,要求人們處于室内公共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新華社發,魏蘭攝)

美聯社認為拜登言過其實。報道指出,拜登在2020年11月總統選舉前一個月就抗疫說過一番“大話”:“我會封禁(新冠)病毒,而非封禁這個國家。”

時至今日,病毒在美國顯然沒被“封禁”,反而仍在迅猛擴散。衛生專家目前的樂觀預測也不過是新冠可能成為“可管控的風險”,而非完全消失。

談及具體防疫措施,拜登認為在政府已向各學區提供資金和防疫物資等援助的情況下,學校應該保持開放。在疫情勢頭兇猛、師生大量缺勤的情況下,校園該不該重新關閉、轉入線上授課,正成為分裂美國社會、且政治意味日益濃厚的一項棘手議題。

美聯社認為,盡管美國疫苗供應充足,但政府在推廣新冠病毒檢測方面的表現普遍受到差評。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1月13日,醫護人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處新冠病毒檢測點為檢測者采樣。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2日公布的新預測結果顯示,未來4周美國新增新冠死亡病例将繼續增多,可能将有超過6.2萬人死于新冠。(新華社發,沈霆攝)

拜登委婉承認,聯邦政府在推進新冠檢測方面動作比較遲緩。“我們本應早一點做更多檢測嗎?是的。不過我們現在已經改進了。”

作為彌補,白宮當天宣布,下周起将在全美各地藥房和診所向群眾免費發放4億個N95口罩。一個可供群眾預訂免費新冠快速檢測工具以居家自查的網站已經開設。

隻是,打不打疫苗、戴不戴口罩仍是讓美國政客和不同社會群體争吵不休的敏感議題。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美19日報告24小時内新增确診病例逾106萬例,累計确診6759萬例;新增死亡病例1896例,累計病亡近85.4萬例——均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2021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華盛頓白宮簽署基礎設施投資法案。經濟學家認為,此項法案不足以填補美國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新華社發,沈霆攝)

拜登另一個自誇的點是“一年新增600萬就業崗位,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多”。美聯社認為,這其實主要歸功于美國人口40年來增加1億多所積累的經濟潛力。

報道還指出,去年增加640萬就業崗位确實是1939年以來同比最高增幅,但它建立在2020年就業崗位減少940萬個的“史上最慘重損失”基礎上。

為推動美國經濟從疫情打擊中複蘇,拜登政府推出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與财政援助計劃。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它有望促進增長和就業,但另一些分析認為它在拉升内需的同時,也導緻被疫情打亂的供應鍊不堪重負,并使通脹率從拜登就職時的1.7%飙升至眼下的7%,達40年來最高水準。

拜登承認:“現在,我們需要控制住通脹。”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1月12日,顧客在美國紐約一家塔吉特商店購買食品。美國勞工部當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7%,創1982年6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凸顯美國通貨膨脹壓力繼續攀升。(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拜登和民主黨看重的“重建更好未來”計劃在參議院受阻。拜登19日說,他打算将這一攬子方案拆分成數個小項目,分别送出國會審議,以確定至少部分項目盡快獲得足夠支援,這意味着要“犧牲”補助社群大學之類社會保障項目。在他看來,“能拿多少拿多少,回頭再争取其他的”。

拜登還準備将同樣政策用于卡在參議院的兩項投票權改革方案上。那事關民主黨能否保住少數族裔選民群體支援,以免11月中期選舉時丢掉在參衆兩院的微弱優勢。

觀天下|拜登誇“政績”美媒見“危機”

1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國會大廈發表講話後離開。(新華社發,格雷格·納什攝)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去年12月下旬釋出的一項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援率僅為41%,為上任以來最低水準;“更糟糕的是”,他在獨立選民中僅獲得29%支援率。控制疫情和通脹的表現是讓選民失望的兩大“痛點”。

近期一項路透社與益普索聯合民調顯示,拜登在白人選民、城市郊區選民和大學生年齡段選民群體中的支援率在41%至45%之間,降至他上任以來最低水準,而這些被視為“搖擺選民”的群體中,不認可其政績的比例則上升至50%以上。去年11月兩場州長選舉中,上述群體中部分人“倒戈”支援共和黨候選人。

盡管危機重重,拜登表示堅信大部分美國人站在他這一邊。

“我不相信民調。”他說。(沈敏)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