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歡Amley電影的Deep Creek Tiger回來了,這次推出了一部好電影:
隐藏的生活 隐藏的生活。

這是一部以真實曆史事件為背景的作品,二戰期間,奧地利士兵弗朗茨·賈格斯特德出于自己内心的信仰和良知,拒絕為納粹德國而戰,經曆了孤立、歧視、羞辱、折磨,最終被判處死刑,從社會性死亡到肉體死亡,成為在揮舞旗幟的呐喊中說"不"的人。
顯然,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是在影片的開頭,大家的第一反應估計和我一樣,這顯然是一部壯麗、壯麗的風景大片好嗎?看看導演的名字,好萊塢最著名的形象之王泰倫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他的電影并不總是很好,但毫無疑問,每部"好看"的電影都是他最後一次被他的鏡頭或着名的"細紅線"所打動。
《隐藏生活》也不例外。
影片的主要背景發生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雪峰、深谷、高山草甸、小木屋、農場、鄉村生活、一首安靜的田園歌曲中。而導演大量使用了低層次、寬畫幅、高程鏡頭,最大限度地突出了主人公的人生處境是多麼令人羨慕。如果不是我的幻覺,這些畫面不會隻是被美化地描述出來,仿佛它們不斷延伸到螢幕的兩側,如果畫面呈現的質感柔和、流暢,逐漸侵入并填補了天地之間的空隙。這種難得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還是後半部分,用來展現英雄前後截然不同的命運都産生了異常強烈的沖擊效果,好時光是有感染力的,壞時光是壓抑的,這種巧妙運用的鏡頭技術真是牛,不僅拍攝這麼簡單, 但也屬于真正的電影直播。
除了鏡頭,影片的線條也很有特色。
大量的詩意語言,近乎耳語的方式,讓人聯想到教堂裡的祈禱,如果與劇情接觸英雄的命運,更讓整部電影具有一種宗教的犧牲滋味。從一個快樂的人到一個在監獄裡的囚犯,直到他最終被關進監獄,個人命運的偉大轉折讓人想起十字架上的基督徒。這樣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隐喻,可以說在影片中無處不在,進而将影片從簡單的叙事結構變成了命運的歎息,對制度的折磨,思考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如果你不能說不,自由的意義何在?
如果你碰巧回到了1930年代和1940年代,落在納粹旗幟覆寫的土地上,環顧四周,群衆是否受到國家社會主義的啟發,即使你已經知道後來發生的曆史結果,誰會有勇氣站起來對蓋世太保說"不"?
英雄不是路人,他當然沒有辦法知道第三帝國的命運,是以在别人眼裡絕對是叛國行為,其實這隻是他内心真實思想的投射,他隻是覺得錯了,我們必須做正确的事情。具體來說,他拒絕宣誓效忠他所上司的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并拒絕參軍作為戰場上的炮灰。這不是一個以利益為導向的選擇,而是基于自己價值觀的權衡。
隻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行為的代價非常高。
起初,他是别人眼中的怪異,但我們還是可以安然相處,最多不過是指着;
後來,随着戰争的演變,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相處的鄰居們看着他,不是那麼奇怪,而是不喜歡,因為你沒有和我們在一起。
後來,随着戰争進入越來越殘酷的階段,對抗演變成敵對,尤其是當其他人開始在戰場上流血、受傷甚至死亡時,不斷醞釀的沖突終于到了仇恨的階段。而個人和群體的力量無疑是極其不同的,原則上觀點不同,勢力大小不同,甚至利益沖突,讓原來和睦的農村人變成了我天敵的不同敵人。
你不像我們!是以我們無法容納你!
人類是來自大衆心理的,甚至有時候這種群體心理會演變成一種"霸淩"行為,如果這種行為能被貼上一層"集體主義"的光環,動搖一個變化,用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口号就會被規範化、制度化,甚至合法化,所有違法不合理的行為一旦披上法律的外衣, 到行政力量甚至暴力武器,那麼個人的命運站在集體的對立面,那麼就不是說說而已。
比如,我無法說服你,那麼我就可以責罵你,羞辱你,打你,直到你肉體滅絕,甚至骨灰,鞭打屍體發洩憤怒,以各種名義,如"真相"為借口,進而在冰冷的黑暗中徹底摧毀你,怎麼樣?你不知道嗎?你害怕嗎?你怎麼敢?哦,對不起,忘了你已經死了,不會說話,也不會再"不"了。
是以我看看其他人,誰沒有呢?站起來!
曆代以來的每一個極權主義暴政都是如此。從一開始,第一種和自己不同的劃分,差别待遇,如果不叫歧視的話。是以下一步就是試着看看能不能做出改變,對我來說,如果可以的話,讓他戴上一頂改良的帽子,已經被奴役了,但可以給他留下一條生活方式。如果不是,那就繼續施加壓力,更新,壓迫,蹂躏,比如對他進行社會死亡,比如脅迫引誘他周圍的所有人反對他,當然還有更有效的身體折磨。如果沒有,那就摧毀他!
這還不夠,這家夥這麼昏迷,浪費了那麼多精力,他死得不便宜嗎?一定要挖出來,潑髒水,挂上智語牌,還要踩上一萬英尺,除了我心裡讨厭!看看誰敢不服從,呵呵!
Franz Jagsted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麼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這是我們理想的社會嗎?這是傳奇的未來嗎?
如果你不能說不,那麼所謂的自由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