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洲際旅行家

作者:西安高中實驗
洲際旅行家

洲際旅行家

作者:華崇斌

在我的印象裡,燕子總是秋去春來,扮演着昭示季節變換的候鳥的角色。每當風從東南太平洋海面向大陸吹過來的時候,燕子的歸來為期不遠了,那有着黑色剪刀尾巴的身影在空中展翅斜飛的時候,我的心情也會好起來,有種喜悅感!因為春天的腳步已近在咫尺!

來自太平洋潮濕的海風帶給大陸濕潤和溫暖,一掃寒氣,促使萬物萌發,孩子們的作文中經常會這樣寫“花枝招展的春姑娘來了!”。伴随着暖風的除了燕子,還有很多候鳥,但是今年,我要特意說下燕子。

在我小時候一直燕子被老師教導視為“益鳥”,原因是它以吃蟲子為生,而蟲子又是害蟲,這個邏輯頗有“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感覺,事實上,燕子從來沒有做過對人類有害的事。看來“益鳥”名副其實。

燕子身材小巧,飛翔姿态優美,形象友善,似乎還沒有人對它有反感,連在檐下做窩也被視為吉祥之舉,即使燕子糞便污染了環境。偶有不懂事的小孩拿竹竿把燕子巢捅了也會被大人斥責,可見人們對它的普遍的友善。

北京的七月底,雨燕好像突然一夜間不見了蹤影,人們在想,這些喜歡浪迹天涯的神秘俠客一定是去了世界某個地方。

小部分家燕們一直向南,會去東南亞,印度,甚至澳洲越冬。

而雨燕則和大部分家燕則一路向北飛行,這個謎底在2016年才得以揭開,我從各種資料中得到的候鳥遷徙路線,雨燕的路線并不在其中,說明之前他們的行蹤一直是個謎。

我一直以為燕子南遷,是從我所在的地方秦嶺南麓飛向中國南部雲南、昆明一帶,仰或是最遠到東南亞而已,至多直線2000多公裡而已。直到我看到一些消息,也是生物學家新科技的運用,終于解開了燕子長途之謎。

燕子到底去哪裡過冬了?旅程是怎樣安排的?途徑哪些地方?

2014年5月24日,有專家團隊在燕子身上安裝了微型定位器,這樣,燕子南遷越冬的路線才完整的暴露在世人面前,結果真讓人驚掉下巴!

燕子季節遷徙的目的地竟然是非洲南端的南非,甚至達到非洲最南端的開普敦,旅程長達25000公裡!

旅途跨越草原,戈壁,沙漠,高原,江河,海洋,高山,橫向跨越經度超過100度,縱向跨越南北半球,緯度超過80度,幾乎從不停歇,單程超過2.5萬公裡,說它們是洲際旅行家毫不為過。

以北京的雨燕為例,到7月底,燕子們大腦裡似乎裡打開了一張遷徙的路書,他們成群結隊,但是隊伍沒有大雁那麼整齊,因為他們體型嬌小,飛行能力超強,好像飛行過程中沒有必要彼此借助互相振翅的氣流而省力,但是卻又不約而同,出發後便嚴格按照計劃一站又一站飛向目的地,起初,他們并不是直接朝向南方,而是向北,經過河北,然後進入内蒙古——呼和浩特,甚至越過部分蒙古國領土,然後再進入中國,穿越甘肅,又進入新疆,注意:這方向一直向北,再向西,看不出半點南遷的意圖。接着從天山東端到天山之南,塔裡木盆地北端,再經過中國最西端喀什一帶,進入吉爾吉斯斯坦,接着折向西北進入哈薩克斯坦,又進入土庫曼斯坦和伊朗,再折向西進入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途經草原,隔壁,山脈,沙漠,高原等地形區。越過紅海後,進入非洲東北部,然後才開始向南,也就是說,真正意義的南遷,是從非洲北部開始的,亞洲部分隻能算是西遷。

在一路的旅途中,燕子并不是直線飛行,而是彎彎曲曲的路線,繞過了一些高山障礙,選擇了最适合飛行的路線。其中最長的水上飛行,是紅海,紅海海盆為亞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形狀狹長,從西北到東南長1900公裡以上,最大寬度306公裡,紅海最窄處30千米,就是南端曼達布海峽。從路線圖上看,燕子們沒有選擇最窄處,而是選擇了紅海的中部,也就是說,在整個旅途中,唯一要穿越的海面飛行在300公裡左右。

然而對于作為無法水上覓食的陸鳥燕子來說,這還遠不是這次長途旅行最大的劫數。

在路線圖中,進入非洲境内,首個領土國家是蘇丹,大緻從紅海西岸蘇丹港附近進入非洲大陸,繼續向西,接着經過喀土穆,然後轉向南方飛行經過南蘇丹城市瓦烏一帶,随即越過赤道進入剛果民主共和國。

經過剛果民主共和國基桑加尼一帶,再進入尚比亞、那密比亞。

接着,燕子們将有一個生死劫,那就是進入馬拉威,馬拉威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嚴重依賴國際援助。食物的短缺讓馬拉威人能夠吃下所有他們能找到的營養來源,當雨燕們長途跋涉到達馬拉威的時候,這裡的人也将迎來一場盛宴,人們起初用一種粘網捕捉燕子,作為蛋白質補充來源,後來孩子們用類似釣魚的方式來釣取燕子,他們在魚鈎上挂上白蟻之類飛蟲,豎起魚竿,讓白蟻帶着鈎子在風中飄,勞頓的燕子來到以後紛紛中招,疲勞和饑餓讓他們難以抵抗對這種美食的誘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可以捕捉到上百隻雨燕,這對燕子們來說真是一場等候已久的謀殺和悲劇!

逃過此劫的雨燕最終到達南非南端開普敦附近,這才算完成旅行。這時候已經是10月份。旅途曆經3個月之長。(開普敦,始建于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标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彙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蘭開往東非、印度和亞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歐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在約翰内斯堡的建立及在德蘭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這些旅行家們通常都會選擇在晚上遷徙,在白天的時候需要捉蟲子來填飽肚子,天黑之後,它們會成群結隊繼續旅程,但是燕子并不是一下子就飛到目的地,是飛一晚上之後,在白天休息捕捉蟲子填飽肚子,飛行一個晚上後,第2天白天捕捉蟲子,吃飽之後晚上繼續飛行。

在燕子們的行程中,依次穿越了溫帶大陸氣候區,熱帶沙漠氣候帶,熱帶草原氣候區,熱帶雨林,還有非洲南端的地中海氣候區,曆盡千山萬水,越過滄海桑田!

事實上雨燕和家燕有較大的差別,雖然它們習性基本一緻,甚至大部分家燕和雨燕的遷徙路線是一緻的,在非洲奈及利亞和南非都曾經捕獲過多隻腿上帶着大陸山東日照林業局标志腳環的家燕,這就證明了大部分家燕有着和雨燕相同的越冬線路,在馬來西亞也捕獲一隻同類帶腳環的燕子,說明小部分燕子去了東南亞越冬。從捕獲的實驗對象燕子的資料分析,說明一個問題,和雨燕有着相同線路的家燕占大比例,隻有少數燕子去了東南亞或者澳洲。如果不出我的所料,有着重要地理分界線作用的秦嶺以南的家燕應該是東南亞的常客,而秦嶺以北的燕子們應該大都去了南非。

每年的一二月份,南非的燕子們就出發了,經過兩個半月左右,就到了大陸北方,然後築巢産卵育雛,等到七月底八月初,再次帶着孩子們飛向非洲!

洲際旅行家
洲際旅行家

這場曠日持久的長途跋涉,存在很多讓人難解之謎。

燕子的旅行有沒有方向标?比如太陽,星辰,地磁場?

他們為什麼不跟另一小部分燕子一路去東南亞越冬?

為什麼不走更便捷的線路?比如直線飛行?

在食物鍊中,燕子顯然不在最頂端,途中是否有被捕食的風險?

沿途經過了哪些氣候區、地形區?

沿途食物補給?如何休息?

他們在飛行途中經曆了什麼?

這個複雜的路線是如何被确定下來的?

燕子們如何知道遙遠的目的地當地的情況?是有意識的還是僅僅隻是習慣性遷徙?

旅行的路書如此詳細、缜密,到底是用什麼資訊又經過多少次的反複才确定下來?這些資訊如何收集到的,依靠燕子的大腦存儲嗎?

燕子們如何應對旅途中突發的氣候變化和災難?

燕子對目标的執行力?

是否存在誤入歧途的可能性?

其他候鳥的遷徙線路?(水鳥,陸鳥)

是大自然幫助燕子選擇了線路,還是燕子們主動選擇了線路?(自然選擇:比如沿途一直是更舒适的氣候,而沒有其他選擇,燕子追逐适宜氣候與食物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了線路,這種想法是我在研究了養蜂人追逐蜜源遷移線路後才有的疑問)

帶着以上疑問,我查了很多地理、生物方面的資料,迄今為止,人們對候鳥的遷徙一直還存在許多不解。

這些候鳥在漫漫遷徙途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話,關于友誼,關于愛情(克羅地亞白鹳的愛情故事,在世界上有極大的影響力;元好問的《雁丘詞》更是經典,好學者可以百度),關于毅力,甚至于關于飛行借力的科學……從古至今,一直被傳唱,給人類以精神的慰籍。

未來終于有一天,更多的謎底将被揭開!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探索永不停歇,而每一個疑問,将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我的很多思考至今仍沒有合适的答案,我的研究和探索也遠未停下。關于這些傳奇旅行家們的故事也仍在繼續,思考确立探究的方向和目标,觀察和研究開啟智慧之門,每一次新的發現,都将我們帶入一個新的未知領域,人類就是這樣一步步踏入文明之路!

我嘗試了很多種燕子改變遷徙路線方案,然後又一一否決。

從北京到開普敦,我終于發現,這一路,燕子們一直選擇走陸路,盡可能減少經過海洋,海洋上強對流空氣,瞬間可能逆轉,風力強盛,對陸鳥燕子來說更加艱難,生命受到的風險更大。亞非大陸的穿越,他們選擇了最狹窄的紅海。

他們一直在風中,據說睡覺也是在空中,因為他們可以長時間不動在氣流中滑翔,幾乎永不停歇,因而在歐洲被稱為“無腳鳥”。

據觀察家記錄,有的雨燕保持飛翔連續超過十個月沒有落地,它們可以在空中睡覺,洗澡(雨中),覓食,甚至完成交配。由于經常懸浮在空中,他們的腳趾退化,很難落地後保持正常直立姿态,隻能靠抓住牆沿,如果落在平地上,起飛就會很困難(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家燕不一樣)。

據說雨燕創造了一種半腦慢波睡眠方式,一半大腦清醒,另一半處在睡眠狀态,交替休息,這樣就可以解決長時間運動狀态下的疲勞問題。

目前已證明普通雨燕經常在空中過夜。人們通過從飛機和滑翔機上觀察以及用雷達定期跟蹤,發現這些鳥在夜晚原本該找個巢栖息的時候卻長時間逗留在空中。它們很可能除了繁殖就根本不回陸地,這意味着一些幼鳥從某個夏末開始會飛後開始飛翔直至第二年的夏天才首次着陸在某個潛在的巢址上,這期間它們需要不間斷飛行至少50000公裡!

洲際旅行家
洲際旅行家

對于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人生終極目标的人類來說,在作為飛行界金字塔頂端王者的燕子面前,真實太微不足道了!

一個人一生走過的路可能會超過2萬5千公裡,然而對于每年一次來去50000公裡長途旅行的燕子們來說(這還不包括駐留地每天的飛行距離),真實太渺小了!在我的眼裡,燕子是柔弱的,他那纖薄的身材,感覺遠不是搏擊長距的好手,在這個燕子旅行的秘密被揭開後,我得在明年的春天,對來自非洲最南端的旅行家們深表敬意了,也許,我仰視的姿态,才是我最好的表達我對他們的敬佩!

這是一個偉大的航程,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的旅行可以跟雨燕媲美!以前人類從未發現鳥類能夠長期生活在空中,而這個發現得以讓我們從新審視周圍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尊重與敬佩的地方。就像蟬,在幾米深的地下經過幾年的孵化,出土後不到一個月即宣告生命結束,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嫌棄它的鳴叫呢?

生命就如一首歌,你就盡力去唱吧,反正一切都會結束!

生物的進化如此神奇,不僅生理上适應了嚴酷環境的選擇,就像雨燕,習性上也盡力去适應自然的選擇,這些生物特性,正是生命的基因不斷被淘汰而保留下來的優化過後微小的那部分,我們在觀察周圍生物的某一個特征時,應該想到這隻是保留下來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更多的是被大自然毀滅,在生命的曆史上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迹!這就像一場又一場基因的戰争,死亡了更多的人,而生存保留下來的機會少之又少,彌足珍貴!

在我得到這些知識的時候,我會以更加審慎的态度對待周圍這些生物,善待自己周圍一切生命,觀察它,不要随意去傷害他。生命可貴的意義和價值也在于此。每一個生命都是這個星球上珍貴的資源!

那麼雨燕的家到底是北方,還是南方?這位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北半球飛翔奔波的旅行家,讓我陷入了兩難,似乎難以确定。但是他們畢竟在北方築巢,又生兒育女,家鄉應該算是在北方吧?

每當燕子們回到北方的時候,它們總是能順利找到去年的家,而年輕的燕子也會築造新的巢穴,建立新家,或許,它們在旅途中已經戀愛,建立了家庭關系,然後築巢,再産卵,孵化,養育下一代燕子。因為他們來到北方的時候,好像已經都是成雙成對的。

最大的疑問,這個超過25000公裡的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燕子們為什麼要舍近求遠?

這顯然不是走走停停随遇而安的漫無目标的飛行,我懷疑雨燕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然而他們生兒育女卻又在北方,到底哪裡算是他們真正的家呢?

這些偉大的洲際旅行家們在亞洲生兒育女,然後又帶着孩子們飛向非洲,這是一場偉大的舉家遷徙,他們行為足以讓一切以航程引以為傲的家夥們瞬間渺小!

洲際旅行家

後記:我是一個狂熱的自然地理愛好者,所幸教過孩子們幾年地理課。小時候《動物世界》是我每期必看的欄目,成年後《中國國家地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更是我關注菜單裡的重要内容,《新地島》《狂野的河》對我觸動很深,我深深着迷于世界和自然,懷着對大自然的敬意與對生命的敬畏,我對所有的世界幸存者有着難以表達的愛!(之是以稱為幸存者,是因為在地球生命基因淘汰戰中能夠延續至今的絕非等閑之輩,人類開啟文明之門,倫理、道德以至于規則的産生得以讓更多本該在優勝劣汰中落敗消失的個體基因延續下來,人類有了更适合發展延續的條件,人的思維能力在不斷進化,而身體卻在日漸衰弱。隻有動物仍在繼續殘酷的基因淘汰戰争,通過觀察發現,我們知道了他們身上進化後的超能力,這也是令我着迷的地方)

期待與同路愛好者們共同探讨!

洲際旅行家
洲際旅行家

作者簡介:華崇斌,男,教師,熱愛文學,熱愛自然,熱愛動物。因雜事纏身,疏于動筆,近期稍有閑暇,遂成此文,敬請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