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在貴州啟動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網

為促進婦女創新創業、助力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2022年1月18日,“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在貴州凱裡市正式啟動——首期走進苗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2020年度中國十大非遺人物孫淮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際合作辦主任張蕾,博柏利集團代表蘭怡,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裡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市委統戰部長陸紅,金頂獎設計師、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劉薇,以及苗族女性學員等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在貴州啟動

出席教育訓練活動上司、教育訓練導師以及學員合影

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博柏利集團共同發起,通過中國紡聯非遺辦整合資源優勢,計劃三年内走進苗族、土族、侗族等10個少數民族地區,針對具有一定傳統技藝的女性從業者進行設計能力教育訓練,并結合教育訓練開展成果轉化、展覽展示、公益宣傳等相關活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緻辭中表示,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是中國紡聯非遺辦繼開展苗繡産業專項調研、中國紡織非遺苗繡推廣大使評選、第五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之後針對“發展苗繡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次實踐行動。

通過本項目,我們将探索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時尚設計的融合,為學員增加現代設計的理念、手段、方法、思維,并強化成果轉換,實作精神與經濟雙豐收;希望學員珍惜學習機會,打開視野、擴大交流,學會整合資源提升自己;同時希望在項目首站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可複制的教育訓練模式,使項目能夠在非遺領域成為優秀樣闆,推動中國紡織非遺的傳承發展與創新。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際辦主任張蕾在講話中提到,女性是傳統手工業的從業主體,擁有祖傳的精湛手工技藝,急需提升現代審美和文創設計以及市場開發能力,通過項目賦能讓學員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播者,成為女性創業的帶頭人,将這項事業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婦女姐妹受益,讓非遺之美走向世界,讓優秀的非遺創業女性走向世界。

凱裡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統戰部部長陸紅在緻辭中表示,民族工藝品的創意設計一直是薄弱環節,長期以來掣肘着凱裡市民族文化産業的發展。近年來,凱裡市積極争取多方資源,多管道多形式組織開展銀飾刺繡技能教育訓練,努力提高非遺傳承人的技能水準和創業收入。此次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走進苗族、走進凱裡,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凱裡乃至黔東南苗繡産業發展的大力支援,這将對貴州地區手工技藝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揚具有深遠意義。

博柏利(BURBERRY)中國區總裁張允馨在視訊緻辭中提到,Burberry自1994年進入中國,至今深耕中國市場近27年。除了服務好中國市場消費者,更希望能夠在中國延續品牌熱心公益的傳統,該項目是博柏利在中國首次嘗試的大型公益項目,感謝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為合作夥伴,希望本項目能夠真正幫助到擁有優秀傳統技藝的女性,助力非遺文化傳承,推動中國鄉村振興,實作共同富裕。

啟動儀式上,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向博柏利集團頒發了捐贈證書,并向劉薇老師授予項目公益大使稱号。劉薇作為本項目的全程指導老師在交流發言中提到,好的民族手工藝品是曆久彌新的,無論歲月怎麼流轉,它依舊能夠适用于當下。作為教育訓練導師,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傳授給更多的手藝人,讓大家在課程當中更多地去了解傳承創新和時尚設計元素的融合,通過教育訓練幫助學員們創作出更多民族元素和時尚潮流融合的作品,并實作更多的成果轉化,讓作品變成産品真正走向市場。

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在貴州啟動

教育訓練現場

此次教育訓練緊貼女性非遺手藝人創新創業需求,甄選了20名來自貴州省内苗族女性學員,在接下來的教育訓練中,主講老師将通過為學員講授《民族傳統與當代審美認知》、《尋找源自生活的創意靈感》等課程,提高學員的綜合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還将針對每個學員的手藝特點,結合苗族傳統技藝,進行點對點創作指導授課,幫助學員創作出民族元素和時尚潮流融合的作品,提升非遺文化傳承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賦能少數民族女性從業者,促進婦女創新就業。來自苗族刺繡、苗族蠟染、苗族織錦、苗族銀飾和苗族本土服裝設計師的學員代表在交流中紛紛表示,此次教育訓練是“及時雨”,希望通過此次教育訓練,學習新的理念、融入新的思維,賦予時尚設計創新,從形式上去掉民族手工藝品的“土味”,展現出民族手工藝品文化魅力,以嶄新的姿态赢得市場的認可,讓手中的工藝品變成都市街頭的爆款産品。

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在貴州啟動

出席啟動儀式活動的上司、教育訓練導師以及學員合影

博柏利手藝設計師教育訓練公益項目以苗族為起點,相信通過項目實施能夠真正培養出一批将傳統技藝與時尚觀念融彙貫通的女性“手藝設計師”,在女性榜樣的力量下使傳統文化煥發新魅力,讓非遺技藝繼往開來,創新開物,共創未來。(文圖:主辦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