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高翔 卓張鵬 錢星
實習生 栾嘉雯
近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紛紛釋出了學校獲得獎學金學生的大資料分析報告,帶大家解密身邊的學霸。資料顯示,圖書館和實驗室是常碰見學霸的地方。華科的資料報告中,40.6%的學生認為成功并非天賦而是很能吃苦;武漢大學的資料報告中,89.5%的學霸每周都與家人交流。感情狀況方面,武大華科50%的學霸非單身……
學習戀愛雙豐收 50%以上學霸非單身更有已婚
近年來,高校學霸情侶的故事越來越多。極目新聞記者梳理三所學校的報告發現,武大華科50%以上的學霸學習戀愛雙豐收。華中科技大學釋出研究所學生國獎獲得者資料報告,情感狀态一項顯示,49%的獲獎學生已戀愛,10%的學生已婚,“脫單”學生占比高達59%。

華中科技大學報告關于學霸感情狀态的資料
華科電氣學院博士董芃欣目前就處于戀愛狀态,他告訴記者,愛情并未影響自己的學習,相反彼此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平常碰到問題了,難過的時候,我可以和女朋友傾訴。雖然她不懂科研,但是能給我很大的心理安慰,給我支撐力量。”董芃欣說。
武漢大學釋出的報告《研究所學生學霸年終盤點4.0》中顯示,54.2%的學霸非單身,其中碩士“脫單”占比為47.1%,博士為65.5%。對于學霸紮堆“秀恩愛”,武漢理工大學《愛情心理學》的主講老師張曉文連連點贊,“大學是學生們能見到同年齡的異性最多、品質最高的階段,畢業後脫單難度相對更高。我們鼓勵學生們多交朋友,争取在大學脫單。”
張曉文還告訴記者,實際上目前高校學生談戀愛的熱情反不如從前。極目新聞記者看到,華中科技大學釋出的報告中,也有研究所學生對愛情充滿擔心,8%學霸對未來的焦慮來自“脫單無望”。“年輕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單身的快樂,很多學生還是缺乏和他人建立長期親密關系的能力,無論是友誼還是愛情。”張曉文進一步介紹,談戀愛能促進青年自我成長和社會性發展,能幫助他們從另一個性别的角度來認識世界,促進利他心和同理心的發展。
家是溫暖港灣 武大89.5%學霸每周和家人交流
家對于學生們來說既是溫暖的避風港,也是強大的精神支柱。極目新聞記者梳理武漢大學的報告發現,89.5%的學霸每周都會與家人交流。其中生活起居是聊天的熱門話題,占比高達85.5%。在學霸們看來,良好的家庭環境必不可少——81.3%的學霸認為家庭氛圍輕松愉悅,68.6%的學霸認為家長樂意與自己分享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武漢大學學霸關于家庭影響的資料
“家人給了我踏實的感覺,學習的道路上正是他們帶給我很大的認可與期待,也讓我能更加自信成長。”武漢大學曆史學院研二學生朱钊沅告訴記者,他每周都會家人進行語音通話。“我是我們家裡第一個大學生,經常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與家裡人分享。”朱钊沅說,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學業課程,他都樂于給家人展示。
朱钊沅
雖然經常聯系,但是有一件事他卻沒有提前跟父母溝通。去年12月,在自己的國家獎學金到賬後,朱钊沅找到武漢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老師,将兩萬元獎金全數捐獻出來,希望能給自己身邊有需要的同學帶來切實的幫助。“這個決定當時沒有與家裡人商量,因為我相信他們都會全力支援我這麼去做。”朱钊沅笑着說道。
父母一直是學生們堅強的後盾,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也在不斷感恩父母。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學生獲得國獎的報告中,關于“學生想用這筆獎學金做什麼”這個問題,有諸多學生選了和家庭相關的關鍵詞,“感謝家人”“帶爸媽去旅遊”“給媽媽買手機”等。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學霸關于如何使用獎學金内容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電影學專業學生王若妍直言,正是家庭的關懷讓她能在異鄉安心念書。她最近正在規劃用獎學金給家人買些小禮物。“我在外地讀書,與家裡人見面的機會不多。春節就快到了,我也想用這筆錢請家裡人吃頓年夜飯。”
學海無涯苦作舟 40.6%的學霸認為自己很能吃苦
“科研中百分之一的靈感很重要,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不可或缺。”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博士四年級研究所學生徐萌說。從進入博士學習以來,他幾乎每天早上8點半就到實驗室,看文獻、做實驗和模拟仿真,一直到晚上10點回到寝室。
“拼搏”是三所學校報告中的關鍵詞。華中科技大學報告中,40.6%的學生認為成功并非天賦而是很能吃苦,38.81%的學生曾在科研路上感到孤單。武漢大學報告中,除課程學習外70.6%的學霸每周科研學習時間超過30小時,16.8%的學霸超過了60小時。
華中科技大學學霸關于學習内容的資料
“我們這個專業學生經常長時間泡在實驗室,比如做器件時,一個步驟需要反複做很多次。測試的時候更是需要長時間關注實驗程序,”徐萌解釋。忙的時候他會在實驗室待個通宵,去年在測試器件性能時,徐萌就在實驗室裡從頭一天晚上一直待到了第二天中午。徐萌告訴記者,隻有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才能留住科研過程中閃現的靈感。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徐萌
武大碩士研究所學生朱钊沅也舉例道,他發表于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的論文《工業、體育與群眾:“加油”的社會文化史》,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開始寫作,為此他在導師的指導下在家閱讀了80多本書籍。“做學術研究,必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沉下去,好好做。”朱钊沅說。
“做學術不能淺嘗辄止,隻要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守住初心。”董芃欣說,博士階段的學習是一個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的過程。“有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一兩個月的工作都是徒勞無功的,但不能輕言放棄,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明确的目标。”他說,做科研是一個孤單又痛苦的過程,但經過長時間的嘗試與鑽研,做出來的科研成果很喜悅。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董芃欣(左一)
學霸無止境 學霸未來大都選擇繼續深造或做科研
學無止境,極目新聞記者梳理三所學校報告發現,關于未來規劃,占比最高的選擇分别是繼續學習和科研機構。武漢大學報告中,關于職業規劃,24%學生選擇學習深造,19%選擇科研機構。華中科技大學的報告中,23.62%學生選擇繼續深造,21.57%的學生選擇科研機構。
武漢大學學霸關于未來規劃内容的資料
徐萌最近正在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目前已和一家高新企業簽約,畢業後将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我很喜歡研究工作,想繼續在所學領域做探索。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徐萌說。同校博士生董芃欣也表示,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主要偏向于高校、研究所和國企,“我還是想繼續做些科研探索,即使去國企也想去專業相關企業,繼續研究。”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電影學專業大學生王若妍告訴記者,自己從步入大學以來,就一直在規劃攻讀研究所學生。“我身邊同學都會覺得大學大學階段學習的知識還不夠,想要學得更深入更專業。”王若妍說。來自該校财務管理專業大二學生何宇淳,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
對于未來的規劃,學霸們對于全方面發展同樣有諸多思考。武漢大學的報告中顯示,學霸紛紛想提升創新精神、身體素質和國際視野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同時,身體素質是永恒的話題,極目新聞記者梳理三所高校報道發現,學霸都十分熱愛運動,羽毛球、籃球、足球、跑步等運動最受歡迎。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