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風淡雅||責編:一默

近幾日冬陽普照,山村俨然也暖和起來,完全不像是“進九”的天氣。兩閨蜜原本是來我家聚餐,結果終究向往奔跑在戶外的陽光裡。素來喜歡宅家的我也禁不住“誘惑”,率先換衣服,準備下樓。
閨蜜霞喊起來:“走,走,主人都心意已決,咱還商量啥,行動!”我第一次見到她如此果斷,如此有氣勢。說走就走,閨蜜慧随我們一起換鞋。
驅車十幾公裡,抵達美麗鄉村陳家灣。說起這裡,我是一個陌生的熟人。前些年在這裡舉辦朗誦比賽、作協采風活動時,曾留下我的足迹。我心裡還在想念村子的地标——觀音柳時,慧已經吆喝起來:“那不是,那不是桃林嗎?”一句話讓陷入沉思的我變得激動起來,順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有一片粉色的世界。粉色,多半女性都喜歡。我挺贊同這樣的說法:女人活到多少歲,心裡都住着一位少女。粉色,時下被稱作少女色,挺好!
我們離桃林愈來愈近,心情也愈加澎湃。和桃林邊的湖水恰恰相反,它淡然處之,時刻拿一張平靜的臉示人,偶爾,遇到風姑娘來時,禮貌性的微笑一下,笑渦如同眼前的水波,若有若無。
駐車,直奔桃林。走近,才發現真的是網紅打卡地,可這絲毫也不影響我的心情。兩邊臨水,兩排桃花怒放,團簇似錦,美得不濃不淡,一樹不覺得美,兩樹葉不覺得,這兩排對立的氣勢,方可诠釋了桃花美的内涵。美得生動,美得明媚,美得醉人。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隻想在藍天、碧水、粉花營造的氛圍中,化作電視連續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白淺上神,以桃花為伴,嗅香氣,飲佳釀,誦詩詞,不過我的現代氣息可能更明顯些,是以我覺得我紅色羽絨服有些搶盡風頭,脫掉,将裡面的粉色紗裙與桃花、桃林連接配接,這樣氛圍感會更濃郁。
微風過處,桃花搖曳,未曾飄落,反倒有了些許動态美。我徐徐穿行在桃林,享受着眼前的一切,再緩緩走近桃花樹,伸手觸摸花瓣,雖說是布的感覺,但也能接受。我讓閨蜜們把我與桃花同框,定格,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美好的瞬間,惹得她們總笑我是花癡。
桃花本身自帶浪漫色彩。步入桃林,恍若成仙。我并非得道,而是這種氛圍這種意境已然似仙境。慧在後面吆喝着:“那你的夜華君呢?”我隻顧沉浸其中,那還顧得上接她話茬,結果我行我素的樣子全被他記錄在視訊中。這種與浪漫邂逅的時刻,記錄下來,挺好!何時想起,皆可浏覽,重溫。估計那時我的嘴角還會上揚,露出滿足的微笑......
桃林臨水,給桃花積分靈氣。桃林中間橫亘了一座月亮橋。我從北邊上去,站到頂點,左右顧盼,她們說我定是在等夜華君。我笑而不語。心想,期待有時總比變現好。期待可以有無數個想象的場景,有許多自己的空間,有許多不可細數的美好和驚喜……
月,是夜晚的專屬。月橋,莫非真的是為夜華君而建?追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此劇的人都清楚男主夜華是九重天上天君的長孫,五歲時就被封為天族太子。他曆劫多次,有情人終成眷屬,故月橋是白淺與夜華的愛情見證。
自古到今,吟誦桃花的詩詞舉不勝舉,其中不乏有脍炙人口的名詩名句。冬将至,春即到。那時我邀請王維再次吟誦“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的細柔和美好;邀請周樸再次唱起“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的呼喚與驚喜;邀請李白再次縱情長吟“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的自豪與氣魄……我才疏學淺,難成詩句,卻對此處桃林喜愛有加。
閨蜜們見太陽西沉,喚我回家。我不應聲,他們無奈隻好在一旁等候。我玩興正酣,不忍離别,可礙于閨蜜們飯後還得回家,隻好作罷。
路上,我有些膚淺,給他們用腹中僅有的點滴墨水描繪桃林之美。她們說我天生就适合搞創作,思維靈活,想象力豐富,感情細膩。一起來桃林,她們覺得來此地打卡就算了卻心願,我竟然還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一時間,我蒙圈了,不知是褒是貶。算了,我也不去細究。
我今天與桃林有一場邂逅,就有一場緣分。那麼由這場緣分帶來的美好,怎能讓我不癡不醉?大自然恩賜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人們智慧的結晶,再賦予情感上的需要,一件完美的作品自會入心。
或許我本就有桃林情結,是以對這裡的桃林才會有來了就不想走的感覺。我曾動筆寫過兩回:張家窯和崔護詩中的桃林。或顯或隐,意境不同,感受不同。這次又不同于它們。願塵世間的人們在幸運的路上,浪漫和驚喜如同桃花朵朵開,桃花成林!
感恩每一次遇見,感恩這次在冬陽下走進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