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新聞用戶端
“闆栗是天生壯枝挂果,無光不挂果,光道打不開肯定不長栗子。”寒冬時節,燕山深處的河北省興隆縣氣溫降到零下10攝氏度,在該縣藍旗營鎮的一片闆栗園裡,縣裡請來的果樹專家陳國正給數十個農村群衆進行栗樹的田間管理教育訓練。授課者邊深入淺出地講解,邊進行操作示範;聽課者們有的記錄,有的錄像,格外認真,完全沒有受這寒冷天氣的影響。
興隆縣農廣校農業推廣研究員楊春鵬告訴記者,興隆縣是林果大縣,全縣經濟林已發展到105萬畝、5250萬株,農民人均果樹超過220株,果品收入已成為20.7萬農村人口增收緻富的“金鑰匙”。為了用好冬季農閑時間,縣裡組織農技專家、緻富帶頭人用現場講解,農業廣播,農家書屋授課等多種方式為全縣果農送去科技知識“大餐”,助力農民增産增收。僅今年冬季以來,全縣通過各種管道參加教育訓練的農民已超過13000人次,其中還專門針對特殊大宗果品開設了8個專業教育訓練班,教育訓練職業果農1000餘人。
李長江是青松嶺鎮村民,跟着興隆縣農廣校學習有一年時間了,這次又主動趕來參加教育訓練班。他說:“之前的學習收獲特别大,希望繼續跟着老師學,不斷開闊視野,多掌握科學管理果樹的技術。”據了解,教育訓練班裡像李長江這樣的“回頭客”特别多,科學管理果樹讓果農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以陳國正正在講的樹冠整形技術為例,今冬樹冠整形成功,明年就能讓闆栗畝産提升100-200斤,增收1000多元。
興隆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志表示:“經過多年連續開展科技教育訓練,農民群衆的果樹種植專業技術不斷提升,全縣百萬畝果樹全部實作了無公害綠色種植。而這種高品質的規模種植又促進了果品深加工鍊條的延伸。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果品深加工企業近百家,加工總量達到30萬噸,總産值達到16億元以上,僅果樹種植一項,農民人均年收入就超過了4000元。”(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楊旭 關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