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作者:蘇商會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來源 | 搜狐城市

作者 | 西窗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于12月27日釋出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相比上一份同名規劃,新檔案規劃期少了7年。回頭再看看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09—2020年),發現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雖說主要目标已達成,但諸如交通、産業等核心名額,現實與規劃均有較大出入。

前後兩個規劃三個城市,南通、鹽城、連雲港在過去12年發展表現不一,總體是越往南越亮眼。在新規劃中,江蘇沿海整體趨于南向靠近長三角核心區,即“三縱發展軸”;與此同時,三地分頭橫向發展也是重頭戲:除了三橫通道之外,還包括江海、河海、陸海三大片區。相比縱向往南的軸線,三條橫向往西的軸線,尤其北部嚴重缺乏增長空間及想象力。

過去數十年,相較于其他東部省份沿海區域,江蘇沿海發展水準與“蘇大強”整體實力嚴重不符。值得欣喜的是,江蘇沿海地區對外通道開始出圈并将逐漸完善,在這些通道加持之下,三地有了較為寬裕的進退空間。如今新興産業肇興之勢漸起,江蘇沿海三市“靠海不吃海、靠海難吃海”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觀。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江蘇沿海區域 堪稱“東部窪地”

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裡,2020年常住人口1903.6萬,GDP總量19266.76億元。相比12年前,三市GDP翻了兩番,但是人口外流了60餘萬。

江蘇年鑒資料顯示,2008年,南通、鹽城、連雲港GDP分别為2510.13億元、1603.26億元、750.10億元,人口分别為763.72萬、811.71萬、488.25萬。2020年,三地GDP分别為10036.31億元、5953.38億元、3277.07億元,常住人口分别為772.80萬、671.06萬、460.10萬。

真實的數字能夠說明一切。南通GDP翻了兩番強勢進入萬億俱樂部,人口逆勢微漲;鹽城GDP漲幅低于南通,人口卻是減少近兩成;基礎薄弱的連雲港經濟增長速度尚可——如果要評價江蘇沿海區域整體狀況,相比經濟資料,人口資料更有說服力。過去十來年,南通“小步快跑”、鹽城“磕磕絆絆”、連雲港仿佛被時間遺忘了。

不同發展成色折射了不同的區域環境。哪怕是南通,跟蘇錫相比也有些許暗淡。改革開放之初,南通GDP曾領先無錫,一度隻差蘇州2億多元。但去年南通經濟總量隻有蘇州的一半左右,隻有無錫八成多一點。

整體而言,江蘇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全省經濟規模和效益水準不相比對。江蘇沿海區域以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僅創造了不足全省兩成的地區生産總值,相對滞後于全省經濟發展。

江蘇沿海區域大體的資料和概況說完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是相較于其他東部省份沿海城市,江蘇沿海區域為何“抱着金飯碗也吃不好飯”,二是南通、鹽城、連雲港這三個沿海城市能否連珠成串、抱團發展,它們的區域突圍方向何在?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同為沿海城市,江蘇沿海三市與甯波、青島差距巨大(2020年資料)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港口“内耗外困” 三市靠海難吃海

說蘇東三市“抱着金飯碗”并非沒有依據。地處中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主軸線交彙地帶,區位優勢獨特。江蘇擁有近千公裡海岸線,海洋資源綜合指數居全國第四,濱海濕地占全國的18%,沿海灘塗約占全國的1/4,但沿海地區經濟産出效益相對偏低,地均GDP和人均GDP隻有全省55%和81%,堪稱東部沿海“窪地”。

沿海城市最大的“優勢”是海港,南通、鹽城、連雲港都有重點開發建設的港口群,不過三地的港口特色不鮮明,追求大而全,而且已整合港口體量相對較小、市場占比不高,與現代化港口相比對的高端航運、供應鍊物流等服務嚴重不足。這些港口功能相對比較單一,以傳統 的貨物裝卸、倉儲、轉運為主,缺乏衍生增值服務。

江蘇自然資源相對缺乏,煤炭運輸成為沿海港口最重要貨源。然而電網的完善與連雲港核電站的建成,使得蘇北沿海能源供應問題得到改善,功能單一的煤港就喪失了存在價值。此外江蘇沿海港口功能重合,設施建設重複,内部消耗嚴重。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内部同質化競争之外,還有臨港之間的無序化競争。比如,鹽城大豐港與連雲港港貨源主要是徐州、淮安和宿遷,競争尤為激烈;連雲港港與鹽城射陽港都在争奪來自華北的煤炭;陳家港港、濱海港都把為鹽城當地運煤業務作為港口主營。

總體而言,江蘇沿江港口此前的建設,一是不考慮相同腹地貨源供應,沒有建立統一協調機構,各地區隻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建設具有類似功能碼頭,導緻貨源同質化,進而競争激烈。二是理論上大港口之間的合理距離應在200公裡以上,但連雲港港與山東日照港距離僅為121.4公裡,經濟腹地大範圍互相重疊,共同争奪隴海線上貨物和集裝箱。

交通運輸部釋出的資料顯示,去年1至11月,連雲港、鹽城貨物吞吐量分别為24949萬噸、10016萬噸,連雲港在全國港口中排名接近20位,鹽城排位更靠後。如果從集裝箱吞吐量來看,連雲港461萬TEU(标準貨櫃)、鹽城33萬TEU的數量也不突出。港口間無序同質的競争削弱了江蘇沿海港口對外競争力,“囚徒困境”因而出現。

于是,南通繼續選擇用腳投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南通提出要打造‘北上海’,實際上就是要成為江蘇沿海龍頭城市,打造成蘇中、蘇北入海口的集聚性功能型城市。”上海社科院研究員何建華認為,通州灣新出海口建成後,還将跟上海港和甯波-舟山港共同組成“東方大港”。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規劃分工明确 利好有厚有薄

鹽城和連雲港想必是有“心理準備”的,畢竟南通一直往南在靠。在最新版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裡,整體向南成為主旋律。規劃提出,加快江蘇沿海地區與上海、蘇南地區一體化步伐,促進跨江融合,吸引要素資源跨江北上,協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世界級城市群,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具體來講,最得利的自然還是南通。規劃提出打造三大片區,南通屬“江海關聯區”——江海門戶南通以建設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為重點,打造“江出海、海進江”雙向聯通樞紐。目前江蘇約八成集裝箱生成量需通過陸路運至省外出海,可建深水大港的通州灣能補上江蘇“江強海弱、核心港口缺失”短闆。而這将使連雲港和鹽城港口的競争力被再次削弱。

規劃還提出(南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成為其功能拓展、科創産業協同、先進制造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這些舉措都是過去多年南通一直在做的事情,在過江通道及高鐵建設步伐加快後,通滬融合隻會越來越緊密。

反觀連雲港所在的陸海關聯區、鹽城所在的河海關聯區,就沒有南通如此多的利好了。先來看連雲港。規劃提出,(連雲港)加強與隴海沿線地區協同,強化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不過,以目前連雲港的孱弱之勢很難向内輻射。

規劃還提出,推動連雲港海港、 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關聯,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建設成陸海通道戰略樞紐。在雙循環經濟下,這個構想恐怕暫時難以實作。“河海關聯區”則是鹽城加強與沿淮城市産業合作,建設綠色能源基地,發展海洋經濟和生态經濟,引領帶動淮河生态經濟帶加速發展。但在徐州“光環”下,鹽城也是力有未逮。

從目前的态勢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江蘇沿江區域發展的核心要義,三地也是齊刷刷地望着南面。隻不過,“全面接軌上海和蘇南地區”主要是南通的任務;“增強對蘇北和皖北地區輻射帶動”成了鹽城和連雲港的“包袱”;“加快沿海三市一體化程序”則需要三市共同“進步”。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常住人口與産業發展息息相關,蘇北區域要抓住機遇“産業留人”

靠海難吃海,南通鹽城連雲港“身在蘇東心在南”

寄望海上風電 蘇北靠海吃海

江蘇沿海三市能否抱團發展、串珠成線?至少目前看來,并不現實。地級市南通出于城市級别和區位考慮,其在功能定位上最理想的選擇是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或副都,由此,其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和對外輻射方面則先天不足。如果沿江“帶頭大哥”也是如此,那麼期待三市“共進退”就是緣木求魚。事實上,南通正加速融入上海和蘇南,并提出“追趕蘇南”的口号。

那麼三市該如何将一體化進行下去?業界觀點是,鑒于産業趨同現象,江蘇沿海可根據各自優勢,調整産業布局,錯位發展優勢産業。從整體産業基礎來看,鹽城可借助汽車産業優勢,向汽車設計創新等上遊和汽車營銷策劃等下遊産業延展;南通在傳統船舶制造基礎上,發展現代海工裝備制造;而擁有西遊記相關IP的連雲港可創新形式發揮旅遊産業優勢。

從海洋經濟來看,沿海三市産業特色與聚集程度不一樣,比如連雲港以海水養殖、海洋旅遊、物流運輸、生物制藥、風能裝置等産業見長;鹽城則集中在新能源、捕撈和濕地旅遊;而南通擅長船舶裝備、養殖業等方面。南高北低格局明顯,且趨勢是強者愈強——強強聯合容易,弱強融合則困難。

新版江蘇沿海發展規劃提出“三市一體化”,這個一體化從目前來看隻是展現在交通建設、港口協調、污染防治上。從産業融合角度講,新興産業才是江蘇沿海經濟抱團崛起的希望所在,這也是規劃重點突出的部分。規劃提出“統籌建設海上風電、沿海LNG接收、煤炭中轉儲運、核電基地;支援探索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和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對于鹽城和連雲港來說,海岸線和港口是誰也奪不走的資源。碳中和背景下,兩地大有可為。鹽城風電裝機容量78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398萬千瓦,占全國三成。十四五鹽城規劃902萬千瓦近海和2400萬千瓦深遠海風電。連雲港則繼續死磕能源:煤炭中轉儲備基地、抽水蓄能電站、石油儲備庫、連儀原油管道和連徐成品油管道、田灣核電續建項目……

總體而言南通是鐵了心往南,江海雙向通道構想美妙,無暇且無力顧及沿海北鄰;對于鹽城來說,除了更新傳統産業,擦亮風電招牌外,可利用部分縣市鄰近上海大都市圈優勢,承接産業轉移,橫向“河海關聯區”則以補交通短闆為主;連雲港搞好旅遊、醫藥、新材料等産業,提升港口能級、做好能源文章以免積重難返,至于對“陸海關聯區”的輻射帶動隻能徐徐圖之。

參考資料:

江蘇省年鑒、十四五規劃

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

“萬億GDP新軍”南通的“向南之心”.中國經營報

江蘇沿海港口關聯發展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

江蘇沿海經濟帶産業發展與轉型更新探析.李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