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碳之年 | 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

作者:巴倫
雙碳之年 | 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

1月20日,《巴倫周刊》中文版釋出「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榜單。

一年一度,我們從在全球股票市場上市交易的中國公司之中,遴選出市值表現出色的50家企業。打破市場區域藩籬的“中國公司”視角,意圖觀測全球投資大格局下,中國企業的年度浮沉。

這份榜單來自公司年末總市值、年度總市值變動、年度股價漲跌幅等三項客觀資料的權重綜合排名(方法詳情見文尾附錄)。我們重視“市值”名額甚于“股價”與“股價漲幅”,蓋因其更為綜合、凝練地反映入選公司在所屬行業内競争地位的上升。從中,我們既回眸過去12個月間的市場潮流主線,也看見主線共識之餘的例外閃光。

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中,在滬深兩市A股上市者占據高達47席(含同時在倫敦上市的公司1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達到15家(含A + H上市公司8家),隻有1家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且已同時回港上市。美股中概股的頹靡,與香港市場重要性的相對提高,如此清晰可見。

能源變革,是2021年度市值增長的絕對主題。

在電力、電池、電池化學品、能源金屬、煤炭、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衆多彼此關聯、交織的領域,一系列公司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在年度50強中,與“碳達峰”和“碳中和”主題廣義相關的公司,合計可多達33家;在排名居前25強中,相關企業多達20家。

相應地,2020年的諸多強勢公司在2021年經曆了晦暗之年,網際網路、醫藥醫療及消費股公司遭遇了系統性的重大挫折。在2020年度50強中,僅有7家公司連續第二年入選本榜單,它們分别是甯德時代、比亞迪、山西汾酒、長城汽車、招商銀行、東方财富與小鵬汽車。

前度50強公司的際遇提醒我們,市值增長名額在前瞻未來次元上的雙刃意義。在特定周期與景氣演變中,在公司估值與市場博弈的壓力下,投資者需要始終保持覺知,定期評估優秀公司的生長環境是否存在發生尖銳轉折的風險。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昭示了生産與生活方式的時代更疊。新的一年,雙碳主題仍将有章可循地引領市場的整體方向,基本面優秀的公司仍将從中收獲可觀成長,但其中的具體脈絡、内容不會是過去一年的簡單延續。

在榜單入選者與缺席者的名錄中,依然并存機會與風險。您已然看到,在本榜單制作的1月初,一些公司的股價已經發生了顯著的回撤。毫無疑問,我們需要重新了解“可持續投資”的涵義。對于人口、能源、産業、技術結構演進方向的持續觀察,對宏觀政策導向的充分研究,是正确打開市值增長榜單的先決條件。

如下是完整榜單,以及重要公司簡評。

雙碳之年 | 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

1、新能源車确定性之舞

甯德時代 在本榜單2020年度排名第3位,2021年上升至第2位。比亞迪 上一年排名第8,此次位列第15位。本刊曾在去年2、3月分别撰文分析甯德時代、比亞迪的中長期上漲潛力,随後的九至十個月,這兩家公司的市值曾分别達到16000億與9700億元人民币。另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億緯锂能,列榜單第23位。

長城汽車 代表着國産混合動力汽車在過渡周期内的強勁趨勢;續航裡程與自主品牌的高性比價,令這一類車企擁有較堅固的邏輯。該公司于2021年全年實作累計銷量128.1萬輛,創下曆史新高,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超過10%;但另一方面,其股價自去年10月起大幅下跌,迄今回撤35%,旗下歐拉品牌經曆了有損消費者口碑的“換芯門”事件;未來,其新能源車型占比的再提升與高端車型的成敗值得跟蹤。另一家備受關注的汽車制造商是排名第35的小康股份。

小鵬汽車 是此次唯一入選的美股中概股,同時也是唯一一家“造車新勢力”公司。它在去年傳遞量表現出色,且毛利率改善明顯。《巴倫周刊》1月13日報道,華爾街分析師近期對蔚來、小鵬、理想均持積極态度。更早前,《巴倫周刊》曾于2021年11月撰文表達了對小鵬的偏好,并指出車型數量與增長速度是關鍵考量因素。

在能源金屬和電池材料領域,入選榜單的有天齊锂業、贛鋒锂業、恩捷股份、璞泰來、天賜材料、中偉股份等多家公司,它們在锂礦資源、锂電隔膜、負極材料、電解液、前驅體等細分領域,在産業鍊的幾乎每一個重要環節,無不映射着高昂的行業景氣度。

回顧過去兩年,新能源車毋庸置疑的長期确定性,得到了充分而超前的兌現,因而在中短期面臨“透支”疑問;市場針對業内龍頭的估值問題也已争論多時,态度分歧與博弈風險開始加劇。

但《巴倫周刊》中文版依然認為,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車的兩大上司者,均具備全産業鍊的優質前瞻性布局,企業成長速度的基礎堅實而寬闊;投資者理應警惕公司股價波動加劇,但它們的長期增長依然值得期待。最新消息是,甯德時代于1月18日釋出了其換電品牌EVOGO。

2、光之矽途

光伏是另一個強勢主題,包攬了本榜單的第4至6名。

第4名天合光能,該公司市值從2021年初的不足500億元,激增至年末的1600億元人民币以上,股價年度漲幅超過240%。在PV-Tech最新釋出的《2021年全球光伏元件供應商Top10》中,居于榜首的是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列第二位,晶澳科技列第三位。晶澳科技 在“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中排名第13,市值增長至1400億元規模以上;隆基股份 則排名本榜單第18,迄今市值超過4200億元。天合光能的市值崛起,是光伏大尺寸元件應用與産能加速擴張的具象展現。

合盛矽業 排名第5。這家公司是全球工業矽和有機矽的雙料龍頭,機構分析師普遍看好其能夠鞏固龍頭地位,并逐漸涉足下遊的高附加值産品。該公司1月12日釋出了2021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全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05.28%至519.52%。

此外,中環股份、晶盛機電分别位列榜單的第38名、第41名。

光伏逆變器領域的龍頭陽光電源,位列本榜單的第6名。瑞銀證券1月的研報看好該公司在逆變器競争格局中的領先地位,同時認為,儲能業務将成為其長期增長的另一引擎。

排名本榜單第33名的福斯特,來自相對低調的光伏膠膜行業。2020年,這家公司的全球市占率達到了54%,穩居行業第一,其産品毛利率、産能使用率均明顯領先同業。2021年,福斯特的全年股價漲幅超過80%。

2021年末,2022年初,在産能相對飽和的背景下,市場對光伏行業的盈利有所憂慮,闆塊整體出現了估值回調;假若這一過程繼續深入,那麼在光伏項目經濟性進一步提升,行業政策面與公司基本面并未惡化的前提下,投資者或許會再度獲得配置業内龍頭企業的機遇。

3、發電者

“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還集納了多達8家的電力領域相關公司。它們的共性是,都與新能源發電或傳統電力行業的綠色轉型有關。

排名第7的三峽能源 是三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營運商,以“海上風電引領者”為公司戰略願景,其海上風電項目的裝機量和在建項目業内領先。三峽能源2021年的全年股價漲幅接近100%。同時,華能國際、龍源電力、華潤電力、長江電力等三家發電企業分别位于榜單的第14、20、21、32名。其中,港股龍源電力近期有望在A股上市。瑞銀證券1月10日的研究報告,重申了對中資可再生能源營運商的正面看法,并以華潤電力、龍源電力為行業首選,判斷其可能擁有火電電價上調、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綠色電價等多個正面催化劑。

排名第9的國電南瑞 是專注于智能電網領域的領軍企業,擁有電網自動化及工業控制、繼電保護及柔性輸電、電力自動化資訊通信、發電及水利環保等業務闆塊。“十四五”期間新型電力系統變革的确定性與結構性景氣,直接推動了該公司的市值增長。

中國核電 排名第25。該公司2021年核發電量達到17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71%。同時,其新能源發電量達到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69%。“核電+風光”的雙輪驅動目前被機構分析師看好。中信證券去年12月末的研報認為,核電在将充分受益電力市場環境新變化,核電市場交易電價有望在從折價走向溢價,有助于該公司擴張ROE和釋放業績彈性。

中國電建 排名第27,該公司2021年的市值增長主要受益于其在水利水電工程領域的龍頭地位,以及抽水儲能建設的提速。2022年1月初,該公司剛剛公告了與集團資産置換暨關聯交易方案,完整剝離了旗下的地産開發業務;天風證券的研報指出,此舉的重要意義在于大幅緩解公司的再融資限制,或将為高強度投資布局風光電力資産提供支撐。

4、稀土之王

然而,“2021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的榜首并非甯德時代,而是北方稀土。去年全年,它的股價漲幅高達251%。

北方稀土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供應商,擁有“上遊資源—中遊冶煉—下遊功能材料”的一體化完備布局;其控股股東擁有全球儲量最大的白雲鄂博稀土礦的獨家開采權;該公司的稀土礦配額與冶煉分離配額,也常年居于同業之首。該公司釋出的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全年将實作歸母淨利潤49.01-50.61億元,同比增長488.58%-507.79%。

驅動北方稀土登頂2021年度榜單的,是龐大而強勁、新鮮而長久的稀土永磁材料需求,而這仍與全球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工業電機、風力發電、機器人等發展大勢緊密關聯。中信證券的磁性材料系列報告認為,未來高性能钕鐵硼供給增量或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北證券的觀點是,“擁有全球定價權的稀土核心資産正迎來價值重估機遇。”

2022年1月初,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 簽訂了稀土精礦供應合同,後者作為鋼鐵業的代表在本榜單中排名第17。

其他

2021年的供應鍊緊缺,在本榜單展現為中遠海控 高居第3位的年度排名;另一家航運公司 東方海外國際 排名第28。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釋出的《2021年海運述評》指出,面對新冠疫情的幹擾,海運貿易逆勢而上,表現好于預期。除經濟複蘇與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外,貿易流量反彈的原因還包括大規模刺激計劃和消費者購物支出增加,特别是美國的電子商務有所增長;2021年,海運貿易預計将增長4.3%;但貿發會議預計,2022年至2026年,這一增長率将放緩至2.4%。

房地産業去年經曆了不可逆的周期切換,這導緻另一個直接變化:房産的金融屬性被顯著壓制,高淨值人群資産配置需求退出房地産的意向趨于明顯,權益類資産的配置占比有望提升;這一結構性轉變被普遍認為将在财富管理行業帶來新機遇。我們看到,三家進入本榜單的金融企業也展現了這一趨勢,招商銀行 排名第39,其零售金融優勢依然突出,而大财富管理體系建設開始顯露成效。東方财富 排名第16,其依靠零售證券業務的高品質流量,推動了财富管理業務大幅增長。排名第29的廣發證券,2021年同樣在财富管理領域表現強勁。

在度過消費股較為低沉的一年後,我們略微意外于兩家白酒公司與一家飲料公司的入選。舍得酒業、山西汾酒分别位列榜單的第46、47名,2021年,前者在複星集團入駐後,全年股價漲幅達到166%;後者作為清香龍頭,業績實作了跨越式的發展。東鵬飲料排名第49,代表着功能飲料這一細分行業的規模增長。

此外,片仔癀、北方華創、李甯、舜宇光學科技、韋爾股份、歌爾股份、中信股份、萬泰生物、東方盛虹等公司也成為各自細分行業或類型的代表。

我們希望此榜單,能夠幫助您提綱挈領地回顧上一年度的市場風貌與結構。在入選者與缺席者的名單中,機會與風險依然并存。對于人口、能源、産業、技術結構演進方向、周期、節點的動态精細觀察,是正确打開這份市值增長榜單的先決條件。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

編輯 | 蘇昊、康娟

附錄:排名方法

《巴倫周刊》中文版「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的資料篩選對象,包括全部在A股市場上市交易的中資股、在港股市場上市交易的中資股、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等美股市場交易的中概股,以及在新加坡、倫敦、德國、南韓等全球股票市場上市交易的中資股。資料考察中國上市公司的三項客觀資料名額表現:期末總市值、區間總市值變動、區間股價漲跌幅。「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首先分别對上述三項資料進行排名,并對此三項排名的名次進行權重平均後重新排序;名額權重依次為3 : 4 : 3。如果出現權重排序名次資料相同的情況,年末總市值更高的公司将獲得更高排名。這一排名方法,重視公司的市值名額,甚于關注股價。「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更看重具有行業系統重要性的高成長公司。

「中國公司市值增長50強」,由巴倫中國基于公開資料獨立編制。資料來源為WIND。來自美股與港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市值在排名前均換算為人民币計價,換算時分别使用區間起始日與截止日當日的人民币兌美元匯率與人民币對港元匯率。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提供或賴以作為投資、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