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人,那事兒

作者:南屏松齋

原本精明的老公傻了,原本有點啥的明霞反而比老公稍微精明點。沒辦法,張嬸在明霞家伺候完月子,便把一個月大的外孫女抱回了自己家。剛抱回來的時候老頭子還抱怨過,可張嬸兒說,明霞連個奶都不會喂,總不是讓餓死的麼。就這樣,本來身體就不太硬朗的張嬸一邊養着孫女,一邊田裡家裡的忙碌着,早上五點起床,喂孩子,喂雞,豬等牲口。然後去地理幹一會活,中途回來照顧一會娃娃。原本邋遢的家裡越發沒處收拾了,去過他家的人說,這老奶奶的屋裡亂的沒處放腳,又騷又臭。天知道張嬸一天是怎麼過來的。

其實,在孫女生下前,明霞家的老大叫文軍也生活在張嬸家。文軍奶奶去世後沒人照看,由爺爺出面說情,文軍便來到了外婆家。這時候文軍三歲。也就是說,張嬸負責起了兩個孩子的生活,一個嗷嗷待哺,一個幼稚園小班,每天接送和吃喝拉撒。

明霞在婆家自己不知道做飯,不會燒炕,更不知道去地裡幹活,老公炕上不睡,一年四季蜷縮在一間柴房裡。七十多歲的老父親一輩子沒做過飯,現在老伴兒走了,兒媳婦又沒指望,隻能自己上鍋,摔湯散飯的亂煮熟就行,起初他會叫明霞來吃,會給傻兒子舀一碗送到柴房,可是當他下一頓送去的時候,前一頓的飯還紋絲不動的放在哪兒,兒子眼睛閉的實實個,看也不看父親。老人隻能長長的歎一口氣,把這一頓的飯放下,把前一頓的端出來倒給狗吃了。如此三番,老人也不給兒子送飯了。明霞飯吃了,碗裡也經常或湯或飯的剩着,也不知道涮碗洗鍋的。老人年紀大了,家裡十幾畝地都是他的,家裡的牛豬等也是他的,慢慢的,看着拉車不到世上的兩口子,他也就不管了,其實是沒能力管了。

明霞是傻,但知道饑餓。自己家吃不上了,就往娘家跑,來到娘家,張嬸看她一個來了,問女婿咋沒來。明霞說叫不動。張嬸便一個勁的催明霞回去,說你不去新旺餓死了,沒人管你了。明霞嘴裡念叨着,他連自己都管不了,還管我。盡管不願意,明霞還是聽從母親的話,一半天就回去了,走的時候張嬸還不忘給女婿裝幾個馍馍。明霞雖然傻,但也逐漸明白,如果自己一個回娘家,母親肯定不讓多呆幾天,在弄清楚這個道理之後,她每次回去,總是連托帶拉的要把新旺帶上。張嬸家也不寬裕,現在要額外負責四個人的口糧,這讓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有點捉襟見肘。他讓女兒女婿幫忙幹活。她告訴女兒,你好好幹活,咱們家就有馍馍吃有飯吃。女兒說,媽,隻要有吃的,活我幹。明霞自己不會找活幹,但是媽媽安排的活,她願意幹,雖然很慢。但總比不幹的強。女婿新旺到不愛幹,睡着不起來,張嬸就把他的頭擡起來,往地下拉,說咱們種包谷走,後半年掰了給你做馍馍吃,不然你沒吃的。幾次三番,新旺也會起來,張申不忘給倒點水,手裡塞一疙瘩包谷面馍馍。等吃喝完了。新旺拉上架子車,裡面坐上張嬸,後面跟上明霞,一家子就這樣出發去地裡了。在這之前,張嬸已經把孫子文軍送到了幼稚園。也把睡在炕上的小孫女文馨喂飽,并且把被子卷成一卷,堵在炕沿上,防止孩子掉下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