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原創 杜洪蓮 晚上八點 2022-01-19 15:21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弄堂口,那棵白楊……

白楊樹是北方常見的樹種。它高大挺拔,在凜冽的北風吹刮下常常發出凄厲的聲音,因而在詩人筆下,白楊多和悲風聯系在一起的。“白楊多悲風,蕭蕭愁煞人”“白楊落日悲風起,蕭索寒巢鳥獨奔”“惆怅知音竟難得,兩行清淚白楊風”等等,不一而足。再加上白楊樹幹上的斑點形如同淚眼,在古人眼裡,它便成了悲傷的化身。自從茅盾的《白楊禮贊》被選入中學國文教材而被被廣為傳誦之後,一時之間白楊樹又成了堅毅頑強、不屈不撓的象征。

然而,在童年的我和小夥伴眼裡,白楊樹不僅和悲傷、堅強之類毫無關系,相反卻是快樂的象征。

這種北方常見的樹,在我的家鄉——一個古老的江南小鎮,以前卻是一種罕見的樹。也許是緣于某個來自北方的南下幹部或者駐七七一礦的士兵對家鄉的思念吧?—“栽下它就當 故鄉在身旁”,從我記事起,在我家位于銅山溪畔老屋門前通往銅山溪邊的寬大弄堂口,就巍然矗立着一株大約兩人才能合抱的白楊樹。在童年的我和小夥伴眼裡,這可是一株高得簡直要戳破天空的大樹了。

這棵參天大樹,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每天傍晚放學後,我們蹦蹦跳跳走到弄堂口,一眼就能看到它高大挺拔的身軀在夕陽下熠熠生輝,像一個威武的哨兵,迎接我們回家。一陣清風吹來,它那片片豎立如同我們在課堂裡舉起的小手的葉子,便會嘩嘩作響,像唱着一支歡快的歌曲。

樹底下,一隻母雞正率領一群小雞在奮力刨食。幾隻水鴨嘎嘎嘎地叫着,排着隊伍一搖一擺地從銅山溪裡回來了。一條狗聽到小主人回來的聲響,歡快地搖着尾巴縱出來迎接它的小主人,霎時在樹底下引起一陣雞飛鴨跳。一隻毛色油光發亮的小黑貓在樹根上磨了幾下爪子,嗖地一下竄上樹去,東張西望一番,忽然又噌地一下跳到樹邊圍牆的大院裡去了—估計是發現老鼠的蹤迹了。

一個小男孩拿着用他那用鐵絲做成的火藥槍,對着樹幹上那些蠢蠢蠕動的綠色“毛辣蟲”射擊。咦,那在樹根一圈附近蓬松的土地上,那“泥土”怎麼會一卷一卷彎彎曲曲地堆砌着?看見我們幾個女孩少見多怪的樣子,一個拿着小鋤頭挖蚯蚓準備用來釣魚的男孩,用鄙夷不屑的口吻告訴我:“小丫頭,真是少見多怪!什麼泥土,那是蚯蚓糞!”

我和小夥伴們把書包扔在白楊樹根,也不管正在紡油繩的媽媽們怎麼呵斥,便競相開始滿地找起“拔白楊”遊戲的“武器”白楊葉來。

“拔白楊”(北方人叫“拉根兒”)是一種相當古老的遊戲。它起源于古代的“鬥草”遊戲,和“老鷹抓小雞”“官兵捉強盜”“跳房子”“丢沙包”“抓子兒”等等遊戲一樣,是我們放學後最喜歡的遊戲之一。“拔白楊”玩法極為簡單,隻需兩人各挑一根白楊葉柄,把一條從另一條中間穿過。兩條葉柄就緊緊地勒在一起後,兩人使出渾身力氣開始拔,試圖靠用力拽自己的葉柄,把對方的葉柄勒斷。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拔白楊”決勝的關鍵,不在于人的力氣,而在于葉柄的堅韌度。如果一個人手裡的葉柄拔了五六輪還沒有斷,那麼這位同學就會以一種驕傲至極的語氣稱其為“千年老根”,并且四處“挑釁”,引得别人極為羨慕。

是以,那些色彩斑斓的金黃色白楊葉,在童年的我們看來簡直比滿地黃金還要珍貴些。

我們很快收集了一把白楊葉子并把葉片捋掉。可是這些剛從樹上落下來的葉柄是不能上戰場的。這時候的葉柄水分多,嫩而軟,往往十拔九斷。“拔白楊”的老手都知道,要挑那種熟透了的、呈褐色的“老根兒”,此時的葉根最耐拔。但是有些褐色的葉根,如果已經會變得極脆風幹,戰鬥力顯然也會不堪一擊。

一個好“根兒”僅僅通過精挑細選還不夠,還必須精于“培養”。為了将自己手裡的葉柄也“培養”成“千年老根”,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男孩子最常見的辦法就是“捂鞋大法”。他們把葉柄放到鞋墊底下捂着,踩一會兒再取出來,可以有效提升葉柄的堅韌度。這一很有“味道”的招數男孩子們用起來得心應手,女孩子們卻另有絕招。我們将葉柄彎曲、拉直,再彎曲,再拉直,或者是放在手心反複搓揉,或者是在書本、褲袋裡藏上幾天讓它變“老”—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增加它的柔韌性。

在物質生活極其貧困的年代,“拔白楊”遊戲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那些被我們夾在書本裡、藏在衣服口袋裡的褐色白楊“老根兒”,就是我們無比珍貴的“财富”,是再好的“三角包”“玻璃彈球”“香煙紙”“奶糖紙”都不肯交換的寶貝兒。

我們清貧的童年,因為弄堂口這棵白楊而有福了。那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就這樣年年在白楊樹下,在和小夥伴們一拉一扯的遊戲中,夢一般地飛逝了……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天真幼稚的我和小夥伴們,曾以為弄堂口的這株白楊,會一直站在那寬大的弄堂口,等待我們回家,直到永遠。

然而,永遠并不遠。就在我們上國中的那一年,它沒有逃過作為一棵樹的劫數。白楊樹消失了,連通它一起消失的還有那寬大的弄堂—它成了某個大院的一部分……

現在,每當回到故鄉,走到銅山溪畔老家門前曾經的弄堂口,我的眼前就仿佛又出現了那棵在夕陽下熠熠生輝的參天大樹。它灑落滿地黃金般的葉子,正等着人們去把它輕輕拾起……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作者:作者系“晚上八點”特約作家 浙江省衢州三中教師

「故鄉月」弄堂口,那棵白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