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掉入這五大心理陷阱

作者:彙商琅琊榜

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你的技術上存在問題,而是你掉進了這些交易陷阱卻不自知。

被譽為“華爾街教父”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曾經警告過市場參與者:“投資者最主要的問題,甚至是最大的敵人,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掉入這五大心理陷阱

在日常的交易中,很多人(特别是剛進入市場不久的交易者)往往更注重對一些技術名額或者交易政策的學習,其實,對于很大一部分人來說,交易虧錢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在技術上或者交易系統方面存在問題,而是這些人在不知不覺中掉進了一些心理陷阱。

下面就來細說交易者中常見的五大心理陷阱,避開了它們,相信你的交易一定能夠事半功倍。這是他經常對投資者說的。

1

确認偏誤

确認偏誤,也被稱為證明性偏差,即大部分人往往都會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的細節,忽略不利或沖突的資訊,來支援自己已有的想法。

存在這種認知偏差的投資者在做決策時更傾向于收集确認證據,而不是評估所有可用的資訊。比如交易者準備買入某種資産,有時會早早就提出結論,之後便努力尋找能夠證明其觀點成立的資訊,自然而然地忽視了那些與之觀點相悖的資訊。

嚴重者,當交易出現虧損的時候依然會拒絕接受事實,而是依舊瘋狂的尋找所有可能支援自己的觀點的證據。這種認知偏差在我們日常的交易中很常見,特别是新手,比如當你非常看好并決定做多黃金的時候,你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确認偏誤在投資者持有先驗觀點時的殺傷力可能更大。如果資訊不能客觀的反映交易的全貌而陷入确認偏誤,那麼它對于先驗觀點隻能是強化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希望資訊是無偏的。

2

賭徒謬誤

賭徒謬誤是錯誤的認為如果某件事情在某段時間内比正常情況發生得更頻繁,那麼它在未來發生的頻率就會降低(反之亦然)。

在投資中,賭徒謬誤意味着當交易者經曆了連續的幾次虧損後就會錯誤的認為下一次交易赢錢的機率會更高。如果每次交易的結果是獨立的,那麼下一次交易的勝率和之前的連續虧損(或者連續盈利)沒有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正确的做法依然是堅持政策,而非因錯誤的高估機率而進行人為幹預。在日常交易中,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心理。當你連續做多或者做空都出現虧損時,你下一筆交易會下意識地傾向于選擇跟之前相反的方向。

3

羊群效應

人們喜歡随波逐流是因為群組有一種自我加強機制,如果某個觀點在一個群體内被不斷地重複強調,這個群體的成員就會逐漸接受這個觀點。

羊群效應在市場中每天都會發生。由于資訊不對稱,投資者通過觀察大多數人的行為來推測其私有資訊,或是過度依賴于輿論而模仿他人決策。

影響人們從衆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資訊本身的正确與否而是認同此資訊的人數。

個人的非理性行為導緻了集體的非理性表現。羊群行為說明個體不顧私有資訊,采取與别人相同的行動。很多剛進入市場的小白喜歡聽一些分析師喊單,其實就是羊群效應在市場中的展現。

市場中一些比較知名的分析師或者大V往往就是那個引領羊群的人,由于普通投資者能夠接觸的資訊較少,當看到比較多人都選擇相信他們時,剩下的人也會跟随群衆的腳步。

比如美聯儲降息,其實也存在羊群效應,先是有一群人出來帶節奏,之後越來越多人相信美聯儲必須降息。但實際上美聯儲并不是那麼迫切地需要降息。

交易中最可怕的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掉入這五大心理陷阱

4

近期偏差

近期偏差即人們會更傾向于回憶和推斷最近發生的事件,并相信同樣的情況将無限期地持續到未來。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投資中。

一般來說,人類的記憶力都很短,在投資周期方面,記憶力尤其短。

在牛市期間,人們往往會忘記低迷的市場。人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市場應該繼續上漲,因為它最近一直在上漲。是以,投資者繼續購買股票,對它們的前景感覺良好。

投資者增加了風險承擔,可能不會考慮多元化或投資組合管理的謹慎态度。然後在低迷的市場受到打擊後,不是盡可能地減少其投資組合的損失,投資者反而看着其淨值大幅下跌,最後硬抗到市場低迷時才選擇賣出。

5

選擇性知覺偏差

選擇性知覺指的是人們傾向于忽略或快速遺忘那些讓我們感到不愉快或和我們的觀念相左的因素。用簡單粗暴一點的話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事物。

對于交易者來說,選擇性知覺偏差十分危險。因為大部分交易者都懼怕由于虧損造成的痛苦,在面對虧損的時候也經常會自我辯解。這就非常容易讓交易者忽略掉自己在交易決策中所犯的錯誤,而是在找一些無關緊要的借口。

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基本上所有人都賺錢,這時候存在選擇性知覺偏差的人就會錯把市場的風險收益當成是因為自己的能力産生的額外收益。

而當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虧損了,存在這種偏差的人卻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以為虧損僅僅是市場不好。

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責備市場、抱怨環境以及任何外部因素,交易者必須為自己的交易結果負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