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了蘇軍的長筒靴,其實蘇軍的法寶不但有長筒靴,也有裹腳布。裹腳布這個詞一聽就知道有一定的曆史了。蘇軍他們的裹腳布是在彼得大帝的時期就已經有了,随後就一直流傳下來。
在二戰的時候,蘇軍要穿長筒靴的話,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裹腳布。這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說白了,蘇軍的裹腳布就是他們的襪子,這可是非常重要的。
在惡劣的作戰環境當中,要是襪子的幹燥得不到保障,路上的泥濘以及水都會滲到鞋子裡去,讓雙腳一直被泡在裡面。在沒有襪子以前,歐洲各個國家的士兵們保持雙腳幹燥的辦法是拿一塊方形的裹腳布來包着雙腳,這是他們的必需品。别看這很簡單,但這辦法有着比襪子還要更好的速幹效果。
兵事網——俄軍為何喜歡穿長筒靴?隻是因為保暖嗎?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

另外盡管在二戰的時候德英美等國家士兵們都穿上了襪子,不過很快就會因為疏于修剪腳指甲而出現破損,腳趾頭從襪子當中露出來。而當時蘇軍還是沿用的裹腳布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蘇軍使用的裹腳布其實就是邊長是四十厘米的一塊方正形的絨布或者是棉布,再根據一定的辦法裹在腳上,随後再穿上長筒靴。裹腳布的存在能夠将腳還有長筒靴之間的空隙充分地填充,而且還能夠防止讓做工粗糙的硬質皮靴給腳帶來磨傷。
還有一點好處是制造技術簡單并且價格便宜,裹腳布通常都是使用服裝廠當中剩下來的邊角料做出來的,這麼一來蘇軍的後勤壓力得到了大大的減輕。
而且裹腳也并不是随随便便裹的,還是有一定的技術的,不然的話很容易會在行軍的途中腳被皮靴摩擦出水泡。是以蘇軍還研究出了一套裹腳布用法的詳細教程,而且還要求士兵一定要常常把裹腳布拿出來晾曬,否則那味道就要堪比毒氣彈了。甚至他們還流傳着這樣一個笑話:“要是将一塊好幾天都沒有清洗過且晾曬的裹腳布丢進德軍的陣地,那麼肯定至少會有一個排的敵軍會被這塊裹腳布熏倒。”
另外,一度叱詫風雲的德國曾經也是一個裹腳布大國,在一八六九年的《德國陸軍衛生手冊》當中便有說明“裹腳布十分适用于夏季,但在包裹時必須小心翼翼,不得有縫。相比之下,幹淨、舒适的襪子就要好得多了。”後來雖然裹腳布被襪子取代了,但也沒有完全消失,就算是二戰結束以後德軍也還是把裹腳布當成制式單兵裝備,一直到一九六八年的時候才廢除的。
總之,便是裹腳布加上長筒靴是蘇軍的完美搭配,為戰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樣的,它們散發出來的味道會是蘇俄士兵們永遠也不會忘卻的記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