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作者:東方國學

從表面上“徐娘半老”是形容一個女子年老色衰,這個成語背後的真實故事中女主确實不再年輕了,但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她跟丈夫互相傷害的悲劇。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顧名思義,所謂徐娘确實姓徐,芳名昭佩,她可不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婦女,而是南北朝最有才華的皇帝——梁元帝蕭繹的結發妻子,蕭繹跟兄弟蕭統、蕭綱及父親梁武帝蕭衍在文壇上的地位堪比“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

但這位才華橫溢的丈夫跟徐娘的婚姻,并沒有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情畫意,他們日常相處的畫風是這樣的:“帝三二年一入房”,就是說梁元帝蕭繹每隔兩三年才去徐娘閨房一次。

如此稀罕的互動頻率表明這對夫妻基本上已經形同陌路,徐娘像很多已婚女子一樣陷入了喪偶式婚姻。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但因為蕭繹是擁有三千後宮佳麗的皇帝,即便沒有徐娘也會有其他麗人投懷送抱;可是對于徐娘來說,她隻有蕭繹一個丈夫,是以喪偶式婚姻帶來的情感空缺隻能由她單方面承受,蕭繹根本無法體會。

可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是與生俱來的,本不分年齡和時代。是以“徐娘半老”的後半句是“尚猶多情”,這是說即便徐娘已不再年輕,依然是個多情種。

多情的徐娘面對忽視她的丈夫,也曾用各種方式争取、發洩過,比如因為蕭繹隻有一隻眼睛是健全的,另一隻眼睛瞎了,徐娘便隻化半面妝容逗弄他;再比如因為不受寵,她便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由于蕭繹坐擁衆多比徐娘更年輕貌美的妃子,對日漸色衰的徐娘早已失去了興趣,是以徐娘的這些操作并沒有引起蕭繹的半分憐惜,隻讓蕭繹更加嫌棄并遠離她。如此,徐娘在喪偶式婚姻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面對喪偶式婚姻,古代已婚女子一般有三種途經處理自己的多情:第一種是像《紅樓夢》裡的李纨将這份情種扼殺,做一個“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的良家婦女,這符合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倫理标準,也普遍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第二種是将這份情種寄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這是封建社會中絕大多數女性都會不自覺做出的選擇。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因為丈夫的缺位,她們将本該給丈夫的情感一股腦兒轉移到兒子身上,當兒子再娶回媳婦兒,身為婆婆的她們就會感到第三者入侵,是以我們看到幾千年來中國的婆媳關系一直都很惡劣,與其說婆婆在跟媳婦兒搶兒子,不如說是在搶丈夫。

第三種就是像徐娘那樣:既沒有扼殺情種,也沒有将這份情感轉移到兒子身上,而是将不滅的情種寄托在原配丈夫之外的男人身上。

如果這種行為發生在婚姻關系結束以後,叫另覓良人,追求真愛;但若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古時叫紅杏出牆,現在叫出軌,古往今來都遭世人唾罵。

因為古代女性地位低,一般情況下隻有男人休掉妻子,很少有女子抛棄丈夫的。更何況徐娘的丈夫是皇帝,更不可能被徐娘抛棄,隻有徐娘被丈夫打入冷宮的份兒。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是以徐娘的移情行為隻能發生在婚姻存續期間,她也是以背着千古蕩婦的臭名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

具體來講,徐娘的出軌對象不止一人,他們分别為和尚智遠道人、風流詩人賀徽、蕭繹的随從暨季江,“徐娘雖老,仍尚多情”就是暨季江對徐娘做出的評價。這些風流韻事本就為世俗所不容,等傳到皇帝丈夫那裡更是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話說蕭繹聽聞此事後,借口寵妃王夫人去世是被徐娘所害,便逼徐娘投井自盡。

徐娘的死并沒有停止蕭繹對她的報複,蕭繹把她的屍體撈出來以休妻的名義退給徐家,禁止以皇室的規格為徐娘操辦葬禮,還嚴禁徐娘的孩子為她奔喪,甚至親自寫了一首《蕩婦秋思賦》羞辱徐娘,讓她遺臭萬年。

“徐娘半老”的後半句道盡已婚女性錯付的本心

“半老徐娘”這個成語背後是古代已婚女子移情的悲劇縮影,而造成這一悲劇的客觀原因在于古代男權社會中女子沒有主動擺脫喪偶式婚姻的權力,而女子自身的原因在于這個成語的下半句:“尚猶多情”!

而這份情在已不愛她的丈夫那裡是作妖,給付婚外男子又是不守婦道、道德淪喪,怎麼安放都不合适,終究是錯付了。

作者: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