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河故事”在山西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太原1月20日電 題:“黃河故事”在山西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 劉小紅

山西黃河流域曆史文化底蘊深厚、革命文物和紅色文化遺産極為豐富、民俗民間文化資源異彩紛呈、旅遊資源富集、特色濃郁,是中華文化展示、弘揚的重要承載地。對此,如何通過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黃河文化,實作文旅深度融合,就成為山西近年來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遊,黃河流經忻州、呂梁、臨汾、運城4市19縣,共965公裡。目前,山西黃河流域共有A級景區193家,黃河沿線4市具有開發前景的旅遊資源地約有140多處。

基于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以及建設黃河文化旅遊帶得天獨厚的條件,山西按照黃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和地理分布,欲打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廊道、汾河—涑水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廊道、沁河流域農耕—手工業文化保護傳承廊道三條黃河文化旅遊帶,将古渡古鎮商貿文化、黃河水利文化、獨具東方特色的沁河古堡群等串聯起來。

圍繞上述三條文化旅遊帶,山西以文旅融合發展為核心開展了一系列實踐。

記者20日從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以黃河流域為主幹,山西相繼出台《山西省黃河闆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規劃,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提供有力的法規保障;并不斷創新非遺保護模式路徑,首創并大力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推動山西全省黃河流域區域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

近年來,山西圍繞黃河文化題材的精品文藝創作和活動不斷,如舞蹈史詩《黃河》、交響組曲《黃河壁畫》等,同時通過舉辦“山西旅遊發展大會”“大河文明旅遊論壇”等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活動,塑造黃河文化的“根”和“魂”。

一直以來,山西堅持文旅深度融合,發揮旅遊載體作用,要把深植于黃河文化的晉商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充分融入山西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和黃河旅遊闆塊的鍛造過程中。

在推動黃河流域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方面,山西自2016年以來,先後有2市18縣(絕大部分地處黃河流域)被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機關,且在2019年山西獲批成為全國第8個省級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機關。

在鍛造黃河旅遊闆塊方面,山西已于2018年開工建設“黃河一号”旅遊公路,這條公路貫穿該省忻州、呂梁、臨汾、運城四個市,串聯老牛灣、西口古渡、壺口瀑布等60多個景區景點,同步設計了步道、觀景點和慢行道,每條主線、支線上都有驿站和接待中心,友善遊客觀光旅遊、住宿停車,實作“城景通,景景通”,變“旅遊公路為公路旅遊”。

然而,在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及旅遊高品質發展期間,山西也遭遇挑戰,如黃河文化内涵挖掘不夠、适應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匮乏、文旅融合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沿黃地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等問題,一直制約着黃河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

在機遇與挑戰共存之際,山西目前正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和黃河文化旅遊帶高品質發展路徑,以期實作全域旅遊示範區、文化生态保護實驗區、生态文化旅遊示範區、文旅産業融合示範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六區”共建,互促互進,推動文化功能與旅遊價值、文化業态與旅遊業态、文化創新與旅遊創新多方位、全鍊條深度融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