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冬天必吃的水果,那橘子必須榜上有名。橘子裡面有大量的維生素C、檸檬酸,抗氧化、美容養顔效果也是很好的。
還能延緩衰老,預防皺紋形成,讓皮膚更細嫩光滑、有光澤,還能緩解疲勞的症狀。
膳食纖維、果膠多,對腸胃較好,能促進腸胃消化,能潤腸通便,還能降低膽固醇。搭配其他水果同時食用,效果會更好。
最近也正是橘子上市的好季節,這時候的橘子都比較新鮮,而且顆粒飽滿,雖說橘子的好處很多,但是也有這樣一部分人是不能吃的!

5個橘子,送他住進ICU
酸酸甜甜的橘子,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果盤裡的常備水果,但橘子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尤其是腎病患者,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
就比如去年武漢晚報報道的一個真實案例,44歲的蔣先生本身患有腎病,在一口氣吃下了5個橘子後就暈倒在地,被緊急送往醫院。
根據檢查報告中顯示,蔣先生的肌酐高達1700umol/L,血鉀也高達7.2mmol/l,而血鉀正常濃度為3.5-5.5mmol/l,診斷結果為尿毒症、高鉀血症,随時可能引發心髒驟停。
不過幸運的是,經過醫院及時的血液透析、降血鉀等搶救治療,蔣先生最終轉危為安。
診療中發現,原來蔣先生早在十幾年前就被查出患有高血壓,但因為正值壯年,是以他不僅沒有按照醫囑吃藥降壓,平時也從不去醫院檢查。
這次發病以前,蔣先生曾經感覺渾身乏力,小腿還出現了浮腫的情況。
因為吃橘子險些丢了性命,其實是因為他患有尿毒症,而橘子中含有的大量鉀又必須通過尿液排出,緻使體内的鉀蓄積引發高鉀血症。
高鉀食物,腎病患者不宜多吃
腎髒是血鉀調節的重要器官,當腎功能正常的時候,鉀攝入得多,腎髒排鉀也會增多。
醫生表示,如果腎病患者的腎功能已經受損,一旦攝入橘子等富含鉀離子的食物,鉀就會在體内蓄積,高血鉀會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是以,腎病患者不宜多吃橘子,其他富含鉀離子食物也要控制,比如鳄梨、香蕉、葡萄、橘子、橙子、蘑菇、菌類以及紫菜等食物都要少吃。
但如果是腎功能正常的人,一次性吃幾個橘子并不會造成鉀攝入過多。
而且,其實許多食物都含鉀離子,很難從飲食中精确估算,但食物中的鉀離子,經過水煮或烹調會溶于水中,一般都會建議腎功能不好的患者,避免肉汁、肉醬、菜湯,也要少喝果汁。
此外,洗腎患者也要避免大量吃番茄,或喝中草藥,以免鉀離子飙高而危害健康。
健康人一天能吃幾個橘子
吃太多柑橘類水果會導緻類胡蘿蔔素攝入過量,導緻出現胡蘿蔔素血症,主要症狀為皮膚變黃,特别是手腳最明顯。
雖然暫時減少或避免攝入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就可以恢複,但建議最好還是不要放肆飲食。
橘子是很多人的心頭愛,因為它吃起來友善口感又好,最近正是橘子上市的好季節,不少人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那麼,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天到底可以吃多少橘子呢?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輕體力活動、身體健康的一般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00~350g的水果,約等于每天1~2個橘子。
如果患有糖尿病,建議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每天可以吃一份拳頭大小的水果,也就是1個中等大小的橘子。
如果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比如反流性食管炎、胃酸分泌過多導緻的胃潰瘍等,不建議食用有機酸含量較多的柑橘類水果,以免加重病情。
另外,大家建議平時可以把水果作為加餐食用,而不是正餐的一部分。
如何“榨幹”一整個橘子
中醫認為,痰濕聚集于皮下,日久凝結成核,就會形成痰核。
現在所說的淋巴結腫大、結節、增生、息肉、惡性良性腫瘤都屬于痰核的範疇。
而橘子渾身是寶,如果可以将整個吃進體内,恰好有助于消除體内的痰核。
那如何才能吃下一個完整的橘子呢?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張春榮教授特别推薦了全橘飲:
全橘飲
取一個帶核的橘子,用細鹽搓洗橘皮表面,沖洗幹淨後放入料理機中打碎榨汁,最後加适量蜂蜜與溫水調勻後飲用即可。
專家表示,體内有結節、息肉、身材較胖的人都可以用這個食療方來幫助調理痰濕體質,但是血糖偏高的人群需要謹慎飲用。
寒冷的冬天,一邊烤着火,一邊吃着小橘子,是多麼惬意的一件事啊,但橘子雖好,也記得不能多吃哦。
看到這裡,
你知道該怎麼吃橘子了嗎?
關于橘子,
大家還知道哪些小知識?
歡迎補充讨論哦!
編輯 /孫超慧
資料/實用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