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前,一位來到涼山的作家這樣說:
“走進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大涼山,仿佛坐了一回時光穿梭機,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時代。讓我驚歎的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裡,這裡就像一個曆史博物館,一切保留得那麼完好,落後與閉塞的環境裡。”
5年後,這裡已經煥然一新。
近年來的精準扶貧幫困政策,給了涼山人走向溫飽的生活;社會上的熱心機構和志願者們,也為涼山送來了書本和知識。
如今涼山孩子們不再缺少物質上的捐助,
但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援”,
需要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需要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
這一次大涼山公益研學,
我們分别走進千哈國小和依惹國小,
更近距離地接觸涼山的同學們。
在千哈國小,我們利用自身的才藝,
為涼山的同學們開展了一堂豐富的“第二課堂”。
“趣味運動會”上的共同歡呼。
“音樂交流會”上的以歌會友。
我們一起切磋球技。
我們一起歡歌載舞。
我們一起分享食物。
我們一起學習折紙。
我們一起塗畫,屬于青春的色彩。
我們一同走過腳下的路。
我們一同訴說遠方的夢。
我們同在一片天空,
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互相給予。
大涼山的孩子,用他們的方式告訴我們,
快樂和積極其實是一種選擇。
沒有手機、平闆電腦、網絡遊戲,更沒有互相之間在物質上的比較炫耀,臉上每一個笑容,都是那麼的純真而美好。
懂得感恩和知足是多麼可貴。
對待我們永遠是笑臉相迎,面對他人的善意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
什麼是他們“眼中”的責任。
這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邊,身為兄長很小就已經懂得“長兄如父”的含義。當他們背負着整個家庭的壓力,在努力奮鬥的時候,那份毅力和決心,比我們所有人都更加強大。
從他們身上,我們的精神在受着滋養和熏陶。
能量的傳遞是互相的,我們也在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為他們傳遞着夢想的力量。
告訴他們,在未來的世界裡,不是隻有放牛、耕地、嫁人生娃…也不應該為了區區的分數而回到起跑線。
知識,一定足以讓他們走出大山,改變現狀,隻要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标。
我們在用自己的方式,
讓他們明白堅持的意義。
練習一樣樂器是需要堅持的,學習一門技能是需要堅持的,學習,也是需要堅持的。
哪怕一開始收效甚微,但一天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恒也能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1.00的365次方,還是1.00,
但1.01的365次方,就是37.8。
看似不起眼的日複一日,
會在将來的某一天告訴我們答案。
我們也許有不一樣的童年,但我們同樣都會面對未知的未來。
需要我們有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需要我們找到夢想和更強烈的目标感,
需要我們更懂感恩的力量,
需要我們明白給予和助人的真正含義。
面對未來我們都沒有任何借口,
但好在我們可以互相傳遞力量,
去看見更遠大的世界。
隻要我們足夠努力,
夢想的光輝就會照耀寒冬,
率先來到我們的身旁。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有能力去幫助涼山的同學,幫助他們激發内心的夢想,那麼首先我們自己就應該先擁有并堅定自己的夢想。
但坦白說,經過這些天和涼山的同學相處,我反而更加擔心來自城市的你們。
對于在座的各位來說,你們已經習慣了現在很好的生活條件,爸爸媽媽給你們的物質基礎,以及各方面的學習條件都已經很好了。
等你們長大了時候,可能你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去到很好的平台,可以擁有不錯的工作機會,在這樣的前提下,你們是不會去珍惜的,你們也不會非常的努力,因為你們太容易“得到”了。對于你們來說,這是在“溫水煮青蛙”。
但是涼山的同學們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身上背負着太多的責任,加上改變現狀的動力,為了目标他們一定會非常全力以赴。
如果在未來,大家開始進入到社會中,我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失去我們的競争力。
是以我們這一趟來到大涼山,通過和當地學生們的接觸,真的要好好學習他們身上堅韌不拔的品質,感恩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努力,更加珍惜當下。
分享學員——郭亦菲
在千哈國小的公益活動中我印象最深刻就是下午的家庭走訪。
在走山路的過程中,有位小女孩一直帶着我走完全程,途中我也了解到千哈國小基本每位學生每天都要早起,通過這段路往返學校和家裡。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總是在抱怨學習的苦和累,但看看涼山的這些同學們,我們的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要以更加珍惜和積極的心态去面對一切。
分享學員——王語勤
在來涼山以前,我隻以為涼山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但通過這一次來涼山的學習,我了解到大涼山是一個文化很悠久的地區,雖然生活條件不是特别好,但是那裡的同學一樣可以堅持下去,面對生活的困難,這一點我覺得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爬山那條路很難走,但一想到這裡的同學每天都要走一遍這裡的路,再想到我們自己上學都有車接送,還總覺得不滿足,真的太不懂事了。以後的我一定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分享學員——張紳宇
這兩天來到大涼山當地的兩所學校,發現這裡的同學身上都有一股很積極和樂觀的精神。相比起我們,他們的家境可能并不算特别好,但他們每天都依然懷揣着憧憬和滿滿的動力,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在家裡,一有些許的不順心就會抱怨,總是對自己擁有的不滿足,這也是我們需要去反思的。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對公益有新的認識,就是“教育”。對于大涼山這裡的同學來說,學習和知識真的太重要了,想要走出大涼山,改變現狀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否則就算去到大城市打工,可能也隻是從事比較基礎的工作,而教育帶來的改變,就會更加的深遠。
更多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