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故:掃門

唐詩中,關于“掃門”這個典故的詩詞不少,王維有一首《重酬苑郎中》詩,其中就有一句:

“仙郎有意憐同舍,丞相無私斷掃門。”

杜牧的《寄崔鈞》詩中也有:“自愧掃門士,誰為乞火人?”

錢起的《送楊錥歸隐》詩中:“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隐詩。”這一句裡,也有“掃門”這個詞。

那麼,“掃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典故:掃門

(網絡用圖,侵權請聯系,秒删)

說起來,《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裡有這麼個故事:

“魏勃父以善鼓琴見秦皇帝。及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早夜埽齊相舍人門外。相舍人怪之,以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願見相君,無因,故為子埽,欲以求見。’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一為參禦,言事,參以為賢,言之齊悼惠王。悼惠王召見,則拜為内史。”

這故事說的是,西漢初年齊悼惠王手下的大臣魏勃的事,這裡的齊悼惠王,是高祖劉邦與外婦曹夫人所生之子,名劉肥,封為齊王。

魏勃年少的時候,他想求見齊相曹參求個一官半職,但因為家裡窮,也沒什麼錢疏通打點,他就想了個辦法,常常獨自一人天不亮就到齊國相舍人門外掃地。

齊國相的舍人很奇怪,以為有怪物,就偷偷觀察,結果發現了魏勃。魏勃說:“我希望見到相君,沒什麼辦法,是以替您打掃,想藉此得以求見。”

于是舍人就把魏勃引薦給齊相曹參,曹參讓他做了自己的舍人。一次魏勃替曹參駕車,談論了一些事情,曹參認為魏勃很有才華,就把他推薦給了齊悼惠王。悼惠王召見了魏勃,就拜他為内史。

到了哀王即位的時候,魏勃很受重用,權力一度比齊相還大。

從此,魏勃最初通過“掃門”之舉慢慢走上了青雲之路。後來“掃門”就成了求谒權貴的典故。

直到清代,錢謙益《吉水公總憲詣阙》詩中也有:“世路揶揄誠有鬼,相門灑掃豈無人。”

袁枚在《枚方以詩呈中丞而中丞贈詩适至如數奉答即以留别》之四中寫道:“掃門魏勃從今遠,識曲鐘期自古稀。”用的也是這個典故。

@八閩古代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