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擊“遠端偷窺”,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作者:光明網

◎小柯

近日,某站兩個事件引熱議:先是有人非法上傳監控畫面,接着又有人直播婦科手術。據報道,經舉報後涉案直播醫生已被抓,警方正在調查。對于此類攝像頭入侵隐私事件,網民普遍感到氣憤。

短視訊和直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娛樂主流方式,但随之而來的,便是一樁接一樁的突破底線行為。海量的遠端監控攝像頭,與人友善的同時,也帶給人麻煩。本來該用來保護安全,讓人安心的高科技,卻淪為窺視者的幫兇,就好像保安當起了小偷。還有報道說,“黑直播”賣家衆多,将黑客控制的大量攝像頭批發給下家,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網絡産業鍊,大肆侵犯普通人的隐私。

普通人往往在不知情中,日常隐私就被大白于天下了。窺私者在螢幕前滿足惡的欲望,我們卻難以發現,難以維權。遍布攝像頭的世界,我們無可遁逃。

近一年來,網信辦專門推進治理直播非法内容、攝像頭偷窺黑産業工作,督促各類平台清理相關違規有害資訊,下架違規産品,約談存在隐私視訊資訊洩露隐患的監控APP廠商,一系列措施彰顯出政府部門對此的高度重視。要打擊攝像頭偷窺黑産業,先要依法嚴懲相關黑企業,黑管道。同時要在硬體上安裝好牢固的防護閘門。警告那些有縱容之嫌的廠商和平台,讓監管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

當流量至上時,直播就會故意迎合低俗的窺私欲。行為越低級,越惡劣,就越有觀衆。“婦科手術直播”醜聞再次讓我們警醒: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風氣,必然促使直播走向悖逆道德乃至違法犯罪的方向。如不及時遏制,最終所有人都要承受網絡空間垃圾化的巨大代價。人人難辭其咎。

平台雖然要求主播保證内容合法,但面對海量的直播,僅靠一小部分專職人員來監管,實際上杯水車薪。作為使用者,有權利和義務去監管、幹預播出的内容。當每個人都願意投入更多的力量,揚清激濁,淨化直播空間,才能降低整個生态圈的管理成本。

是以,我們特别要呼籲全社會共同打擊侵犯隐私類犯罪。發現網絡上有侵犯個人隐私,應第一時間報案,維護他人權益,及時阻遏犯罪。

同時,全社會也應該明确直播和監控的邊界感,明确什麼可以拍,什麼不可以,為每個人廓清一個邊界堅固的、不容侵犯的、有安全感的空間。

來源: 科技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