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作者:王耳朵的觀點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01

尼莫是一名29歲的山東姑娘,才貌雙全。

會拉小提琴、彈鋼琴,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日語,還有過一年的留學經曆。

可她偏偏撇下這些光鮮的履曆,瞞着父母去做了一名全職住家保姆。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做飯、打掃、喂貓、輔導孩子功課……一幹就是五年。

“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飯,等孩子起來後,帶她刷牙、梳頭、吃飯,然後開車送她去幼稚園;

孩子讀書期間,我會先回家,找一部分家務來做;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下午孩子放學,我提前去幼稚園接她;

晚上回家,我帶孩子讀英文繪本,練習彈鋼琴。

等到晚上八九點,孩子去看電視,或者和媽媽玩,我就可以下班了。”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太多人不了解,說她在“最好的年紀,打最爛的工”。

網絡上的評論,也多有讓人難堪的聲音。

罵她是“古代的丫鬟”,說她“嫁不出去了”,鄙視她“說到底還是服務,沒地位”。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尼莫的媽媽偶然間知曉女兒在做保姆後,同樣氣得把她臭罵了一頓,留下句“我心裡不是滋味,想哭”後,拉黑了尼莫。

她覺得自己為女兒的成長花費了大量心血,尼莫應該找一份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說出去才有面子。

而“保姆”“阿姨”這樣的字眼,太過刺耳。

不體面,甚至還連累她一起丢臉。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可一個女孩,獨自在大城市闖蕩。

過了兩年晝夜颠倒的化妝師生涯,有時候月工資才三四千,付房租都勉強。

這種又窮又累的日子,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尼莫帶雇主家孩子彈鋼琴

而如今尼莫憑借着自己的學曆和經驗,加上會音樂和外語,成了不少雇主眼裡的“香饽饽”。

現在她工作的地方,是雇主在北京的一處别墅,工資一萬五。

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更憑實力赢得了雇主的尊敬。

母親也漸漸了解了她的難處,偏偏仍有一些人,緊盯“保姆”二字,躲在鍵盤後繼續羞辱這個努力的姑娘。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如果可以,誰不想抱着面子,風風光光地站着把錢掙了?

生活面前,誰也别教誰做人。

02

想起那個在醫院即興演奏鋼琴的外賣小哥,李瑞豐。

在做外賣員之前,他是音樂人,出過個人專輯,上過央視,還曾有一年賺幾十萬的生意。

買了房,開着寶馬,一頓飯大幾千地花。

他有大衆認知下的,足夠體面的過去。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然而沒幾年,他生意破産,賣車賣房都不夠還債,便狠下心拉着行李箱到了橫店。

兩年間,他做着不露臉的群演,還兼顧着微商。

演過上百部影視劇,沒說過一句台詞。

沒戲拍的時候,他幹脆又在橫店跑起了外賣。

外賣員,在橫店鄙視鍊的最底端。

李瑞豐說,“以前,我做群演,導演和主演瞧不起我。現在,我送外賣,連群演都瞧不起我。”

有人明嘲,有人暗諷。

連老家的朋友也說他:你怎麼幹這行,太丢臉了。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但李瑞豐說:“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有什麼丢臉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誰沒有過失意的時候。

疫情複工後,餓了麼公布的資料裡,新增騎手中:

30%來自餐飲、旅遊等服務業;40%來自制造業勞工;20%來自自由職業;10%來自于應屆畢業生;10%來自于其他行業。

如果不是為了肩上的責任,誰願意彎腰讨生活?

成年人的體面,不是绫羅綢緞,鐘鳴鼎食,而是敢于放下面子負重前行,為了心愛的人,撐起遮風避雨的傘。

就像這個轉行烤串的小哥說的。

“我本來是軟體項目經理,給幾個上市大公司做項目。

現在,我賣我的羊肉串。

有人說我跨度太大,有人說我殘喘于市井。

我不接受任何人對我生活方式的反駁,你不是我,你不懂我要什麼。

我現在跪着陪微笑,但我也赢得了我客戶的尊重。

跪着也不代表我身份卑賤。”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03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手心朝上,一種手心朝下。

手心向上的人,看上去高貴,可要麼習慣索取、得到,有着殷實的依靠。

要麼隻會說不接地氣的大道理,然後兩手一攤不作為。

但手心向下的人,懂得在任何時刻,伸手抓住自己想要的。

這樣的人,即便姿态看起來不那麼優雅,卻是生活的英雄。

我朋友圈裡有位讀者,和尼莫年紀差不多,30歲出頭。

他以前做的是房地産銷售,每天雷打不動地定點發圈,我總能刷到他。

後來疫情,他失業了。

沒了工作,房貸還得繼續還,孩子才一歲多。奶粉加上尿不濕,正是費錢的時候。

沒辦法了,他臨時找了個送桶裝水的體力活。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如圖上這位送水工

一桶水的提成,3塊5毛錢。

他就這麼每天騎着電動三輪車在小區、辦公樓輪着跑,遇到沒電梯的就硬扛。

一個星期不到,肩膀磨出了血。

他拍下傷口發了個朋友圈,說這條屏蔽了家裡人,不敢給他們看見。

配文是,“人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幹!

先熬過這段時間,再着手找其他工作。”

生活很難,但每一個放下面子為了家人而努力奔波的人,都值得喝彩。

如今過去了一年半載,微信裡的讀者翻了幾番,我也不知道這位朋友現狀如何。

但我想,一個能在人生荒年時朝氣蓬勃和命運對抗的人,也一定能再次迎來自己的豐年。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羅永浩在自白裡寫,創業維艱,過程難免窘迫狼狽,但不管身上是血是汗是屎是尿,隻要戰士不下場,一切就都有可能。

任正非提出了驚訝衆人的“不要臉才能進步之說”,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

這兩年被疫情改變生活軌迹的人,不在少數。

破産、失業、欠債。轉行,轉業,填坑。

大家都是為了生活,攥緊拳頭的普通人。

敢于放下身段,才能夠觸底反彈。

04

蔡琴在演唱會上說,不要羨慕戲裡的主角。

好的電影,靠的是劇本;好的劇本,抄襲的是人生。

電影可以省略,可以快進,但人生需要熬,需要煎。

是以,大家才是真正的勇者。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那個在廁所點根煙卻被炸進ICU,燒傷面積達40%的男子,清醒後的第一件事,是托姐姐向面試的公司轉達歉意。

從鬼門關走了一趟,他想的是房貸還沒還完。

那個剛被顧客打了投訴電話扣了錢的外賣小哥,眼淚剛落下半分鐘,就得去趕下一個訂單。

那個生着病跌跌撞撞追着公共汽車的女子,執意要去上班,“如果我不去,會被扣掉300塊全勤獎的。”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那個坐在車庫角落無助流淚的男銷售,哭完以後,還是清清喉嚨,給客戶打去電話,希望能争取到合同。

大家都是被生活推着走的人,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就會手停口停。

90後女海歸做住家保姆,月薪1萬5被群嘲:生活面前,别教他人做人

當你站在岸上時,

不要嘲笑那些在水裡苦苦掙紮的人們,

不要嘲笑那些被視為底層的職業,

不要嘲笑那些被生活捶得直不起腰卻依然堅挺着的人,

不要嘲笑那些拼命扛起肩上的責任與擔當的人,

不要嘲笑他們的用穿用度有多廉價,

不要嘲笑他們謀生的方式有多麼低賤,

不要嘲笑他們的日子過得有多粗粝。

如果可以的話,

誰不想把擺攤的小推車換成遮風擋雨的大四輪?

誰不想把熱了又熱的剩飯扔垃圾桶裡改吃滿漢全席?

誰不想在下班之後,還有餘力去關心孩子的心情,體貼夫妻的不易?

不是每個人都有一身輕松的資本。

那些你所不能了解的生活,隻是幸運地沒在你身上發生而已。

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雲周圍尋索着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不要輕易苛責那個忍辱負重的普通人,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也至少不要積毀銷骨。

借用拾遺的一句話,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們那顆滾燙的心,正在留給他們最愛的人。”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