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作者:阿七說史

1953年,北韓戰争結束後,北韓上司人金日成忽然決定,要進行核武器的研究,這讓衆人都感到十分不解,現在國力受損嚴重,群眾連飯都還吃不飽,為什麼忽然決定要研制核武器呢?

可是金日成對此并沒有做過多的解釋,而是一門心思地撲在了核武器的研制上。

然而當時各國對北韓研制核武器的事情卻是十分反對,尤其是美國不斷地向北韓施加壓力甚至在後來将北韓列為“邪惡軸心”國,并且不斷地在北韓搜查核研究的“證據”。

所有人都認為北韓在這樣的壓迫下,絕對無法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可是2003年,北韓忽然宣布脫離《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為繼五常、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後的第9個有核國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北韓是怎麼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的呢?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國際封鎖,北韓為何堅持研制核武器?

1953年北韓戰争結束後,北韓的建設幾乎全部被毀,光是群眾們恢複正常的生活都需要用上幾年或者更久的時間來恢複。

尤其是後來又接連發生的天災,讓北韓人民連飯都吃不上。

可是在這種時候,北韓的上司人金日成忽然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一定要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以當時的國際環境而言,想要發展核武器可以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首先是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巨大,一旦擁有就會對周邊國家造成巨大的威脅,所有北韓想要研制核武器,勢必會受到周邊國家的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美國對有核武國家的打壓,當時美軍大部分還駐紮在南韓境内,如果北韓研制原子彈,将會造成嚴重的威脅,是以美國勢必不會同意這件事。

可是在當時的金日成看來,研制原子彈已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他首先考慮到的就是擺脫美軍的威脅。在北韓戰争爆發之初,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大國都先後擁有了核武器,同時核武器強大的威力令世界各國紛紛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這項研究中。

是以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也是核武器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時間節點。而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美國倚仗自己核武器的優勢,時常對大陸以及北韓進行威懾。

尤其是戰争爆發初期,美國接連在志願軍手中失利,便動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美國總統更是公然宣稱,将會考慮在北韓半島的戰争中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盡管因為種種原因美國并沒有将核武器投入到北韓戰争,其核威脅的目的也沒有達到,但是經過這次戰争,大陸和北韓都意識到了發展核武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則是鞏固自己的政權,和其鄰邦南韓一樣,北韓一直想要成為一個擁有話語權的世界大國,是以金日成早早意識到,要想真正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是必要的。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而核武器可以幫助北韓最快地實作這個目标,就算短時間内無法研制出來“兩彈一星”,但是能夠保障國力的“一彈一星”必須要有。

最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韓戰争結束後,還有大量的美軍停留在南韓境内。

盡管當時雙方已經簽訂了停戰協定,但也僅僅是書面上的協定,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隻要想發動戰争,可以随時撕毀協定,這就對了北韓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更何況,南韓李承晚并沒有派人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這讓金日成無時無刻不感覺身邊仿佛放了一個“定時炸彈”。

如果美國後續發動戰争,并且堅持動用核武器,那麼以轟炸廣島長崎的破壞力而言,想要摧毀北韓境内所有的軍事及指揮裝置,可能隻需要20分鐘。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是以金日成認為,研制核武器已經是迫在眉睫。

研制核武器遇阻,北韓求助蘇聯突破封鎖

當時對于一窮二白的北韓來說,想要研制核武器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關鍵的就是技術。

但是當時的北韓吃飯都還是一個問題,想要培養相關方面的科研技術人才是難上加難。

然而讓北韓最頭疼的并不是這些方面的問題,而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對北韓研制核武器的反對和壓制。

1953年12月的時候,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向聯合國大會第八屆會議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建議,想要建立一個防止其他國家發展武器,傳播和平核技術的組織。

後來,“核不擴散”的原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其作為國際行為規範的條約結構也逐漸清晰。

也正是因為如此,金日成在提出研制核武器的時候,就遭到了不少國家的反對。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而與之相鄰的幾個國家也擔心北韓研制出原子彈之後,對自己國家的軍事和安全造成壓力,是以也是極力反對。

眼看研制核武器的計劃即将泡湯,北韓隻好将目光轉移到了“老大哥”蘇聯身上。

抗美援朝戰争的時候,蘇聯就曾給予北韓不少援助,這次他們同樣寄希望于蘇聯。蘇聯和美國原本就一直處于冷戰狀态,對于美國提出的原則不以為然,十分“爽快”地就答應了北韓的請求。

1956年2月,北韓和蘇聯經過長時間的商議之後,簽訂了“關于開展核合作與和平利用核能的協定”,并在蘇聯的幫助下,加入了聯合核研究所。

從這之後,雙方就展開了密切的合作,地質調查、原料研究、甚至連核反應堆都一一對北韓的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

盡管在1957年後,聯合國在召開的會議上提出過“核不擴散”原則的公約,并且在這方面各國之間都已經形成了一緻的默契。

但是蘇聯對北韓的援助一直沒有停止過。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核不擴散公約

1959年,300多名北韓的留學生到蘇聯學習核實體知識,并且獲得了許多和蘇聯的科學家交流研讨的機會。在這之後的每一年,北韓都會選派一些人才到蘇聯進行學習研究。

當時在莫斯科以北110公裡的杜布納市,也就是蘇聯最大的“蘇聯聯合核研究所”中,先後超過250名北韓的技術研究人員在這裡進行學習探讨,同時接受蘇聯提供的教育訓練,這些人員後來都發展成為了北韓研制核武器的骨幹。

除此之外,金日成也在為研制核武器不斷努力着,他在金策工業大學,平成實體大學等北韓最頂尖的大學設立了核人才的培養基地,選拔出來不少優秀的學生,加入到研制核武器的行列中。

這讓提出“傳播和平核技術”的美國感到十分不滿,于是開始在國際上抨擊蘇聯援助北韓核武器研究一事。

可是蘇聯和美國不和已久,自然是不将美國放在眼中的。

北韓便在這樣的契機下,大力開展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事業。盡管後來北韓在美國的壓迫下也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上簽了字,但是北韓一直“暗度陳倉”,偷偷發展自己國家的核研究事業,美國等國家也也始終沒有抓到把柄。

可以說,金日成為北韓核武器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執政時期的發展政策一共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金日成

第一點就是隐蔽意識較強。北韓在研制核武器這件事對外界一直都是絕密的狀态,即便西方國家知道了也沒有任何證據。

例如在1962年蘇聯多位專家接到邀請前往北韓甯邊核能研究中心,對朝進行核能援助。

他們首先對北韓技術人員的研究水準之高感到十分驚訝,就連在核武器研制的材料上,也全部以“家具工廠”、“農業工廠”等名字代替。使得美國自始至終無法抓到他們的把柄。

第二點就是拖延政策,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到處核查的時候,北韓上司人各種借口推阻,試圖蒙混過關,逃避履行“核不擴散”原則的義務。

第三點就是北韓注重利用“和平利用核能”這個規定鑽空子。他們在核查期間隻接受核能援助,在審查方面消極對待,然後暗中發展核事業,這樣的方式甚至騙過了西方國家。

蘇聯瓦解,北韓核研究一再受阻

但是到20世紀90年代後,北韓的研究問題就開始逐漸擴大,成為了一件國際問題。

1991年随着蘇聯的解體,國際政治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兩極冷戰的格局被打破,而随着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北韓背後的“靠山”蘇聯也不複存在。

在這樣動蕩的國際政局下,北韓隻能獨自面對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軍事威脅。

海灣戰争後,美國接連抛出“證據”,憑借手中的衛星照片,指責北韓正在秘密研發核武器。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盡管北韓一再重申自己并沒有足夠的實力研制核武器,也沒有相關方面的計劃,美國的指責純屬是誣蔑,并控告美國在南韓的軍事部署嚴重威脅到自己國家的安全。

但是美國堅持認為北韓在甯邊地區建立了可疑的設施用于研制核武器,他們宣稱将會對北韓的核設施再次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異常,将會對北韓實施“制裁”。

朝美雙方開始對立,面對美國強硬的手段,北韓一再叫嚣自己并沒有進行核研究,在美國準備對北韓實施特别檢查的時候,北韓更是以侵權為理由拒絕了美國。

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北韓全國都進入“準戰時狀态”,并且宣布将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公約》。

1994年6月,為了緩和兩國之間的關系,美國總統卡特訪朝,和金日成談判許久才達成共識,雙方簽訂了《朝美架構協定》。

讓北韓更雪上加霜的是,1994年北韓上司人金日成離世,北韓陷入一片恐慌。

而金日成的離世,使得這份協定的執行過程并不順利。雙方也鬧得十分不愉快。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自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什上台之後,則是憑借自己強大的國力,在國際上“我行我素”,對北韓實行打壓政策,故意拖延協定的執行,并且自作主張将北韓定性為“邪惡軸心”。

此時北韓沒有了蘇聯的依靠,接過北韓政務的金正日認為核武器依舊是北韓用以“自保”的手段之一,并且能夠實作北韓世界大國的美夢。

是以在這種緊急關頭,他再次将核研究上升至最優的政策目标,重新開始了核計劃。

他們大量招攬蘇聯分解時留下的核武器研究專家,在他們的幫助下,推動北韓核研究的發展。

然而2002年美國國務卿凱利通路北韓過後,又指出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指責北韓違反《美朝架構協定》,并宣布終止按照協定向北韓提供重油,并将北韓列為核打擊對象。

2003年,被封鎖最嚴的北韓,為何能夠突破封鎖成為有核國家?

這一“威脅”并未使北韓妥協,他們始終認為美國的做法是對北韓人民以及政府的侮辱,于是在2003年的時候,正式宣布退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開始了對武器級钚的提取。

也就是說,到2003年為止,除了五大常任理事國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外,北韓成為了第9個有核國家,同時這也成為國際上第二次朝核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

後來北韓依舊在不斷地研究着核試驗,進行核爆的嘗試,同時承受着來自美國的壓力。

一些國家在見到北韓的現狀之後,也紛紛選擇了和北韓建立友好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打開了北韓外交的新局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