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作者:豆貓小娛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知名美國導演詹姆斯・莫特拍攝的電影《卡車司機》完美演繹了小成本劇情片,這部拍攝于2008年的電影估計預算隻有200萬美元,但獲得了極大的觀衆,可以說是一部極為成功的劇情片。

錯綜複雜的情感關系

《卡車司機》這部電影從親熱的一男一女開場,電影的女主人公是長途卡車司機戴安娜,由演員米歌爾・英娜漢扮演。随着劇情的發展,我們發現這對男女并非是夫妻關系,而是剛剛認識不久。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随後電影的女主人公卡車司機戴安娜去沖澡,然後穿上衣服。當戴安娜在汽車旅館房間裡穿上牛仔皮靴,收拾她的東西時,那名男子說他真的喜歡她,并試圖引她去餐館吃晚飯。安娜說她需要趕到目的地,然後彎下腰,蜻蜓點水般地吻了男子一下,随即跨出門去,登上了她的大卡車。

戴安娜的情感世界是極為複雜的,除了剛才那名男子之外,還有一個男人是戴安娜的“酒友”,她每兩周回到家時便會與這位已婚的男鄰居一起上酒吧。顯然,這個男人很愛她,戴安娜知道這點,但不肯與他有過多的瓜葛,一直嘗試與這個男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盡管在運輸途中安娜常常會和很多男人接觸,但是在戴安娜看來,旅途上和家裡是兩回事,有必要劃分的清清楚楚。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對于戴安娜來說,在外面涉及的是由她掌控的陌生男子,但回家後不同。是以她對男鄰居保持距離,不肯越雷池。

前夫患癌住院

不久後,戴安娜接到的一個電話使劇情發生轉折,戴安娜的安逸生活也到此結束。

原來多年前,戴安娜曾經出走,抛下前夫倫納德和他們的幼小兒子彼得。現在,倫納德因患結腸癌住進醫院,而繼母珍妮又有急事要回娘家,11歲的彼得(由吉米・本内特飾演)無處可去,是以隻能求助這位曾經出走的“母親”了。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戴安娜是個固執、強硬的女性,從來不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什麼歉意。對于小彼得來說,戴安娜不覺得自己虧欠什麼。而小彼得也因從小遭母親抛棄而對她沒有好感,這對母子的關系一時間跌至冰點。盡管母子兩人在一起沖突不斷,但時間一長,戴安娜感到小彼得真的需要她,并開始質疑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嘗試與兒子建立一種關系。曾經冰冷的情感也随之開始變得溫暖起來。

傳統的劇情,新穎的改編

其實,從劇情上來說,《卡車司機》的前提并不新鮮。我們以前也看過類似的故事。比如毫無準備的家長突然被迫承擔包袱,照看一名不受歡迎的孩子。我們也很熟悉随之發生的沖突。通常的公式有關一名男子被迫“照看”一個被遺忘的子女。不過這樣的電影題材一直都是“屢試不爽”,每一次都能大獲成功。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是以,導演詹姆斯・莫特選擇了一個大多數人選擇的路,再一次複制這種劇情,這算是走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

雖然這部電影整體的劇情結構相對來說不算新穎,但是還是與過去的情感片有所差別。此類影片大部分情況是男性被迫“照看”一個被遺忘的子女,而本片的主角是一名女性,她幹的是傳統上屬于男性的長途卡車司機工作。這部電影聚焦了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群,而女性的内部心理和男性也不盡相同。除此之外,雖然《卡車司機》與那種“疏遠的家庭成員”的故事公約十分相似,但仍不失為卓越的劇情片,充滿了真實的感情沖擊力。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出色的“省略鏡頭”運用

注意影片裡有效運用省略的地方。電影開頭的以一男一女在一起親熱的場景作為開篇,整部電影話語很少,向我們顯示了戴安娜與陌生男性的交友圈。後來,進入第二幕後,另一個場景運用了也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卡車司機休息室裡,戴安娜心情郁悶地坐在一角,一名卡車男司機朝她深深看了一眼,戴安娜會意地回了一眼。很快,那名男子起身走出了休息室,戴安娜也緊跟着出去了。接下來我們看到戴安娜在沖洗淋浴,鏡頭集中在她的面部。我們此時知道戴安娜做了什麼,同時也看到了她内心的沖突,這時候她已經開始質疑自己選擇的這種生活方式了。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

戴安娜自由奔放,不受任何男人限制。與其說她是一個能幹的女人,不如說她像自然界裡的一個獨特生物。當被問到當初她為什麼離家出走時。安娜這樣回答兒子:

“倫納德要我幹我不想做的事情。”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換句話說,前夫倫納德曾想“馴服”戴安娜,而她沒有被“屈服”。至少這是她的看法。其實,電影故事表現的是戴安娜和彼得這對多年遠的母子彼此試圖馴服對方的過程。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寫得很好。就是安娜必須做出選擇,一次沉默的選擇。彼得要母親說出她想要什麼,是要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她的卡車司機生活方式。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但這将使戴安娜脫離野性,鼓勵她行使人類最基本的能力—語言。

選擇兒子彼得,還是繼續做卡車司機?審視複雜情感下女主的世界觀

結語:

影片深刻塑造戴安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她既不是男人中的男人,也不是嬌羞女子扮演的卡車司機。相反,電影為戴安娜選擇的那些陽剛氣質表現了她的獨立性,以及她不情願扮演妻子和母親角色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