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音樂作為一門非常熟悉的藝術品類,很多時候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極大的包容性和可能性,也使得人們很早就開始了對音樂的跨領域應用的探索。

1940年,在卡通片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讓卡通片從流行文化變成優雅分享的藝術,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首先想到了将古典音樂與奇幻卡通動畫相結合。于是,經典動畫長片《奇幻》誕生了。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幻想曲》改編自七部古典音樂作品,包括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等世界著名音樂風格。為了幫助孩子在看動畫時,能更好地了解這些古典音樂,在制作卡通片時卻花了很多心思。

比如《田園交響曲》裡帶着孩子們喜歡可愛的動物來講故事,獨角獸、飛馬等在音樂飛舞的聲音中,成對的半獸人過着田園詩般的生活,幸福祥和的一幕。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同時,在希臘童話中表達貝多芬音樂的神像具有力量感,具有充分的想象力,使畫面與音樂相呼應。

2000年,迪士尼發行了續集《幻想2000》,也留下了不少經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動物嘉年華》改編自作曲家三山的作品。粉紅色的火烈鳥玩溜溜球的節奏,這很有趣。

當然,這樣的畫面不僅僅是為了好玩,還要嘗試用火烈鳥遊戲來幫助大家欣賞和了解音樂中的節奏變化,了解單線聲音和多聲部的差別:一隻火烈鳥和一群火烈鳥被溜溜球繩綁在一起,聲學效果就不同了。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幻想》将音樂與新穎有趣的動畫相結合,成為許多人對古典音樂的啟迪,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的其他可能性。

随着網際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音樂交叉、跨學科的表達,非常有創意,令人耳目一新。

在油管上,一系列由Goddle Chaos創造的"滑動線"視訊曾經引爆了整個網。DoodleChaos是一位音樂實體愛好者,他喜歡研究一些與實體相關的同步音樂實驗。他将實體與音樂相結合,通過線條動畫可視化音樂。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Doodle Chaos最早的作品是滑翔機的"藍色多瑙河"。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你可以感覺到,随着音樂的節奏滑倒孩子,有時活潑歡快,有時緩慢而悠揚。孩子們的運動軌迹、時間、速度和音樂旋律與音樂的節奏完全同步,停頓也完全同步;

"連結"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在這種結合中,音樂賦予動畫豐富的情感和力量,而動畫帶來的視覺刺激,也進一步豐富了音樂,每一幀都能帶來驚喜。

在藍色多瑙河大火之後,DoodleChaos繼續嘗試在小人的基地上滑行。他曾經使用八名滑雪者來配合威廉·泰爾(William Tell)的序幕,融入了競技賽車的概念,八個孩子中隻有一個設法到達了終點線。這個過程充滿了懸念,音樂依賴于如此激動人心的競争,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不僅如此,DoodleChaos還創作了與柴可夫斯基的"花之舞"完全吻合的"多米諾音樂"。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随着音樂的進步,多米諾骨牌發出相應的聲音,每一個旋律、停頓、轉動都能找到相應的動作,非常精彩。

當然,除了音樂的視覺呈現外,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也可以用音樂以交叉的方式表達出來。

數學中的"π"應該是大家都熟悉的,對吧?衆所周知,這是一個無限的非循環小數點,很多人小時候能夠記住小數點後的幾個驕傲。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把一個圓圈速率寫成一首歌是什麼感覺?

作曲家邁克爾·布萊克(Michael Blake)将周長的前31位數字翻譯成音符,他使用十二平均定律中引入的半音階概念,将半音階與數字逐個比對,即制作1 sC,然後是3 sD,5 s E,6 s F等,以此類推,創作一首音樂。随着簡單鋼琴旋律的引入,中途加入木琴、手風琴等樂器,讓旋律聽起來更豐富。在享受優美旋律的同時,也忍不住讓人歎息,原有的數學可以如此美妙。

如果食物能有聲音,你想知道你每天吃什麼樣的歌嗎?

是的,飲食也可以用音樂來表達。美國一家快餐店邀請了一位特約的音樂制作人,給50多種食物賦予不同的樂器聲音,比如鳄梨是小提琴的聲音,雞肉是低音的聲音,每選一種食材,都會有相應的樂器演奏聲音,最後放好,吃一頓飯就能享受到一首奇特的交響樂。

從那時起,飲食就成了一種獨特的享受,選餐也成為了一種音樂創作的體驗和挑戰。

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直到今天,情況仍然嚴峻。為了提高對病毒的了解,科學家們使用可聽技術為新的冠狀病毒創作音樂,以便人們可以聽到它。

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音符來表示構成新冠病毒突起蛋白結構的不同氨基酸,然後使用長笛,鈴铛和日本十三弦等樂器來顯示不同的結構特征,例如氨基酸的螺旋或片狀,以寫出近兩個小時的樂譜。

把音樂變成卡通不是更好嗎?甚至周長率也派上用場

相信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寫出具有新冠病毒結構特征的音樂一定聽起來很痛苦,但實際上,在這種音樂的早期階段,它聽起來有點優美和舒緩。這恰恰反映了新冠病毒一開始進入人體的輕松和簡單,随着病毒潛伏的時間較長,音樂進入下半場,也開始變得暴力、動蕩,象征着病毒的破壞力。

把病毒寫進音樂中,一方面可以幫助普通人更直覺地了解它們,也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在面對災難、追求藝術時,這種浪漫樂觀的精神,是我們戰勝困難的武器和力量。

最後,您知道哪些其他的例子可以在音樂中表達出來?歡迎與您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