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想"太行新傻瓜"李寶國:蘋果紅了,我們想起了你

作者:河北新聞網

蘋果是紅色的。我們想念你

全國扶貧日緬懷"太行新傻瓜"李寶國

10月12日清晨,李寶國的妻子、河北農業大學森林學院研究員郭素萍從煙台乘火車前往保定。崗地村的蘋果即将成熟,明天她将帶幾個學生去測試蘋果的農殘留物,以確定水果進入市場的安全。

從10月2日到11日,郭素萍一直忙着在底層崗位、前南軒等地為果農做技術指導。"這是寶國一生中戰鬥的地方。包國突然走了,有些想做的事情還沒有完成,我會盡我所能幫他完成。"郭素萍說。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人民模範"榮譽稱号獲得者李寶國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新時代共産黨人的模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傻瓜"。他緻力于太行山生态管理,讓群衆脫貧小康,35年如一天紮根太行山,用科技之手将石材轉化為金礦,使140萬畝荒山被綠化,帶領10萬農民脫貧緻富。

回想"太行新傻瓜"李寶國:蘋果紅了,我們想起了你

2012年4月13日,李寶國向臨城縣農民講解核桃樹修剪情況。(檔案照片)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

他使科技真正成為山地農民脫貧、改變生活的"财神"。

國慶節剛過,梁國軍一家就忙着在煙台市楚縣的果園裡摘蘋果袋,十天後,這些蘋果就要上市了。近年來,通過種蘋果,梁國軍在縣裡買了一輛車,建了一棟新房子,并為兒子買了一棟樓。

"幾年前,吃得不夠熱,不能穿。現在,我們能過上這麼美好的生活,應該感謝恩人李寶國老師啊!梁國軍覺得。

在農村長大的李寶國,是最有可能看到普通人貧窮的人。

1958年,李寶國出生于衡水市武夷縣的一個鄉下家庭。1981年,李保國作為第一位複考的大學生,留在河北省林業學院(河北農業大學林業學院的前身)任教。當時,學校決定在太行山設立産學研基地。于是,他積極響應号召,深入太行山深處,原煙台縣南仙村。

從這裡直到生命的盡頭,李寶國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太行山。

當時,太行山石多,土層薄,無水,洪水和幹旱頻繁發生。脫貧緻富,成為山民的"重中之重"。

看着那座"石山",李寶國騙公衆動山的能量,用石頭"欄杆"上",他跑過山溝,研究如何改良土地。最後,"在山上建地"的方法成功地聚集了土壤和水。土壤厚實多水,樹木的成活率從10%躍升至90%。

李寶國在勢利的引導下,引導農民種蘋果、栗子。農民不能種植,他面對面交談,動手教學......幾年後,昔日的南浔成為一個知名而富裕的村莊。

李寶國認為,全面小康,短闆在山中,科技是杠杆。為了幫助太行山區人民脫貧緻富,他經常早起貪睡黑,鑽溝爬山,雨雨上山研究課題,先後取得科研成果28項,獲得省部獎18項,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他為村裡制定了128個标準化的蘋果生産管理流程,僅種植蘋果,村民年均收入從不到100元到3萬多元。

他"以車為家",日夜夜行,一年行程約4萬公裡,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外,幾乎每天都在路上。有一次,在石家莊,他一天翻轉4000畝蘋果園,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

他"不是為了名字而來,不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在林業技術的推廣上,他有一個需求,從來沒有收到過一分錢的農民講課費,從來沒有拿過企業的任何股份。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不知不覺,向咨詢的農民,他真誠地幫助回答,幫助管理。曾經,一個活了一輩子的普通核桃種植者的求助電話,可以在夜間往返于一千多公裡的地方。

由于長期疲勞,2016年4月10日,李寶國因心髒病發作去世,救援無效後,人生永遠定格在脫貧之路上。

然而,從富岡蘋果、綠脊核桃,到昔日的南陶、平山葫蘆......李寶國用科技的雙手點亮了這些品牌,點亮了千家萬戶的幸福之路。

他抛出了未來生命的精神财富,科技的火花形成了原有的動力

李寶國走了,但他用勞動和技術為農民的緻富開辟了一條道路,也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财富。他的智慧、汗水和生命點燃的科技之火正在形成原汁原味的氣勢。

2016年5月,河北農業大學率先成立"李保國志願服務隊",全校師生以李寶國為榜樣,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深入開展科技攻堅活動。截至目前,學校已組建了"李寶國志願服務隊"26支隊伍,122支隊伍,共953名隊員。服務團隊通過線上咨詢、實地求助等方式幫助全省原貧困村105個,年人均服務時間超過100小時。

作為"李寶國志願服務隊"的核心成員,5年來,李寶國的科研團隊已覆寫我省30多個縣(市、區),平均每年在扶貧一線工作300多天,不僅鞏固了李寶國的生命保障成果, 還在漳州、沂縣、魏等地建立了5個示範基地,并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作為李寶國的妻子,李寶國科團隊的主要成員,60歲的郭素萍和她出生前的丈夫一樣,每年有300多天在各種果園、基地,及時傳授果樹栽培方面的先進技術。

一個多月前,在一次水果種植現場觀察會上,郭素萍不小心摔倒,導緻腿部骨折,醫生讓她多休息,否則急需手術。然而,她拒絕休息片刻,仍然一瘸一拐地給果農們提供技術指導。"今年的天氣條件特别好,對果園不舒服,總覺得先看心就穩了腳跟。郭素萍說,在消除貧困取得全面勝利後,她感到身體承受着更大的責任和壓力,要實作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的有效銜接,讓脫貧群衆實作收入持續增長。

更多的人接過了李寶國的接力棒。

崗地村成立了一支技術服務團隊,像李寶國一樣,前身走了800英裡的太行山,對各地果農的需求進行面對面的服務,點對點的幫助。同樣,嘉莊村還成立了"李寶國科技興農業專家組工作站",近年來,除了為當地果農提供技術服務外,還為江蘇、北京、新疆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農民講技術,解決疑難問題,免費開展大規模的核桃管理技術教育訓練。

賈志華是"李寶國科技興農業專家工作站"成員,土生土長,煙台市臨城縣嘉莊村人,微信昵稱"科技助農"。新冠肺炎爆發前,他每年有200多天在全國各地免費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今天,由于疫情爆發,他外出的次數減少了,但通過微信和電話與果農的聯系仍在繼續。

賈志華的微信圈幾乎每天都會發一張李寶國的照片。"沒有李教授,今天就沒有我。賈志華說,由于家庭條件差,國中畢業後辍學。由于李教授,他能夠在河北農業大學森林學院學習果樹管理。職業生涯結束後,為了幫助他積累實踐經驗,李教授每次去村裡講課都會帶他一起去講課。後來,他們的家庭通過技術緻富。

"'我們做果樹研究,歸根結底是為農民服務',李教授的話,我心裡一直記得,我也想像李教授一樣,用科技帶領老百姓緻富!""賈志華說。(河北日報記者方素菊)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省最新消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