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由于封建制度的統治,是以我們國家會擁有各種各樣的陋習,而大多數的陋習都是針對女性來制定的,比如說裹小腳,女子守寡就不得改嫁,還有娶童養媳,這些陋習殘害了許多古代女子,她們的一生也因為這些東西變得苦不堪言,這些陋習一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才逐漸有所改善,但是在清朝滅亡之後許多年這些陋習還是依舊存在的,畢竟想要改變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思想,還是需要時間的。今天就給大家講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童養媳的遭遇,看完這個故事,大家就知道那個時候的女人過得有多慘了。

這個女人名叫張鳳娥,她出生在一個十分貧寒的家庭,那個時候大家重男輕女的思想還特别嚴重,并且在張鳳娥的家鄉,還保留童養媳的習俗,是以在張鳳娥12歲那一年,就按照當地的習俗去一戶人家當了童養媳,因為張鳳娥的長相不錯,而且十分勤快懂事,是以就去到了一家條件不錯的家庭,這樣一來張鳳娥的日子也能過得好一點,家裡面少了一口人,負擔也會小一點,就這樣張鳳娥成為了一名童養媳。
張鳳娥去到的這戶人家姓易,這家有一個兒子名叫易耀彩,張鳳娥來到易家的時候易耀彩隻有十歲,比她還小兩歲,不過這在當時是十分常見的事情,找一個年齡比男孩子大的童養媳也是友善照顧男孩子。易家父母在挑選童養媳的時候,就對張鳳娥十分青睐。
劉鳳娥來到易家之後也十分勤快,還很懂得照顧人,長相雖然不說傾國傾城,但至少也是個小家碧玉,是以易家父母對這個童養媳十分滿意,把她當自己女兒一樣對待,而易耀彩當時年齡還小,而且那個時候的男孩子在這個年齡懂得并不多,還正是貪玩的時候,是以他隻當劉鳳娥是個溫柔的姐姐,直到後來才慢慢明白這是自己媳婦,不過這并不影響兩個人相處的非常好。
按照這個情形,不出意外的話,過不了幾年他們兩個就能拜堂成親了,但是天不遂人願,還沒等到兩個人成親,12歲的易耀彩就去參軍了,勵志要保家衛國,雖然家裡人十分不舍,但是當時那個年代正是戰火紛飛,國家風雨飄搖,是以也并沒有阻攔他。但是沒過多久,易耀彩就跟随紅軍長征,在跟家人告别的時候,張鳳娥沒有阻攔他,隻說等他回來,但是沒有想到這一别就是26年。
因為在易耀彩離開家沒多久,易家父母就被國民黨殘忍殺害了,張鳳娥因為當時不在家裡才僥幸逃過一劫,從此她就一個人住在家裡等待易耀彩歸來,但是易耀彩知道父母被殺害,以為張鳳娥也不幸遇難,就再也沒有回過家,一心隻想着上陣殺敵,一步步成為了大将,直到1944年經組織介紹和野戰醫生範景陽相戀,沒過多久就結婚了,夫妻二人感情甚好。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易耀彩帶着妻子回家祭祖,可是沒想到打開家裡大門,就看到了26年未見的張鳳娥,這才知道她沒有遇難,并且一直在等自己,可是如今易耀彩已經結婚,這段婚姻是有法律作用的,而他和張鳳娥的關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即使愧疚也沒有辦法,隻能給張鳳娥留了一筆錢,并且讓當地政府關照她,其餘的他也無能為力了。
張鳳娥後來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雖然易耀彩為她以後的生活做了許多打算,經濟上應該不會很難過,但想來一個女人等了丈夫26年,再次相見他卻已經成家立業,這種精神上的傷害是沒辦法彌補的,不得不說這個女人的一生實在是令人傷心。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應該能夠明白,被舊社會的習慣所殘害的女人有多悲哀,也更加慶幸我們生在如今這個社會,雖然現在依舊做不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但是好在女性的權益被保護着,也沒有戰争會将人分開,是以我們應該慶幸生在當下,也更應該好好珍惜如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