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作者:四川文旅廳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龍,能騰雲駕霧、施雲布雨

象征着五谷豐登、吉祥喜慶

在中國人的心中

還有哪一種圖騰

比“龍”更具有民族辨識度?

火龍、草龍、水龍

闆凳龍、鐵水火花龍

……

四川各地制龍技藝層出不窮

舞龍方式花樣百出

龍舞(黃龍溪火龍燈舞)

伴随着喜慶意味濃厚的鼓點

一條火紅的巨龍

劃破漫漫長夜

帶着滿滿的祝福

來到每個人的面前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黃龍溪火龍燈舞起源于南宋

是流傳于雙流縣黃龍溪鎮的民間舞蹈

已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表演時,宮燈、排燈、牌燈在前開道

龍身随着龍頭起伏擺動

在伴奏的樂聲中做出各種飛舞的姿态

燒花人對準隊伍進行燒花表演

場面十分熱鬧

黃龍溪火龍燈舞融龍、燈、舞、火于一體

具有濃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二至十五

是黃龍溪的火龍燈舞大放異彩的時候

舞龍人頭戴草帽,身穿短褲

腳蹬草鞋,持龍柄到陣擺成舞龍姿勢

在喧天的鑼鼓聲中

德高望重的地方名人給龍“點睛”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舞龍者齊唱

一點金,二點銀

三點風調雨順,四點吉祥太平

龍身随龍頭起伏搖動做出相應的飛舞姿态

與此同時,鞭炮鳴放

觀衆手持煙花

噴燒舞動的龍燈和舞龍人

在一片焰花中映出龍騰人歡的喜慶景象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龍舞(泸州雨壇彩龍)

泸州雨壇彩龍曆史悠久

表演極富浪漫色彩

被譽為“東方活龍”

2006年

雨壇彩龍被列入

每逢年節、婚喪嫁娶

當地百姓都要舞彩龍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周鳳丹丨攝

祈雨千番舞,潛龍一聲雷

雨壇彩龍的表演“人龍合一”

表演時舞者“動于中而形于外”

“手随眼動,眼随心動”

在川劇打擊樂的伴奏下

龍與人交織糾纏、緊緊呼應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雨壇彩龍表演活潑靈動,變化多端

或脫衣,或翻滾,或歎氣,或擦癢

極顯泸州人幽默、風趣之性情

折射出勞動人民心中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草編(沐川草龍)

沐川草龍又稱“黃龍”

是流行于樂山市沐川縣一帶的

民間草紮技藝

2008年

沐川草龍參加“奧運火炬”四川樂山的傳遞

6月成功申報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沐川草龍曆史悠久

相傳其起源于唐太宗登基前

與枕稻草而眠的曆史有關

後人是以将稻草編紮的龍燈

視為祥瑞的象征

當衆舞動戲耍

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沐川草龍的編紮材料是從

當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選出來的上品

顔色金黃,稈身沒有斑點

紮制出來的草龍通體金黃、氣勢奪人

沐川草龍形制極有講究

龍頭、龍身、龍尾的設計尤為精巧

龍眼、龍須、龍角、龍鱗、龍爪等細節

都處理得活靈活現

舞耍起來頗為壯觀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在鑼鼓音樂的伴奏下

舞龍者按照傳統招式激情舞耍

将沐川草龍精、妙、奇、神的風采

展現得淋漓盡緻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龍舞(船山桃子龍)

船山桃子龍是遂甯的一種民間舞蹈

因龍軀為桃子形而得名

與一般舞龍表演不同

船山桃子龍的龍軀由一個一個桃子組成

桃子之間各不相連

桃子龍也是以被稱為“脫節龍”

于2011年被列入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在龍頭的引領下

表演者統一動作,往來穿梭

“桃子龍”展現出

龍在雲海裡翻騰、沉浮之勢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一隻隻“桃子”既可以單獨而舞

也能組合成龍

整個表演變化萬千

加上與音樂、舞蹈、戲劇的完美結合

船山桃子龍塑造出了

包含文學、美學等

諸多藝術于一體的船山龍文化

被列入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龍舞(鹽亭梓江龍)

浩浩梓江長,茫茫碧水寬

遠山重重顯,近水生波瀾

在中華民間的傳統龍舞之中

大都依照傳說中龍的身體構造

制成九節龍

而鹽亭“梓江龍”是由

四大天王除鳌魚精的神話傳說

創造了四人共舞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相傳在600年前的一天

梓江中突然來了一條鳌魚精

時常興風作浪,淹沒兩岸的農舍田園

無奈之下,大家隻有祈求上蒼保佑

先民的虔誠感動上蒼

天空響過三聲驚雷

一條金龍淩空而下

四名身穿金甲的神将将鳌魚精打敗

兩岸人民一片歡騰

從那以後

人們便以舞龍進行紀念

并經曆代傳承至今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梓江龍由一人耍龍燈,三人舞龍

其中每一個人的雙手

各拿一隻龍腳進入表演

鹽亭“梓江龍”的形體小

舞姿變化奇巧,程式套路多

在中華龍舞中獨具一格

具有鮮明的地域水文化特色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龍舞(李莊草龍)

李莊是一座擁有着深厚底蘊的文化古鎮

“草龍舞”作為李莊獨特的民俗活動

更是曆史悠久

李莊人利用稻草本身特有的顔色

紮出的草龍

在陽光的照耀下

閃耀發光猶如金龍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曆經千百年

現今李莊草龍通過不斷傳承和發展

舞草龍技藝日趨精進

有了九節、七節、五節、三節、二節之分

表演時耍龍人手不離龍

耍寶人用“寶”吸引龍頭跟進

讓草龍上下翻飛

做出坐、卧、行、盤、騰、穿插等各種造型

配以鑼、鼓、跳闆、煙花、鞭炮

龍燈服裝再套上牛兒燈

花船、花槍等民俗内容

整體表演威猛靈動、栩栩如生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甘棠耍火龍

甘棠耍火龍是産生并流傳于開江縣甘棠鎮的

一種喜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動

其始于唐代,興于明清

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人們用竹條、鱗布、繩索等

制作而成的仿龍表演道具分為

龍寶、龍頭、龍身、龍尾

共四個部分九個小節

每一節的尺寸都極為精細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甘棠耍火龍表演分為四部分

請龍參神

在“神龍宮”内

将血點在龍嘴之上,并默念咒語

遊耍一翻後舞出“神龍宮”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祭龍請飲

百姓對“火龍”敬獻美酒佳肴

希望“火龍”興雲布雨

賜福燒花

“火龍”酒足飯飽後巡街時

龍躍雲水,娛樂百姓

象征賜福天下

百姓以鐵水擊打出火花燒龍

以示感恩“火龍”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送龍歸海

收燈儀式時,河邊供香蠟紙錢

祭龍者高頌

“大蛇小蛇歸洞,火龍請歸大海”

鳴炮燎龍皮,燒龍須幾許

以須代首,送龍歸海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舞龍舞獅鬧新春,敲鑼打鼓送祝福

春節将至,年味漸濃

伴随着喜慶的鼓點

一條條蜿蜒翻騰的長龍

帶着平安祥瑞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END—

素材來源:四川非遺、船山文旅、李莊古鎮景區、文旅開江、樂山文旅

龍騰天府,氣勢如虹,舞出盛世年華

● 迎冬奧·遊四川 | 讓峽谷的雪,贈你一場深冬盛景

● 迎冬奧·遊四川 | 逛名山勝地,享休閑安逸!

● 探尋天府旅遊名鎮 | 當泸山的風揚起邛海的浪花

● 四川,你究竟有多少面?

● 相約天府旅遊名宿 | 小橋流水人家!一半是詩意,一半是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