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典故:染竹啼

作者:雲台

典故:染竹啼

同源典故:九疑淚竹 二女事唐虞 二女垂淚 二妃 二妃愁 哭翠華 哭蒼梧 哭重華 啼斑竹 啼湘 啼舜婦 堯女 女悲 女英 妃泣竹 娥皇 娥英泣 帝妃 帝子 帝子痕 思帝子 怨淚連疏竹 恨竹淚 斑竹 斑竹染啼血 染筠 楚妃淚竹 江娥啼竹 泣竹 淚竹 湘君 湘夫人 湘女恨 湘妃 湘妃怨 湘妃泣 湘妃淚 湘妃舊竹 湘妃血 湘娥 湘娥竹 湘川别淚 湘川恨 湘水淚 湘淚 湘皇淚雨 湘竹痕 湘筠 湘篁染淚 湘靈 湘魂 玉立湘臯 皇英 竹上斓斑 竹上淚 粉篁春淚 舜妃啼竹 舜妃悲 舜娥悲 英皇 蒼梧恨 蒼梧淚

相關人物:唐堯 女英 娥皇 舜 虞舜 蛾皇

《藝文類聚》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揮竹,竹盡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太平禦覽》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異記》曰:「湘水去岸三十許裡有相思宮、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

《列女傳》卷一〈母儀傳·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父頑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遊于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内治,靡有奸意。四嶽薦之于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瞽叟與象謀殺舜。使塗廪,舜歸告二女曰:「父母使我塗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階,瞽叟焚廪,舜往飛出。象複與父母謀,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從掩,舜潛出。時既不能殺舜,瞽叟又速舜飲酒,醉将殺之,舜告二女,二女乃與舜藥浴汪,遂往,舜終日飲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憐之,與二嫂諧。父母欲殺舜,舜猶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茲,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納于百揆,賓于四門,選于林木,入于大麓,堯試之百方,每事常謀于二女。舜既嗣位,升為天子,娥皇為後,女英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猶若初焉。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于蒼梧,号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純而行笃。詩雲:「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謂也

《楚辭補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東漢·王逸注:「帝子,謂堯女也。降,下也。言堯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沒于湘水之渚,因為湘夫人。」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帝堯〉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隐匿者。」衆皆言于堯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于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終于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典故 簡釋
染竹啼 謂恸哭。唐杜易簡《湘川新曲》之二:“自解看花笑,憎聞染竹啼。” 參見:斑竹。
江娥啼竹 詠憂傷之情,或詠竹。唐李賀《李憑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作者 詩句
僧鸾 愁如湘靈哭湘浦,咽咽哀音隔雲霧。九嶷深翠轉巍峨,仙骨寒消不知處。
劉滄 河漢夜闌孤雁度,潇湘水闊二妃愁。
劉長卿 湘竹舊斑思帝子,江蓠初綠怨騷人。
司空曙 野蕉依戍客,廟竹映湘君。
姚合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孟郊 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
孫氏 玉指朱弦軋複清,湘妃愁怨最難聽。
岑參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崔道融 重華不是風流主,湘水猶傳泣二妃。
張九齡 湘水吊靈妃,斑竹為情緒。
張謂 斑竹年來筍自生,白蘋春盡花空落。遙望零陵見舊丘,蒼梧雲起至今愁。唯餘帝子千行淚,添作潇湘萬裡流。
施肩吾 湘水終日流,湘妃昔時哭。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朱放 蕭蕭意何恨,不獨往湘川。
李鹹用 有虞曾不有遺言,滴盡湘妃眼中血。
李商隐 湘江竹上痕無限,岘首碑前灑幾多。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李嘉祐 萬點湘妃淚,三年賈誼心。
李峤 誰知湘水上,流淚獨思君。
李涉 上清仙女徵遊伴,欲從湘靈住河漢。
二女虛垂淚,三闾枉自沈。
李白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益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葉滿淚痕。請君先問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論。
李端 空令猿嘯時,泣對湘潭竹。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李紳 遊女漢臯争笑臉,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群玉 南雲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李賀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杜易簡 自解看花笑,憎聞染竹啼。
杜牧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淚痕。
杜甫 不見湘妃鼓瑟時,至今斑竹臨江活。
湘妃漢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無。
昨夜舟火滅,湘娥簾外悲。
武元衡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夜啼江樹白。
王睿 翠筠不樂湘娥淚,斑箨堪裁漢主冠。
皇甫冉 空山竟不從,甯肯學湘妃。
皎然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盧仝 翠帳雲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娥皇不語啟嬌靥,女英目成轉心惬。
窦庠 夜光疑漢曲,寒韻辨湘靈。
薛濤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賈島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似湘妃淚盡時。
賈至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雲明月吊湘娥。
郎士元 至今楚竹上,猶有淚痕斑。
入楚豈忘看淚竹,泊舟應自愛江楓。
郭震 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
陳羽 商人酒滴廟前草,蕭索風生斑竹林。
韋應物 湘妃獨立九疑暮,漢女菱歌春日長。
韋莊 帶露似垂湘女淚,無言如伴息妫愁。
露沾湘竹淚,花堕越梅妝。
韋蟾 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陰深二妃寡。
韓愈 二女竹上淚,孤臣水底魂。
荒餐茹獠蠱,幽夢感湘靈。
斑竹啼舜婦,清湘沈楚臣。
高骈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