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作者:Vogue服飾與美容

最近,王晶和張敏時隔28年再度合作登上了熱搜,作為曾經港片黃金時代的經典組合,隻要他們的名字出現在一起,就能喚起大批人的“情懷濾鏡”。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兩人最著名的合作,是王晶執導的1993年電影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被影迷廣泛稱為香港四大美女鏡頭之一的“張敏回眸”出處就是這裡。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以至于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人“催更”電影續集。

如今新版《倚天屠龍記》終于提上了日程,演員整個大換血,張無忌父子由43歲的林峯和52歲的古天樂飾演。

選角适配度先不說,劇照一釋出,不少人就吐槽,濾鏡開太大了,三位女主演放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趙敏、周芷若和小昭。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播出的國産劇《當家主母》也頗受争議,其中劇裡的濾鏡磨皮也引發諸多網友讨論。

幾位女主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在這張海報中,老中青三代演員卻被處理得相差無幾,水煮蛋一般的皮膚看不到一絲瑕疵。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主演蔣勤勤和楊蓉本是古裝扮相都很有個人特色的美女,但過度的濾鏡将她們兩人的臉處理地毫無特色,模糊不清,仿佛從演員倒退成了網紅臉。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關于後期的問題《當家主母》并不是個例,對于濾鏡和磨皮的過度依賴,國産劇确實是重災區。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提到災難性濾鏡,除非你根本不看也不關注國産劇,不然腦子裡總要過幾個提名的。

似乎磨皮和修臉已經成為國産劇标配,我們可以把市面上的“死亡濾鏡”分成以下幾種:

帶走一切細節的美顔濾鏡

比如《斛珠夫人》中角色一水的雞蛋皮膚,光滑沒有皺紋,每個人的膚質就像遊戲角色模組化共用一套資料那樣統一;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機智的上半場》中客串的李佳航還發微網誌解釋過自己消失的眼袋是後期的原因,并非整容;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再往前一些,被群嘲的中年油劇《星辰大海》中,角色的少女時期,直接通過十級磨皮美顔實作;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演員們本身就已經很抗老了,一加濾鏡一拉皮,人人都差不多,反而顯得沒有特色。

更不用說這些磨皮帶走的不僅是他們的細紋,還有那些細微處牽動的表情。統一化的後期處理讓很多本來就經不起考驗的演技,随着細紋一同消失。

越白越好,最好比光更白

這個在很多古偶劇裡也是極其常見,鞠婧祎的日常妝容雖然受到大衆喜愛與肯定,但她參演的影視劇仍充滿争議。

鞠婧祎從《新白娘子傳奇》演到《如意芳霏》和《慕南枝》,到今年的《嘉南傳》,每一部不但要磨,還要白。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新白娘子傳奇》開播遭到無數網友抗議“反濾鏡”,片方出面臨時改進,把美顔等級下調一些,但演員的面目依然是模糊的。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而磨皮和美白帶來的效果必然要求濃妝的加持,于是她的許多造型也總是換湯不換藥的始終如一,甚至被網友調侃,整部劇都是用美圖秀秀拍的。

趨同的緻命色調

除開前兩者,色調也是很多國産劇,尤其是古裝劇為人诟病的一大因素。

最為代表的一系列古裝劇,像早年的《宮》系列,《陸貞傳奇》這類的劇,背景總是金光閃閃,人物服飾妝容飽和度極高,刺眼的玫紅、熒光綠、寶藍色瘋狂地刺激視覺。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後來,突然來了180度大轉彎,推出《延禧攻略》,這部劇一改往常的高飽和度,所有色彩都是發灰、低飽和的,這讓一下吃夠視覺重口味的觀衆有如清風拂面,配合“爽文”劇情,當年也是大火一把。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此後,《鬓邊不是海棠紅》、《皓镧傳》、《玉樓春》以及現在的《當家主母》這一系列劇,有口碑好的,也有像《當家主母》這樣由于長期使用同質化濾鏡,被觀衆吐槽的。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正午陽光這樣的品質招牌,出品的古裝劇也一度被人調侃黑得像照了一晚上鏡子。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無論是最初的阿寶色,後來的莫蘭迪色,還是追逐被僞裝在定義裡所謂的進階感、電影色調,刻意壓低飽和度和亮度去制造一種氛圍。這,到底是為什麼?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濾鏡作為一種後期技術,本來應該給劇集以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目前市面上看起來,過度的濾鏡是為本身制作就不太用心的作品裡,屬于雪上加霜了。

可很多影視作品似乎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是對濾鏡愈發産生依賴。

其實前面提到的色調問題,像自《延禧攻略》後的莫蘭迪色系,本身并沒有錯,走偏的是,當某一部作品得到認可以後,行業裡開始無原則的照搬模仿。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這似乎也側面反映了,從業者對作品的不自信。一切表演和後期本應服務于劇情,但不反思模式化的劇本和流于表面的演技,卻指望濾鏡和美顔能在“粉飾”畫面的同時,遮蓋掉一切創作上的不足,這本就是本末倒置的。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而當某部劇開始使用磨皮之後,後繼者越發不能克制,從制作方到演員,都有可能對後期提出要求,要更白,更年輕,最好是完美無瑕。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這是白幼瘦的畸态審美逆向腐蝕創作,是年齡焦慮對于一種角色的外貌綁架。觀衆們想要看到源于生活的作品,但創作方卻砸錢砸時間,千方百計地想要捏一個更不真實的人。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回想最近的一些熱搜,

#康熙王朝播出20周年#

#國産劇是不是真的退步#

以及#仙劍奇俠傳二的翻拍#

讨論中,不乏對曾經國産劇中各類大大小小角色的懷念,甚至還有不少反對經典再翻拍的聲音。

在那個還沒有被技術裹挾的時代,角色都有自己的外貌特點,膚色不同,妝容不同,輔助他們的形象性格更加差異鮮明,因而也更容易被觀衆長久的記住。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而觀衆也明白,現在的影視作品,對濾鏡加持的依賴,使劇本、演技、妝造、打光這些前期準備都在不斷地退化,同時不斷嚴苛的行業審美畸态和裹挾也讓現在的影視劇創作者心态越發迷茫。奧斯卡影後Frances McDormand說自己的臉就像地圖,包括眼角的皺紋和下巴上的褶子,如果改變它就會失去她原來的特色。

過度濾鏡下,再難有“張敏回眸”

而像強迫症一樣的過度後期,磨去的不僅是瑕疵,還有關于角色的個性和表演的細微之處。

在視訊清晰度越來越高的今天,是什麼把真實越推越遠——

相信此時,大家心裡早就有了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