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曆史的人也許會注意到一個問題,當時的人的名字幾乎都是單字,這種現象雖然并沒有什麼奇怪的,并沒有對當時的曆史有推動性的作用。但是仔細深究下去,會發現那個時期的雙字名極少,尤其實在當時顯要人物、知識分子中,幾乎全部都是單字名,假若這隻是巧合,又未免太過戲劇化了,這背後一定藏着一些讓人忽略了的背景。而這些細節雖然看起來毫不相關,但是卻影響了一個時期的人,這也正是當時的社會中很少能找到雙字名的原因,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能夠給一個時代都造成影響的事件必定不是小事,能夠推動這一切的人的地位也不會低,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是因為王莽。在他奪取政權之初,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給衆人一個信服的理由,他大力推行複古迷信,還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管理這個奪取過來的天下,他的新政可謂是無孔不入,從治國理念到辦事細則,從土地的管理到用人的制度,甚至就連人的起名都要納入管轄的範圍。這樣的滴水不漏的管理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當時他有一個孫子叫做王宗,因為一直觊觎皇位而做出了大逆不道的舉動,這一切王莽都看在了眼裡。他的這個孫子假若有點耐心,隻要一直等下去也會等到皇位傳到他手上的一天,但是他偏要以一己之力推動曆史的程序。他自己穿上了皇帝的服裝,讓人給他畫了一幅畫像,還和他人結盟想要奪取皇位。他雖然有做這件事情的膽量,但是他的手段遠遠不夠朝廷上的老姜辣,這件事情在還沒成功就敗露了。皇帝看着這樣的場景又可氣又可恨,但是這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殺掉又不忍心。
皇帝知道這件事情絕不能輕易放過,不然在天下人面前建立的威信都要喪失了,而他的孫子也知道這一點,深知自己的結局不會好過,于是就選擇了自殺。雖然人已經沒了,但是皇帝在天下人面前還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的,于是下令剝奪了他的公權力。這項指令的具體做法就是将他的名字變成''會宗'',将他的單字名變成了雙字名。這樣乍一看覺得并沒有什麼作用,已經是謀反的大罪了,對他的處決就是改名,這未免也太可笑了。
但是仔細研究過王莽頒布過的政策就會明白其中的意思,當時他的政改涉及到了人名,明确規定了不允許起雙字名。但是當一個人反罪以後就要恢複他的雙字名來表現他犯下的罪過,這就是當時處罰的一種。也就是在這條法令之後,當時的人們起名大多用的是單字名。即便是後來這位皇帝已經成為了過去,他的話也不算數了,但是這種思想已經紮根在當時的人的心中,他們認為雙字名是不吉利的,也就漸漸形成了取單字名的風氣。
假若這條法律釋出在今天,那它造成的影響會更加大,因為現在的人口衆多,單字名會造成大規模的重名,這就造成了很多問題的出現,許多人的工作量也會是以而增加,因為重名而出的差錯也會增加。但是這放在當時,人口并不多的情況下,而且他們的生活範圍并不大,是以造成的混亂并沒有很嚴重,這樣的政策影響的不僅是當時的年代,它所形成的風氣一直延續到了三國時代還未曾褪去,這也就是三國時期的人名背後隐藏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