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檔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在各國疫情此起彼伏,全球疫情經曆了數波嚴重沖擊的2021年,中國又交出了一份靓麗的外貿成績單。
2022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了中國2021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據海關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人民币,比2020年增長21.4%。以美元計價的規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一年内跨過了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台階,去年的外貿增量達到1.4萬億美元。
回顧中國的外貿曆程,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年貨物貿易總值是4.22萬億人民币。中國在2005年、2010年、2018年分别突破了10萬億、20萬億和30萬億人民币的三個台階,到2021年的39.1萬億人民币,20年間增長了8.3倍,年均增長12.2%。自2017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總值連續5年創曆史新高。
多年來,中國市場和制造業是全球産業鍊中最重要的一環。即使在疫情的困擾下,中國對外貿易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原因有三:一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在世界領先;二是全球經濟逐漸複蘇,拉動了中國産品出口猛增;三是中國擁有高效完整的産業鍊、供應鍊體系,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驅動優勢進一步顯現。
2021年中國前五大貿易夥伴依次是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南韓,進出口總值分别為5.67、5.35、4.88、2.4和2.34萬億元人民币,分别增長19.7%、19.1%、20.2%、9.4%和18.4%。其中,2021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增長速度相對較低,可能是2020年的中日貿易額不跌反增所至。鑒于東盟和歐盟都是經濟體的概念,是以從國别來看,美日韓是中國位列前三的貿易夥伴,南韓對日本的猛追勢頭不可小觑。
在中國外貿水漲船高的大格局下,中日貿易合作也是一路走高,在新冠疫情暴發兩年以來,表現出巨大的抗壓韌性。中日兩國互為重要經濟合作夥伴,雙方經貿合作緊密,曆史悠久。50年前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兩國貿易額不足20億美元,如今發展到3000多億美元的高水準。
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日本經濟萎縮嚴重,日本對美國、對東盟、對歐盟的貿易總額跌幅都超過兩位數,但中日貿易逆勢增長。中方統計為3175.3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了0.8%,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2021年前三季度,中日雙邊貿易更比2020年同期增長超過20%,2021年1~11月,中日貿易總額3398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全年将再創近年來的新高。
目前,雖受疫情影響,而中日經貿合作仍頗具活力。日本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在日本的貿易份額中占比超過22%,居首位。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10月份,日本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4萬家,實際使用金額1219億美元,在中國利用外資總額國别排名中居首。
2022年,中日迎來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經濟合作是雙邊關系的重要基礎,是穩定發展的關鍵。日本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需要日本。中日繼續加強經貿關系對于促進和改善中日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日雙邊貿易額不斷提升規模、夯實基石的同時,2022年在中日經貿關系中還有兩個極具标志性的事件值得關注:一是RCEP正式生效,中日之間首次建立自貿關系;二是持續了40餘年的日本對華ODA項目将落下曆史帷幕。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據海關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12.07萬億元,增長18.1%,占中國外貿總值的30.9%,RCEP是區域内經貿規則的“整合器”,也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裡程碑。
據分析,RCEP生效是中日之間首次建立雙邊自貿關系,對于中日經貿合作影響最大,帶來難得契機,迎來更多機遇。在實施降稅首年,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中,25%的稅目将實作零關稅;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57%的稅目關稅降為零。同時,中國與其他國家原有自貿協定和RCEP的錯位部分也将成為外貿的增長點,RCEP獨有的區域累積規則也将更好地串聯并優化東亞地區的産業鍊、供應鍊。
2022年3月末,日本對華持續了40餘年的政府開發援助(ODA)将全部結束,徹底落幕。日本的對華政府開發援助是從1979年12月時任首相大平正芳訪華開始的。迄今,累計提供3.3165萬億日元貸款,實施了建設基礎設施等231個項目。此外,由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承擔的派遣青年海外協力隊等技術協助,累計達1856億日元。
伴随着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力上升,日本從2006年開始停止新的對華無償資金援助案件、2007年停止提供新的日元貸款(有償資金援助)。日本政府以2018年度的新項目為終點,結束持續約40年的對中ODA,并于2022年3月最終畫上了句号。近年來,日本的對中ODA主要用于防止大氣污染、確定食品安全的技術合作等,以及為地方建設國小和醫院等設施。
中日之間ODA的曆史性落幕與在更廣闊的國際背景和區域關聯下的RCEP的啟動,這兩個時間點的無縫銜接,盡管有偶然成分,但确實象征着中日邦交走過50年後,已從傳統的友好援助模式轉型為新的對等互惠體制。曆史選擇了2022年,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關系将以面向未來的方式開啟新的50年。(原标題:從ODA到RCEP:中日經貿跨越轉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