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周朝實行分封,其中太公望被封在齊地,說起太公望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還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姜子牙。太公望,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别号飛熊,又稱呂尚。
自受封之日起,之後的西周和春秋時期,齊國都是呂尚的後人姜姓呂氏當國君,稱為姜齊。但到了戰國時期,齊國變天了,姜姓呂氏被人取而代之。為什麼齊國政權會被人奪取?事情還得從一個小國說起。
陳國,是西周分封的一個弱小諸侯,總是受到周邊強國欺淩,但就是這種情況,這個小國還挺多事。
前707年,陳桓公重病,其異母弟公子佗發動政變,殺了太子免,在哥哥去世後自立為陳國國君,是為陳廢公。
陳廢公性喜淫獵,到處亂逛,結果被陳桓公的次子公子躍給幹掉了,公子躍即位,是為陳厲公。
次年,陳厲公生了個兒子,正巧周太史經過陳國,陳厲公就讓周太史用《周易》給兒子算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觀卦變否卦,周太史神神叨叨地說了一堆,大意就是這個孩子的子孫會奪取一個姜姓國家的政權,但要在陳國滅亡以後。

不知道是不是信了周太史的占蔔,陳厲公給兒子取名完,難道是盼着陳國早點玩完?結果陳國沒完,陳厲公完了。前699年,陳厲公的弟弟公子林發動政變,弑殺陳厲公,自立為君,是為陳莊公。
公子完一下子從國君之子變成了國君的侄子,地位驟降,隻當了個大夫。
沒幾年,陳莊公去世了,其弟公子杵臼接過君位,是為陳宣公。陳宣公長壽,當了四十幾年的國君,結果越老越糊塗,竟想廢長立幼。
前672年,陳宣公立寵妃之子公子款為太子,但他見廢太子禦寇與公子完交好,以為他們密謀不軌,就殺死了太子禦寇。太子禦寇一死,公子完的心拔涼拔涼的,傳說中虎毒不食子,自己這叔叔比老虎還毒,我還是趕緊跑吧。
公子完拖家帶口跑到了當時正義的化身——齊桓公治下的齊國,尋求政治避難。齊桓公大大方方地接納了他,反正在他眼中陳國就是一隻小螞蚱,翻騰不出什麼浪花。
齊桓公看出了公子完的才華,就想封他為卿,公子完初來乍到,哪敢接受,就委婉推辭了,但還是被任命為管理百工的工正,畢竟齊桓公要在列國面前展示他霸主的大度。
公子完就這麼在齊國待了下來,很快還撞了桃花運,因為齊國的一位大夫齊懿仲看上了他,想把女兒嫁給他。春秋時期,婚姻大事,老天爺說了算,于是齊懿仲給公子完算了一卦,結果是公子完的後人五代以後就能與正卿并列,八代以後,地位無人能及。齊懿仲很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公子完。
公子完摟着老婆打着工,日子過得美美的,而且還改了氏。先秦時期跟現在不同,當時的人們有姓有氏,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比如陳國公室是妫(guī)姓陳氏,公子完就是陳完,而不是妫完。
姓一般不改,而氏是搬個家都能改的,陳完估計是覺得自己在齊國過的生活跟之前有明顯差別,為了向往新生活,他給自己改了氏。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懷念過去,他改字不改音,新換的氏在古音裡跟陳是同音的,這個氏就是田。從此,陳完就變成了田完。
田完從此就齊國紮根了,他去世後,其子世襲工正之職,默默無聞,但到了田完的孫子田須無時,田氏大有起色,田須無侍奉齊後莊公,深受齊後莊公的賞識和寵愛,這給田氏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機遇。
田須無去世後,他的兒子田無宇繼爵,并借着父親的恩寵,步入政壇。後來,田無宇力排衆議,勸齊後莊公斷然出兵伐衛、晉,取得了勝利。田無宇因功得寵,齊莊公還将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田無宇。從此,田氏與呂氏結姻,地位迅速升高,齊國引狼成功。
田無宇生活的時代,正好是齊國曆史上最混亂的一個年代,内亂頻發,先是權臣崔杼弑殺齊後莊公,接着另一個權臣慶封又幹掉了崔杼,大權獨攬。而在這些政變背後,伴随着的是齊國國君權力的下降,各卿大夫家族勢力不斷擴大。
經過多年的經營,田無宇已經搖身一變成了齊國的卿大夫,作為新晉勢力,他需要搞死舊有勢力來重新配置設定地盤,獲得足夠土地,于是他先與栾氏、高氏、鮑氏三大家族聯手,搞掉慶封的慶氏,而後又與鮑氏聯手,逼走栾氏與高氏,完全控制住齊國政權。
但呂氏樹大根深,這麼短的時間内撼不動它的根基,精明的田無宇聽從了晏子的勸告,急流勇退,把執政權交還給齊景公。此舉看似愚蠢,實則高明之至,因為身為卿大夫的他退居幕後,權力并沒有銳減,隻是小了點,但就是這一點,卻為他換來巨大的政治聲望,主動放權以示期待和平的田無宇被早已厭倦權臣相争的齊國百姓擁護愛戴。
嘗過這個甜頭後,田無宇更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他把前台讓給齊景公去表演,自己則默默地收買人心。田無宇采取的方法跟今日那些公司花錢買流量的手段相類似,都是賠本賺吆喝,雖然賠本,但卻為家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其實獲得了更大的利益。
田無宇死後,谥号桓子,是以被稱作田桓子,他在世時田氏勢力已經很大了,行政上取民心,軍事上蓄武力,完全一副要造反的架勢。田桓子去世後,其子田釐子繼續惠民工程,比如用大鬥借糧食給百姓,用小鬥收回,在齊國政府高稅收的背景下,民心竟相歸附。
此時的齊國,姜姓共有三家勢力:國君呂氏、卿大夫國氏和高氏,三家都是太公呂望的子孫,是以跟野心勃勃的田氏鬥争激烈,但随着民心所向,天平已然倒向田氏。齊景公死後,田釐子耍了一手廢立大戲,終于掌握了齊國實權,成為齊國國相。
田釐子去世後,其子田恒為相,就是田成子,因為避漢文帝劉恒名諱,他又被稱為田常。田恒雖為國相,但還有一個右相監止跟他分權,于是田恒先下手為強,殺死了監止,并弑殺了齊簡公,走上專權之路。
但對篡位來說,這還不夠,田恒又做了三項措施,一是交好各路諸侯、卿大夫,當然,是以齊國的名義交他田氏的好,比如救援晉國的範氏和中行氏;二是擴大封地,田恒在削弱其他卿大夫的同時,把自己的封地擴大了很多倍,比國君的食邑還要大;三是擴大家族,田恒挑選選齊國七尺以上女子入後宮,并且不禁止門下賓客出入後宮,是以到去世時,田恒有了七十多位兒子。
田常死後,其子田盤(即田襄子)繼任為相,接着把衆多兄弟都分到齊國各地做城邑的大夫,與此同時晉國韓、趙、魏三家瓜分知氏的領地,田盤和三家互通使節,此時,三家幾乎瓜分了晉國,田氏也幾乎擁有了齊國。
再接着,韓趙魏三家分晉,齊國的變天,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田襄子去世後,田莊子和田悼子相繼出任齊相,在這數十年間,他們的主要目的隻有一個,活動于列國,謀求封侯,取呂氏而代之。
田悼子去世後,其子田和繼任,此時的國君是齊康公,面臨亡國之禍的他毫無辦法,終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最後田和被田和送到大海邊,隻給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從此,呂氏國君過起了面朝大海,春暖花不開的生活,田和則還在為封侯奔波,他在不斷尋求成功先行者魏國(此時魏國為列國最強)的幫助。
前387年,田和與魏武侯在濁澤相會,田和請魏武侯轉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武侯照做了,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于是第二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于周朝王室,至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從田完奔齊算起,田氏經過286年的努力,最終掌控了齊國,而陳國,已經在前478年徹底滅亡了,周太史的卦還真算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