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路撒冷之旅

作者:世界遺産之旅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城,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在它220處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物中,有建于7世紀的著名岩石清真寺。三大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亞伯拉罕的殉難地。聖墓大教堂庇護着耶稣的墓地。 1981年,耶路撒冷舊城及其城牆(Old City of Jerusalem and its Walls)作為文化遺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耶路撒冷之旅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Jerusalem),相傳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的大衛王曾在此築城建都。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并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漸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主要是巴勒斯坦人為主,城市也由巴勒斯坦人所控制。1948年,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劃到巴勒斯坦境内。随後戰争爆發,以色列占領了西耶路撒冷,東耶路撒冷處于約旦的管理之下。以色列定都特拉維夫。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争以色列占領了整個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之旅

耶路撒冷的軍警

耶路撒冷之旅

舊城的大馬士革門

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是以,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沖突的中心。目前,耶路撒冷城市完全由以色列人控制。“耶路撒冷”在希伯萊語中意為“和平之城”。

耶路撒冷之旅

老街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争議的宗教聖地均位于此處,包括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聖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發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聖地。猶太羊皮卷《塔木德》裡寫到:“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之旅

耶路撒冷舊城

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也是引起重大争議的宗教聖地均位于此處:包括猶太教的哭牆(西牆)和聖殿山、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一個對比強烈的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社會不同階層,同處一城。耶路撒冷分為舊城和新城。舊城由猶太人、基督教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四個居民區組成。舊城區的清真寺、教堂、集市以及古猶太教會堂遍布,這裡的建築物集東西方建築藝術之精華,具有跨越幾個曆史時代的建築風格,極具神秘的宗教色彩。

耶路撒冷之旅

哭牆

耶路撒冷舊城分為4個區:基督區(Christian Quarter)、猶太區(Jewish Quarter)、穆斯林區(Muslim Quarter)和亞美尼亞區(Armenian Quarter)。

耶路撒冷老城現存城牆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由蘇萊曼大帝下旨在1535—1538年間重建。城牆平均高度約12米,厚2.5米,共有8座城門,分别是: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新門(New Gate)、雅法門(Jaffa Gate)、錫安門(Zion Gate)、糞廠門(Dung Gate)、金門(Golden Gate)、獅子門(Lion’s Gate)和希律門(Herod’s Gate)。這8座城門儲存至今,成為耶路撒冷一道獨特的風景。完整的城牆将耶路撒冷老城與外界隔開,8座城門七開一閉,各具特色。

耶路撒冷之旅

大馬士革門

耶路撒冷之旅

獅子門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聖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對猶太人而言,這裡是先知亞伯拉罕獻祭的地點。昔日聖殿的遺迹哭牆(Wailing Wall),也成為西牆(Western Wall),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相傳羅馬人占領此城時,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常來哭牆下哭泣哀悼,以寄托對故國的哀思。此後,各地猶太人亦常來此嚎哭,故又稱“哭牆”。耶路撒冷對于猶太教的象征價值始終未變。

耶路撒冷之旅

對基督教徒來說,這裡是耶稣被釘上十字架又複活的聖地。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稣受難、埋葬、複活和升天的地點。耶稣在出生後不久就被帶到耶路撒冷。耶稣最後晚餐的位址位于錫安山,緊靠大衛墓。基督教徒朝聖必至的“苦路”(Via Dolorosa),是當年耶稣背着十字架所走過的14個地點。

耶路撒冷之旅

苦路

耶路撒冷之旅

苦路第五站

凡是《舊約》和《新約》中提到的人名、事件有關地方,都可以在耶路撒冷找到相應的教堂和殿宇,其中最重要的一座是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也稱“複活教堂”,這裡是耶稣遇難、安葬和複活的地方。

耶路撒冷之旅

聖墓教堂外觀

耶路撒冷之旅

聖墓教堂

對伊斯蘭教徒來說,這裡是穆罕默德升天之所在。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也稱金頂清真寺,是穆斯林教朝拜的聖寺。在耶路撒冷,人們到處能看見金頂清真寺閃爍的光芒。伊斯蘭教也将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聖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岩石圓頂寺來紀念這一聖事。

聖殿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至聖之所是聖殿的中心。現在這片區域就是聖殿山。遠處聖岩金頂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不遠處就是哭牆。

耶路撒冷之旅
耶路撒冷之旅

猶太教是最重要的聖地。約公元前965年所羅門在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後被巴比倫人摧毀。半個多世紀後猶太人在舊址上建造了第二聖殿。後在公園一世紀又被羅馬人摧毀,僅留下了這段位于第二聖殿西面的牆。哭牆被視為猶太教的第一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牆”。當我親眼看到哭牆前虔誠的教徒時心裡有一種無法言語的震撼和感動。哭牆分成男女兩個區域,男在左區,女在右區。哭牆,并不是一個悲傷的場所,哭泣隻是為了不忘卻那祖先曾經曆過的光輝與失敗。到訪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或以手撫牆面、或背誦經文、或将寫着祈禱字句的紙條塞入牆壁裂縫中,但相信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心願、祈禱寫成小字條,放到西牆的裂縫中,用各種方式述說着虔誠之心。據說,這一做法并不是猶太人的習俗,最早這麼做的是來到耶路撒冷的旅人,後來漸漸地沿襲了下來。

耶路撒冷之旅

哭牆分成男女兩個區域,男在左區,女在右區

耶路撒冷之旅
耶路撒冷之旅

本文作者耶路撒冷

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人盡皆知,所描繪的情節場景就發生在耶路撒冷的馬可樓裡,是耶稣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時的地點。走進馬可樓,看看耶稣一生中最後的一頓晚餐的地方。教堂簡樸而空蕩的讓我意外,完全沒有達·芬奇油畫裡華麗的台桌和四周牆上的裝飾,幾根羅馬柱支撐着屋頂有着很大反差,旁邊一個台面上有一棵金色的小聖誕樹,據說,當年耶稣就是坐在這裡和他的12個門徒共進晚餐的……

耶路撒冷之旅

馬可樓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從古至今,耶路撒冷都交織着世間的美麗與人間的哀愁,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和社會階層在這裡碰撞出強烈的色彩。猶太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聖潔、神聖和至高無上……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8,走進世界遺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孫博,2020,世界遺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