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後期,曹操去世沒多久,曹丕就撺掇了漢朝的天下,選擇稱帝。曹操在此之前勢力已經足夠稱帝了,但是他并沒有選擇邁出這一步。為什麼曹丕繼位之後,就做了自己父親沒有敢做的事情呢?難道是因為曹丕的野心太大?其實這隻是一方面。
曹丕的野心大,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這并不是他稱帝最重要的原因。如果他沒有自己的手下支援,不論曹丕的野心有多大,他也是不可能直接把漢獻帝趕下皇位的。真正把曹丕推上皇位的,是他手下的各大勢力,他們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
在曹操晚年的時候,把朝中的人員進行了清理,但凡是認為自己是漢臣,并且支援漢朝的,基本上都被曹操幹掉了。荀彧原本是曹操手下功勞最大的謀士之一,但是他明确地表示,自己跟随曹操是想光複漢室,這也讓曹操很不滿意,最後也是被冷落,落的一個郁郁而終的下場。
剩下的大臣都是支援曹魏的,就算是曹操稱帝他們也沒什麼意見。是以曹丕繼位的時候,障礙已經被掃清了。為什麼說是曹丕的手下推着他當皇帝的呢?這是因為曹丕手下的勢力,都是希望他能夠當上皇帝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各大勢力也是在為自己考慮。
要知道他們都是跟随曹魏的,曹魏一旦垮台,這些勢力也會跟着倒台。如果這些勢力不想跟着曹魏垮台,必須把曹魏推向一個正統的地位,那麼最名正言順的理由,就是讓曹丕登基,開創一個新的朝代。這樣一來他們不僅不會垮台,還會成為開國的功臣。
是以在曹丕上台之後,各大勢力都開始推動這件事,正好曹丕也有稱帝的想法,雙方一拍即合,最終達成了這樣的結局。對于曹丕自己來說,稱帝并不是一件壞事,除了會被其他勢力罵一罵之外,不會有其他的壞處,反倒是得到的好處要更多的一點。
是以曹丕稱帝其實是兩方面的原因結合在一起産生的結果,不過在我個人看來,各方勢力的推動要比曹丕自己的野心更加重要。是以不管曹丕有沒有野心,最終稱帝的結果對視不會變的,即便是他像曹操一樣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