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作者:溫州古道

文圖:羅山行者戴建達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冬陽和煦,碧空如洗。2022年1月15日,大羅山戶外的五十多名驢友又走在出發的路上,今天我們選擇環線雁蕩山北部的石斛谷——東加岙棧道。下車,遠望那巍峨挺拔、峻峭秀麗的吊船岩,且又是飛拉達基地,已為我們演繹出雁蕩山山峰最美的風姿。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沿村口"東家村"的石碑與一座石亭方向進去,便到達石斛谷。山峰連綿,小溪碧潭,松柏蒼翠,盡顯幽深靜谧。舉目,左側的一座山峰氣勢磅礴,尤其壯闊。傳說,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石斛谷,因石斛谷三面環山,不知離西天多遠,故命悟空探路。悟空翻上山頂,向西觀望。然而,因石斛谷風光如仙境,而流連忘返,忘了使命,留戀美景,直到現在都不肯離開。于是便自然有了這惟妙惟肖的"悟空望西"的山景。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未盡谷底,我們便穿過溪谷的矴埠,從山谷的左側上山。山間野路穿梭于石斛園之間,不管是橫卧草叢間的樹幹,還是直立的樹木,且山間的山岩石縫裡都種植着石斛。不同品種的石斛,在這裡應有盡有,簡直是一個石斛世界,難怪在樂清這裡周圍村莊成了全國著名的石斛種植集散中心。離開石斛園,繼續向上,野路蜿蜒,深入大山深處。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翻越山頭,跨過溝壑,終于到達山腰的人工棧道。這棧道雖是半山腰但海拔已不低。看遠方的巍峨的吊船岩已遠遠落于我們腳下。左邊是棕色的木棧道盤曲着向山頂延伸,右邊是白色的水泥棧道平鋪緊貼着山腰伸展向遠方。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我們先上木棧道往山頂進發,因為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召喚。登到頂處,其實是去百崗尖方向,那邊已是公路,山頂是軍事禁地,有鐵将軍把門又不能上去。我們隻得悻悻下山,不過也總有過一下"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體驗!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走向右邊的白色水泥棧道上,一邊萬丈深淵,一邊千仞懸崖峭壁。這棧道就像一條玉帶系在青山綠樹間,也像一條白龍臨空飄逸在峰巒幽谷内,伸向遠方,壯闊無比。我們緩緩向前,時而扶着白欄杆,時而半山停駐。見這棧道環抱山巒,懸空承載遊人往複來去,好一個穿雲越谷的東加岙棧道!注視着,想像着,半空淩駕,在千米高空眺望山谷,不曾登臨,心已慌跳。但鎮定之餘,會當臨絕頂之妙油然而生,心曠神怡之感随之而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俯瞰山谷,峰巒如聚,蒼松翠竹,一派淨朗。尤其那從石斛谷中拔地而起的金槍峰給人出類拔萃之感,尤其醒目。這金槍峰又名金槍不倒,寓意男士雄風崛起。傳說女娲造人時不慎多造了一條,随手放在了石斛谷。因受石斛谷中這石斛仙草的滋潤,其每年都會不停生長。曆經千百年時間,這金槍峰便鶴立雞群了。一位驢友開玩笑說,這金槍峰遠望似"小雞雞",到谷底近看就成"大雞雞"了,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貼崖前行,風光無限。左邊的山崖忽現一排垂直。千丈絕壁,筆直豎立,需盡量仰頭才見天空。大家競相擡頭,使勁才見頭頂藍天,即使站在半空中的棧道下,可在這高聳的懸崖下,頓覺自己成了井底之蛙。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峰回路轉,移步換景。"前面的山峰極像一隻大猩猩",有人叫到。我們仔細端詳,确實太像了。這"猩猩迎客"(我的随時起意命名)峰,如一隻巨猩立在山口,祥和的面龐,咪着眼,正弓着腰,微笑的歡迎着我們的到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棧道在繼續延伸,終于看到東家岙1号大瀑布。這瀑布高達上百米,由于正處旱季,沒有瀑流,我們唯有遺憾告别。不遠便是2号瀑布(我的暫且命名,兩條瀑布為1号與2号),瀑布至少高達150米左右,絕對是雁蕩山最高的瀑布,可以與大小龍湫相媲美。可惜是枯水期,我們不能一睹其真容。2号瀑布前有一座白橋橫跨,正是絕佳的觀瀑點。從橋邊可以下瀑底,底下有潭,無奈水落石出,碧潭不再,若等來年開春,這裡必有"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壯景出現。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繼續前行,白棧道的欄杆成了粉紅色,不但消減了我們的視覺疲勞,也增添了一種溫馨感。此時,棧道在一個山坳裡來了個90度的大轉彎,我把它命名為"絕情灣"。在這急彎處,或許有情人可以扶欄而立面對面互訴衷腸,海誓山盟;或許是絕情者撕心裂肺,情斷山崖;但更願絕情人能面對懸崖一釋前嫌,手拉手走過這道彎,"絕情灣"終成"多情灣"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再前行是正在修建的棧道,棧道巳鋪成,不過還沒安護欄。我們在山口用過中餐後,決定進入工地裡面探個究竟。棧道彎彎,無限風光。小心翼翼的前行,膽小者身不由已的往崖壁邊靠,決不向外面靠,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膽大者大步向前,一直到棧道的工地盡頭,還跨上未鋪水泥隻鋪有木闆的棧道,因為他們相信無限風光在險峰。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再前行是正在修建的棧道,棧道巳鋪成,不過還沒安護欄。我們在山口用過中餐後,決定進入工地裡面探個究竟。棧道彎彎,無限風光。小心翼翼的前行,膽小者身不由已的往崖壁邊靠,決不向外面靠,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膽大者大步向前,一直到棧道的工地盡頭,還跨上未鋪水泥隻鋪有木闆的棧道,因為他們相信無限風光在險峰。這裡的山,綿延不斷、險峻挺拔;這裡的峰,巍峨挺立、氣勢磅礴;這裡的棧道,如絲如帶,新奇秀麗。我們默默前行,靜靜欣賞,山色淨朗。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下山又是野路,揪着灌木,穿過竹林,跨過小溪,總覺得比上山多了分輕松與惬意。看着冬天的暖陽從樹枝間透出的斜晖,山路上布滿斑駁的樹影,時而傳來泉水幽婉的吟唱,時而聆聽落葉的傷感的絕響⋯⋯各種天籁之音,便是惟有親曆山野身臨自然者的福音。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接近石斛谷,野路變換成了黑色枕木鋪成的古道。走在厚實的枕木道上,仿佛有一種曆史的滄桑感與文化的厚重。原來這枕木來自東北沈陽,距今有近百年曆史,是抗日戰争以前日本鬼子占領東北三省時鋪設的第一條鐵路。現因鐵路枕木都被水泥枕木替代了,于是有識之士便把這換下來了舊枕木引到這石斛谷。我們不得不佩服石斛谷建設者的獨具匠心,同時也為這具有特别意義的枕木道點贊。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告别石斛谷,辭别東加岙,惜别雁蕩山。我們依舊沉醉于這雁蕩山之北的無限風光裡,留戀這裡山峰的奇險而峻秀,驚異這裡棧道的逶迤而飄逸,也迷戀這fl山友的互幫與相助⋯⋯更帶來戶外活動中無限的遐想與期待!

環行雁蕩山之北,無限風光入眼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