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作者:農科專家線上

每到年關,小農總喜歡收集一些帶有吉祥寓意的物品,像代表福祿的葫蘆、代表吉祥的錦鯉等,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有好彩頭。

今天,小農要跟大家聊的是,在秋冬萬物沉寂之時,挂在枝頭的紅豔“笑顔”,堪比人間甘露的——柿子。

“ 《西江月·味過華林芳蒂》”

仲殊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绛蠟裡團酥,不比人間甘露。神鼎十分火棘,龍盤三寸紅珠。清含冰蜜洗雲腴,隻恐身輕飛去。”

名貴的鮮花都不及柿子,金中帶紅的顔色更是勝過了漢武帝上林苑裡的沈朱李。它的外形圓潤鮮亮,輕裹一層白霜,就好比裹了蠟釉一般。而它的内裡卻酥軟滑嫩,它簡直就是從仙界流落到人間的甘露。它就如神仙從神鼎中精心煉出的仙丹、被呈放在龍盤裡的貢果。我吃了如此清甜味美的水果,會不會就此飛升成仙呢?

想來作者是一個非常喜愛柿子的人了,才把柿子誇上了天。柿子究竟還有什麼美好的故事呢?

柿子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柿子原産大陸長江流域,是野生的樹木,因為柿果不耐儲藏,是以在很長時間,它的果實就靜悄悄地成熟在山林田園當中。

柿樹的木頭可以高達10米以上,而且壽命很長,樹齡可以高達300多年。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小農找到了一條東漢時期關于柿樹的記載:“韋順為東平相,賞罰必信。有柿樹生屋上,徙庭中遂茂,順至孝,行人以為感于天地而生。”

說有一棵柿子樹長在丞相家的房頂上,人們将它從房頂移植下來,種在庭中,結果枝葉繁茂,果實累累。

因為韋順是非常孝順的人,人們都說是他的孝順感動了天地,故而柿子長在他家的屋頂上。

現在看來,将柿子樹“種”在房頂的很可能是鳥兒或者某些小動物,并不是因為感動了天地。但是,這段文字也足以描述出柿子在人們心中的貴重以及稀有。

畢竟,在那個時代,柿子無比珍貴,通常隻有帝王才能享用和賞玩。南梁簡文帝還專門寫了詩來向大家炫耀一番。“甘清玉露,味重金液,雖複安邑秋獻,靈關晚實,無以疋此嘉名,方茲擅美。”我的柿子超好吃,可惜喽,你們都吃不到。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真·凡爾賽

到了唐代,關于柿子的文字愈發多了起來,柿子在民間也更加普及了。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

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

——《詠紅柿子》劉禹錫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柿子好吃,柿葉也是獨有一份美韻,在曆史上,有個人就在柿葉上練筆,最終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柿葉學書

“ 柿葉學書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長。”

《答贈盛君時飲朝天宮道院》——徐渭

在《新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

“虔善圖山水,常苦無紙,知長安慈恩寺貯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習書,歲久迨遍。嘗自寫其詩并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鄭虔(鄭廣文)少年時聰穎好學,資質超衆。在長安居住的時候,生活困頓,沒有錢買紙張練習書法,見慈恩寺中,有許多的柿葉。

于是鄭虔搬到寺内,借住在僧房。每天取紅色柿葉,當作紙張刻苦練習書法。就這樣日複一日,從不間斷,相傳寺中柿葉皆有其墨迹。

後來鄭虔終于成為一代名家,他的草書達到了“如疾風送雲,收霞推月”的境界。

唐玄宗稱之“鄭虔三絕”,為其設學府,授予“博士”稱号。

後世用“柿葉學書”來比作刻苦用功、勤耕苦讀,以勉天下讀書人。

柿樹封候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您相信嗎?柿樹在曆史上還被封過爵位呢。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圖源:《漢典》

“傲霜侯”

元末,安徽一帶旱災嚴重,皇覺寺收不上租糧和香火錢,方丈借口将在那裡出家當和尚的朱元璋趕出了寺院。朱元璋走投無路,一路要飯來到河南,準備到荥陽洞林寺逃難。當他到荥陽地界時,己餓得幾近暈倒。他掙紮着來到一片柿樹林裡,此時已過霜降,樹梢上紅彤彤的柿子十分誘人,朱元璋高喊幾聲:“樹林裡有人嗎?”他見寂無人聲,便揀了幾個熟透的柿子吃,真是又甜又解渴又充饑,不知不覺吃了許多。

臨走時,他對老柿樹作揖,并說:“多謝柿樹大哥救了我的命,日後我朱元璋如能得帝,定封柿老兄為‘傲霜侯’。”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誰知,樹後有人說道:“那敢情好,到時小老兒一定替柿樹去讨封。”朱元璋趕快拜謝老人,老人看他在此地舉目無親,于是又送他幹糧,朱元璋很感謝。

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那位老漢果然進京讨封,朱元璋也不食前言,下了聖旨,封老漢為奉旨官,随欽差大臣到荥陽,加封那棵老柿樹為“傲霜侯”,從此美譽天下。

關于柿子的故事,

你喜歡嗎?

小農寫到現在,

已經開始饞了。

柿子的諸多吃法中,

哪種最深得你心呢?

小農最喜歡的,

要數老舍筆下的凍柿子了。

好柿丨揭秘柿子背後的文化密碼

“他買了個當機實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滿嘴都是冰淩!紮牙根的涼,從口中慢慢涼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顫。幾口把它吃完,舌頭有些麻木,心中舒服。”

——《駱駝祥子》

◆ ◆ ◆ ◆ ◆

關注小農,和小農邊吃邊追溯果蔬的人文曆史,探尋植物文化,從植物界中尋求啟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