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朔爾茨的煩惱:俄烏陰影籠罩“北溪-2”,分裂德國執政三黨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闫頌陽

在俄烏邊境局勢持續緊張、俄羅斯和西方三次對話難出成果的情況下,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外長貝爾伯克一再警告俄羅斯不要在俄烏邊境“輕舉妄動”。

連接配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近期也一再被拿上台面讨論,幾乎被視為反擊俄羅斯可能“侵略”的制裁工具。“‘北溪-2’項目推進與否實際上也受到俄烏沖突等因素的影響。”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與此同時,德國聯合組閣的三黨之間針對“北溪-2”問題的分歧不斷暴露。

内部和外部的壓力,對德國總理朔爾茨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朔爾茨的煩惱:俄烏陰影籠罩“北溪-2”,分裂德國執政三黨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8日,德國柏林,德國聯邦總理朔爾茨會見了到訪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雙方就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澎湃影像 圖

德國一再警告俄羅斯

1月17日和18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開啟其上任以來首次俄烏之行。據路透社和德國《時代》周報1月18日報道,在當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貝爾伯克表示,為了捍衛“我們的共同規則”,德國“沒有其他選擇,即使需要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她前一日在烏克蘭警告,俄羅斯“任何新的進攻性行為都會帶來沉重的代價”。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近期俄烏兩國在邊境地區部署大量軍事力量。西方不斷渲染俄羅斯“入侵”威脅,俄方則強調北約擠壓俄安全空間。俄羅斯與美國、北約等方面開展對話,但均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貝爾伯克還在俄羅斯重申,假使俄羅斯“将能源作為武器”,會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造成影響。拉夫羅夫則表示,将“北溪-2”政治化的做法适得其反。

朔爾茨的煩惱:俄烏陰影籠罩“北溪-2”,分裂德國執政三黨

當地時間2022年1月18日,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與通路俄羅斯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舉行了會談。澎湃影像 圖

朔爾茨也作出了類似表态。1月18日,當被媒體問到倘若“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德國是否會停止“北溪-2”并對俄施加制裁時,朔爾茨援引了默克爾政府去年7月與美國就“北溪-2”達成的協定,表示德方會堅持這一協定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如果有針對烏克蘭的軍事幹涉,會有高昂的代價,所有事情都可以讨論”。

去年德美兩國達成的協定稱,如若俄羅斯“試圖将能源作為武器,或進一步對烏克蘭進行侵略行為”,德國需要采取包括制裁在内的措施,進而限制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甚至是其他有關商品出口。

“北溪-2”直接通過海底連接配接俄羅斯和西歐,一些人擔心該項目會削弱烏克蘭作為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北溪-2”曾遭到美國的制裁,但美德去年達成協定後,管道也已完工并注氣。不過,去年11月,德國監管部門宣布暫停對該項目的認證程式。

朔爾茨此前的公開表态都非常謹慎,他既堅持稱“北溪-2”是私營經濟項目,又對俄羅斯發出警告。對此,伍慧萍向澎湃新聞分析指出,朔爾茨18日的表态并不代表他的立場發生了改變,他雖然一直強調“北溪-2”是經濟項目,但沒有直接否認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在内。

對于俄烏邊境的緊張局勢,德方表示希望利用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和俄、烏、法、德四國“諾曼底模式”等外交方式解決。然而,對于烏克蘭要求德國出售武器的訴求,德方仍然予以拒絕。

除去近期的俄烏邊境問題,德國和俄羅斯之間還因一系列問題趨于緊張,包括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内疑似中毒事件,德國因一起謀殺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俄羅斯此後對等驅逐德國外交官),德國停止俄媒“今日俄羅斯”(RT)德語頻道播出等事件。

盡管如此,德國和俄羅斯之間仍有諸多合作領域,關系難以輕易惡化。貝爾伯克也在這兩日的通路中承認,兩國在歐洲都發揮着重大作用,而且近些年内德國仍需要俄羅斯天然氣,“莫斯科和柏林之間,除了穩定的關系之外别無選擇。”

但展望“北溪-2”的前景,伍慧萍認為,該項目在德國和歐洲引發了極大争議,實際上也受到俄烏沖突等因素的影響,“一旦俄烏沖突更新,俄羅斯很有可能遭到制裁,‘北溪-2’項目就更難推進,當然德國仍舊希望通過‘諾曼底模式’的外交方式和平解決沖突。”

總理還是外長“說了算”?

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新政府自去年12月8日上台以來,已經展開了一系列外交行動。但正如外界此前預期,總理朔爾茨和外長貝爾伯克之間、甚至是執政三黨之間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已逐漸暴露,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于“北溪-2”和俄羅斯的立場。

貝爾伯克所在的綠黨反對“北溪-2”,而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則想要推進該項目。社民黨傳統上對俄态度更加溫和,過去8年都參與了默克爾上司的政府,還在“北溪-2”管道上岸地所在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執政。

社民黨進階成員近期就“北溪-2”幾次公開發聲。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1月13日表示,不應讓“北溪-2”項目卷入俄烏沖突。新當選的社民黨秘書長屈納特1月10日則稱,不應該過度讨論潛在的國際沖突,以緻真正引發這些沖突,進而“埋葬”“一直是眼中釘的項目”,德媒認為此話暗指綠黨。這些言論随即引發一些綠黨和自民黨成員的批評。

但要推進“北溪-2”,朔爾茨面對的壓力不僅來自執政夥伴。社民黨内部有更為強硬的聲音,德國議會裡的反對黨、大西洋對面的美國政府和國會仍在施壓,歐盟近期表态也較為消極,更不能忽視的大背景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角力。與此同時,歐洲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歐盟供氣減少,德國又面臨淘汰核電和煤電的壓力,急需天然氣填補能源缺口。

德國執政三黨對“北溪-2”表态現分歧,總理和外長态度有“溫差”,這再次引發外界的疑問:德國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否出現了分裂?是總理府還是外交部更有話語權?

觀察朔爾茨和貝爾伯克上任後在外交事務,尤其是對俄問題上的表态,可以清楚看到二者的差異:貝爾伯克相對直接,朔爾茨更為模糊。“朔爾茨的風格和默克爾有些相似,在很多事關地緣政治的問題上保持模棱兩可,有意模糊立場,不希望激化沖突和對立,希望尋求平衡。”伍慧萍評論道。她認為,朔爾茨一方面想要保持對俄制裁壓力,另一方面希望推動“北溪-2”,并防止事态惡化。

伍慧萍指出,貝爾伯克雄心勃勃,希望積極主導議程,上任後也确實在外交方面非常活躍。朔爾茨一方面要考慮維護政府内部的團結,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完全限制内閣其他成員的言行,“朔爾茨在新政府中更多是起到居中調節作用,在政府内部需要平衡各方、各黨、不同部委之間的利益,盡量不要引發沖突、放大沖突,我認為他還是會在關鍵時候去樹立自己的威信。”

責任編輯:胡甄卿 圖檔編輯:金潔

校對:施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