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作者:詩詞世界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待到寒冬臘月盡,又是一年好春時。

今天是大寒

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又是一年,走到了盡頭。

時光一往無前,

不為誰停留,不為誰後退。

我們也該往前走了,

且揮揮手告别罷。

告别了,

那些深夜蔥茏生長的悔恨與遺憾;

那些咬碎牙齒吞下的艱難與苦澀;

過去一年裡,

所有的未得到,全部的已失去。

新春新歲,新年新日,

幹淨的雲朵下,你我都是新人。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寒盡春生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大寒有三候:

一候雞乳,

感覺到暖春的陽氣萌動,

雞媽媽已擔負起了孵育小雞的使命。

二候征鳥厲疾,

此時鷹隼之類的征鳥,

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态中,

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

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

此時天氣最寒,

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

且最結實、最厚,

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然而盛極則衰,物極必反,

在那看似堅厚的冰層深處,

此時正孕育着一汪春水。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大寒三候,

征兆的都是寒盡春生的訊息。

它讓我想起宋代詩人黃庭堅的

《次韻高子勉十首》:

雪盡虛檐滴,春從細草回。

想起明末清初文學家呂留良的《述懷》: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想起清代詩人張維屏的《新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隻待新雷第一聲。

原來冬之寒極,竟是春之序曲。

原來寒盡之時,便是春生之日。

漠漠冬雪下,暗藏着的是萌動的春意。

寂寂死地裡,埋藏着的是新生的種子。

天地化生萬物,

原便是這樣的生生不息,綿綿不盡。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就像人生,不會一直苦,不會總是熬。

苦到了盡頭,便迎來甘甜。

熬到了時候,便收獲果實。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擁抱溫暖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記載:

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前後,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此時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

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

大陸許多地區都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在一年最冷的日子裡,

我總會想起張國榮的一首歌,

粵語版叫《最冷一天》,

中文版卻叫《取暖》。

“盡管世界比我們想象中殘忍

我不會遮蓋寂寞的眼

隻因為想看看你的天真

我們擁抱着就能取暖

我們依偎着就能生存

即使在冰天雪地的人間

遺失身份

即使在茫茫人海中

就要沉淪”

他唱着,

在最冷的一天裡,

我們要互相取暖,我們要彼此依偎,

我們要穿過山,穿過海,

穿過寒冬,擁抱彼此。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大寒迎年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作為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每每擔負起迎接新年的重任。

民間有俗語: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聽着 ,就透出洋洋的喜氣、暖暖的人氣

和凡俗而妥帖的煙火氣

也是以,大寒時節的習俗,

也往往與預備新年有關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在這一天,人們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大寒有時也與臘八節重合,

那便毫不猶豫地該喝臘八粥了,

一碗粥,有米,豆、棗、蓮、花生、枸杞、

栗子、果仁、桂圓、葡萄幹、核桃仁等,

熬煮入味,

喝的是粥,

喝的也是人間悠長深厚的情意。

此外,

除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踩歲等,

也是不可少的傳統

把房間各處打掃幹淨,

把身體頭發拾掇幹淨,

把舊年的窗戶貼上新的窗花,

把糕點、饽饽、饅頭恭敬地呈上供桌,

在這百無禁忌的日子裡,為兒女或娶或嫁,

把芝麻稭灑在路上,供孩童踩碎,

讨個“踩歲”的好兆頭。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我喜歡這種傳承了千年的儀式感,

喜歡這種一闆一眼、小心翼翼的莊重。

像在提醒着我們:

舊年坎坷,都已被掃除盡;

新年新歲,便從今日開始。

風霜雪的刑期并非沒有盡頭,

一如過去無論有過怎樣的不幸,

日子裡,卻永遠充滿着期待的美好。

冬日将盡,春風欲來,

新的生命在泥土深處孕育着,

新的希望在人心間萌動着。

今日大寒|寒冬将盡,時光向暖,靜待花開

我祝願你,在這最冷的日子裡,

有親人相伴,有夫妻相守,有知己相攜。

祝願你,前方皆是坦途,

處處都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好風景。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shicishijie)原創釋出,作者:葉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