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作者:心靈擺渡者清檸

本文提綱

一 中年人的生理和認識發展;

二 中年人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

三 中年人的心理自我再發展;

四 中年人的敏感期問題(再生力對停滞)處理;

五 中年人的心理營養和靈性成長。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中年生理和認知發展有自然的衰退,也有随自身生活選擇而更加青春健康的部分。中年時期是大部分人不斷意識到身體内部逐漸變化的時期,人們能體驗到衰老的某些方,是伴随年齡增長的自然衰退的過程。然而在其他方面的變化,卻是個人生活方式選擇的結果,比如飲食、鍛煉、藥品、學習等等的選擇,對中年人的體能、認知能力和健康都有着重大的影響。

一 中年期生理上的發展變化:

(1)視力和聽力:中年期的視力和聽力有所改變:視敏度下降,導緻遠視;眼球晶狀體彈性降低導緻适應黑暗的能力受損,讓他們在光線昏暗的環境裡更難看清楚,導緻爬樓梯和黑暗行走更加困難。聽力的明銳程度也開始逐漸下降,但對大部分人不怎麼明顯。

(2)反應時:反應時增長,即對一個刺激所需要做出反應的時間增長,但這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反應出來。而且反應的逐漸遲緩是可以減緩的,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積極培養更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開拓自身的認知。

(3)骨骼系統:身高會緩慢下降,中年期的骨骼系統會逐漸疏松,容易因為骨質疏松變矮。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4)血液循環系統:會緩慢下降、血液供給會下降,增加運動,改變飲食,學會放松、少煙酒,胸式呼吸等等。

(5)肌肉系統:肌肉力量、肌肉的品質、肌細胞的厚度和數量、運動速度和耐力等方面都有下降,這些都可以通過運動來增強,肌肉力量和品質是需要力量運動的,其它的跑步運動就足夠了。

(6)性活動:對于許多在婚姻中的中年夫妻來說,每周報告有一次及以上的性生活。

更年期:女性的更年期約在45-55之間,更年期也叫第二個青春期,因為雌激素和孕酮分泌開始下降,會導緻一系列與身體相關的變化。這些也會引起情緒感受的變化。男性在50歲以後,由于生殖系統的一些變化,也會産生一些生理上的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到情緒,但男性一般不太會把心理活動歸結為生理上的變化。女性一直對生理變化對情緒産生的影響更為敏感和習慣。但是這個時期同青春期一樣,也是内心垃圾堆積得很滿需要清理的時候,有些人能強烈地感受到情緒上的燥或者抑郁,有些人則沒有什麼感覺,有較強的躁或抑郁反應的人他們在人生的其它年齡階段也同樣感受過這些感覺,隻是當時沒有好好處理,現在這種感受又出來了,等待你去處理它而已。而沒有感受到的人在其它年齡段也沒有感受到過。是以更年期應該是人的心理成長的第二個高峰期。

或許一些中年人更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但是事實上從某個角度,對很多人來說,中年期是一個健康的階段,個體比此前的人生階段更加健康、更加富有。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二 中年階段認知發展

(1)一些智力活動确實有下降,但有一些保持穩定,有一些有所增加。 比如:歸納推理、空間定向、知覺速度、言語記憶,在25歲左右開始逐漸下降,并在老年時繼續下降;但是數字和語言能力卻在25歲之後保持增加直至45歲左後,然後保持穩定。

(2)流體智力确實随着年齡增加下降,而晶體智力保持穩定并且在某種情況下會提高。但是發展心理學家不提倡這種粗略地劃分。

(3)記憶能力: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和短時記憶在中年期并沒有減弱,但長時記憶略有不同,某些人随着年齡增加長時記憶會有下降,長時記憶下降是因為個體編碼和存儲資訊的效率下降而至,年長導緻定位或提取這些資訊更加困難。中年期的記憶能力下降相對來說比較微小,并且大多數可以通過各種認知政策進行彌補。比如對材料更多的注意,對主次進行更有序的排位等等。記憶的有效政策:通過記憶的有效政策,可以幫助中年人有更好的記憶。比如,進行組織,記事本、便簽紙、分類等等;給予注意;編碼特殊性原則——回到原來的地方會回憶起過去的資訊;形象化;複述等等。通過這些方法都可以增強記憶。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4)認知寬廣度:中年期很多人更有地位,或者更有專業經驗,或者更有條件關注自身的心理成長,更懂得向内看,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認知通常是不斷拓展的,他們的見識更開闊寬廣。這也是中年人的核心競争力;

(5)中年期競争力的源泉:盡管一些特定的認知能力在中年期逐漸下降,但是,中年人某個特定的技能領域的能力很高,某項專業技能能力高甚至成為了專家;區分專家和新手的标準是:新手采用正式的程式和規則并且嚴格遵守,而專家則依靠經驗和直覺,并且經常打破規則。中年人的人際交往圈子也更叫穩定和優質,這也是競争的源泉之一;中年人知識綜合能力和對世界、對人、對自己的了解等等更開闊的看法都是一種競争力。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三 中年階段人格和社會性的發展;(1)發展分正常危機模型和生活事件模型,它們對人格發展的影響:正常危機模型——以相對普遍的階段為基礎的人格發展理論,這些階段和系列與年齡相關的危機聯系在一起。生活事件模型——以成為生活中特定事件的時間點,而不是年齡為基礎的人格發展理論。

根據艾裡克森人格發展的觀點,中年期的關鍵問題是:再生力對停滞,此時人們開始考慮自己對家庭(對生命延續)以及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如果沒有,就會有一種碌碌無為的失敗感。(1)再生力對停滞:因為如今,人們的角色和時間選擇非常多樣化,社會的變化讓人們質疑和年齡緊密相關的正常危機模型。各種觀點理論家都一緻認為:中年仍然是心理持續顯著成長的一個時期。一個中年人為家庭、社群、工作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即稱為再生力。通常人們通過養育子女表現出再生力;也可以直接和年輕個體一起工作,充當他們的導師來展現再生力;或者通過創造性、藝術性的産品輸出來尋求一種長期的貢獻。進而滿足再生力的需求。能夠體驗再生力的個體,他們的關注點會超出自身,通過其他人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續。

如果在這個階段缺乏心理上的成長意味着人們開始趨于停滞。他們開始感到他們隻是為社會做了非常有限的貢獻,存在沒有什麼價值。發展心理學家,瓦力恩特提出,在45-55歲之間,有一個重要的時期:保持意義對僵化,成年人尋求他們生活的意義,盡管他們認識到世界不完美,他們還是努力保衛自己的世界,而且相對滿足。另外40歲之後,對生命有限這件事的領悟,能夠促使人們變得更加成熟。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關于中年是否存在危機,大部分人的中年期是得到;回報的時期,大多數人的家庭生活也相對更加滿意。甚至在一些文化中,根本沒有中年這一說法。他們人生階段的劃分根據自己重大的生活事件來劃分。

因為那些中年生活經曆波動的人相比平穩的人來說更加顯眼,是以他們更容易被旁人記住。人們以為,有危機的中年人似乎有很多一樣,但是其實不然。(2)人格的穩定與變化大多數人傾向說自己從青春期之後變了很多——大多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在基本人格方面,年輕時與現在有着重要的相似之處。氣質類型是基本不變的,但是一個人的行為表達方式會有較多的改變。一方面,人們的基本特質确實表現出很強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人們的看待自己和世界普遍觀點的觀點很容易改變,由于衰老、疾病、夫妻離世等等這些對生命有限的日益了解,都會改變一個人對人對世界的看法,進而改變一個的人生重點安排和計劃。個人幸福感也具有相當的穩定性。(3)家庭和工作的特點家庭方面有幾個特點:A對家庭生活滿意度恢複到初婚水準;B離異再婚,經曆坎坷,滿意或不滿意,再婚者比初婚者更加成熟;C部分人一直保持單身;D空巢chao家庭;E飛去來器的孩子。F家庭暴力工作方面:不會太在意工作的成功,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能夠把工作和休閑協調得更好。也有工作不滿意,工作倦怠或失業的困擾。或者嘗試新的職業的,開始新的職業道路。總之,在社會性上的成長,中年人可以有更加滿足的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或者可以發展出自己更喜歡的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變換新的職業或新的親密關系。。。。。。。。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四 中年的心理自我再發展。

中年期仍然是人生持續成長的一個非常顯著的時期。(1)心理成長,通過一些困惑,創傷事件,更加領悟到人生的意義,再度快速成長得更成熟更穩定;(2)人格上成長發展,可以因為生活事件或者認識上的領悟再發展;職業的提升或轉變,新的情感經曆都可以讓一個人的心理上再度成長。(3)有條件關注自己,中年人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始關注關心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态,更加容易往内去探索,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一切都會促使中年人心理修複過去的傷痛,而變得更加健康更加成熟完善。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

五 中年期的成長敏感期問題外理(再生力對停滞)

再生力對停滞,此時人們開始考慮自己對家庭(對生命延續)以及對社會做出的貢獻。如果沒有,就會有一種碌碌無為的失敗感。中年人會通過這些方法來完成自己的再生力:(1)好學上進:關注子女的成長,因為關注子女的成長進而變得更愛學習和提升自己。(2)事業上有使命感:通過傳承自己的事業,或者帶領年輕人,讓自己才能或思想得到延伸,完成再生力。(3)從事有創造力的工作,讓自己的靈感創造力持續地延伸下去。(4)為社會做出貢獻五中年心理營養給予和靈性成長中年人最需要給予的心理營養。(1)多陪伴自己、多關注自己。給予自己生理上的、情緒上的、情感上的支援和陪伴。根據自己的條件去接受外在工作和生活的事實,而要多給到自己陪伴與呵護。從外在的評價和要求、點評之中走回來,回到自己的内心。修心靜心,向内去感受和陪伴自己,讓自己健康幸福。(2)不看負面的資訊,不向外攀比;(3)多學習、多鍛煉,保持 終生成長的心态。

(4)中年是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直至耳順之年的集中年齡,中年人已經見到和體驗到生命的有限。他們更能接納生命中出現的一切,同時也有了機會向内在去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跟真正的自我去連接配接。隻有跟真正的自我連接配接,人們才能感覺到生命的無限和通達,人們才能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身體的衰老和死亡,從容睿智地來到晚年,此生的黃昏。

《中年期的身心發展和心理養育》40歲—60、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