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台腔:推動“舌尖上的‘台獨’”民進黨太荒唐

作者: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港台腔:推動“舌尖上的‘台獨’”民進黨太荒唐

台灣國小生。(圖自中時新聞網)

推動“舌尖上的‘台獨’” ,民進黨又出幺蛾子。按照民進黨一手炮制的所謂課綱,“本土語言”将在今年的新學年成為台灣島内中國小生的必修課。何為“本土語言”?課綱裡有說:閩南語、客家話、台灣各部落話、馬祖本地人講的閩東話等。

“本土語言”課從無到有、從選修到必修,20多年來在島内一直伴随着巨大争議。從“本土語言”的定義到是否要進入課堂,學者、教師、家長都提出過質疑反對,甚至有課綱審查委員會委員一起辭職表達抗議。為此,民進黨當局2018年一紙《語言發展法》強度關山:“本土語言”不僅進課堂,而且2022年新學年強制必修,再啰嗦就是“違法”!有台灣的大學教授将此生動形容為“舌尖上的‘台獨’”。

島内的“台獨”勢力為達到割裂兩岸的目的,無視大陸仍有1600萬人使用閩南語,将他們作為閩南移民後代說的閩南語視為台灣獨有的“台語”,堅決不準把閩南語和“台語”挂鈎,一提閩南語就神經錯亂。2019年台灣的課綱裡用了“閩南語”一詞,“台獨”教授蔣為文就發起所謂抗議活動,聲稱“閩南語”一詞是“去台化”,“閩”字是門裡關着蟲,污蔑台灣人,并鬧出了一系列“維護台國文”的争議事件。台灣作家張大春就此反擊嘲諷:如果罵蔣為文XXX,那我就是污蔑了XXX,我隻能罵蔣為文也太蔣為文了!

此次民進黨當局将“本土語言”送入校園必修,打着“本土多元”的旗号将“台語”合法化。就算“合法”,但閩南語、客家話都是漢語方言,有音無字,随着語言的發展,有些方言或外來語進入漢語書寫系統,台灣社會和媒體廣泛運用的“凍蒜(當選)”“奧步(不道德的招數)”等就是用漢字表現閩南方言的例子。但這僅限于個别用語,如果按民進黨當局的要求閩南語作為語言在學校教授,口語可以,書寫怎麼教?

台灣的“台獨”分子為“台語”造字行之有年,稱之為“台國文”。現在有三個版本,一是以當年外國傳教士學閩南語時用羅馬拼音注音的符号為文字;二是用漢語注音為文字;三是台灣教育部門頒布了數量有限的英語注音“文字”。“台獨”分子用這些符号夾雜着漢字創作”台國文”文學,民進黨當局設立電視台和“母語日”、舉辦各種比賽推廣“台國文”。但諷刺的是民進黨自己也不用,他們雇傭的網軍天天鋪天蓋地發文,卻都是不折不扣的漢字,沒一篇“台國文”,也許他們自己明白,就算寫了也沒人要看。

沒人寫沒人看的語言如何教?為方言造字,要老師硬教,逼孩子死學,學了不僅百無一用,還厭倦了方言,這顯然無關保護方言、促進多元,隻是在實作國文教學“去中國化”的政治目的。20多年來台灣的國文教育從李登輝時期推廣課外“鄉土教材”,到減少文言文課時、減少國文課時、國文課程顯淺化,被“台獨”勢力一步步推離中華傳統。台灣學子從過去國小生張口就是“講信修睦”到現在國中生寫出“劣祖劣宗”,語言水準已經沉淪。詩人餘光中生前曾經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堅持“文化應該讓它持續地傳承,而不能以短暫的政治正确,來幹擾文化的傳承。”

但台灣的現實是傳承就是“賣台”,“本土語言”才是政治正确。先有剛被罷免的民意代表陳柏惟質詢官員時堅持講閩南語,搞成兩人對答必須用“翻譯”的鬧劇;後有台灣師範大學給用閩南語授課的老師加薪,号稱“雙語教學”。師大退休教授潘朝陽痛批“教育可以這樣荒唐嗎?這根本就是在讨好民進黨!”

雖然必修“本土語言”已經被民進黨送入校園,但不平則鳴,争議仍舊不少、批評仍然尖銳。有教師認為:這種語言教育隻會讓台灣走向“方言化”和“部落化”;有媒體指出,在學英文和“本土語言”政治正确的意識形态下,台灣學生的語言能力不增反減,實在是被政治耽誤了;台灣“中華國文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說,台灣好不容易實作了各種方言的溝通,現在卻反其道而行之,政治令語言從溝通變為隔閡的工具,可惡!(終年無休)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