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作者:史事雜壇
第二次世界大戰,陸軍數量高達170萬,還有大批先進武器的法國僅僅抵抗了42天,便向納粹德國投降,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入侵比利時

1940年5月10日,德軍正式向西歐諸國發起進攻,大批德國戰機趁着夜色的掩護,向荷蘭、比利時等地的機場和鐵路等交通樞紐,以及重點工業城市發動了空襲,而後早已集結完畢的德軍地面部隊也開展了大規模進攻,而法國人在看到其的行動後,也确信德軍依然是繼續一戰的政策,是以在馬奇諾防線後耐心的等待,想要依靠所謂的戰場優勢,阻攔德軍最少6個月的時間,到時候英國也會迅速來支援,德國在最後必然會失敗。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空襲

而此時法軍依然堅信,德軍要想進攻必須會經過馬奇諾防線,因為除了這條路線,德軍就隻能經過阿登森林,那裡的道路崎岖無比,大部隊就算能成功通過,到了法國也必然會精疲力盡,法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而且比利時也修建了埃本埃馬爾要塞,完全可以等到法國的支援,是以在知道比利時遭遇進攻時,英法軍隊立刻派出軍隊前去支援,但令其想不到的是,在德國空降兵戰術下,比利時駐紮要塞的軍隊已經投降,德軍将領古德裡安成功将3個裝甲師部署在了馬斯河北岸,而英法軍隊忙于趕路,對這種情況毫不知情。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國空降兵

而德軍此時已經準備渡河,為了增大成功率還特意派出戰機,對馬斯河南岸進行了轟炸,短時間内便摧毀了其上的陣地,法軍的戰鬥意志是以被極大的削弱,德軍趁此機會強渡,然後工兵也開始架設浮橋,幫助裝甲部隊連夜跨過了馬斯河,此時英法兩國才得知德軍進展如此迅速,為了防止在比利時境内的英法軍隊被包圍,于是立刻派出戰鬥機實施反擊,而德軍在發現後也派戰機緊急升空攔截,同時地面高炮部隊也猛烈開火射殺英法飛機,這這樣的火力下,哪怕英國空軍強大也無法躲避,在大批戰機被擊毀後隻能撤退。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跨過馬斯河

德軍再也沒有了阻礙,大批的裝甲部隊跨過馬斯克,組成裝甲叢集長驅直入,法軍部隊根本無法阻攔,情況一度十分危急,而此時古德裡安也下令部隊,向海峽東岸的敦刻爾克突進,因為此時英法主力大部分都被德軍包圍,要想逃離便隻剩下海上的退路,是以要想斷絕其逃生的道路,就必須迅速戰領海港,而在5月24日,德軍将英法聯軍包圍在敦刻爾克時,擔心裝甲師損失過大的希特勒突然下令,要求德軍地面部隊停止進攻,由空軍出動去解決。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發電機計劃

古德裡安雖然十分不解但也隻能執行,因為這是元首下達的指令,而英國在看到德軍停止進攻後,也立刻啟動了發電機計劃,不僅派出大批海軍前去協助撤退,還征集了許多群眾和船隻,同時派出大量戰機起飛,與正在執行轟炸任務的德機展開激戰,掩護撤退的軍隊,雖然依然處于劣勢,但也使得德空軍遭受了巨大損失,而在此時比利時也因為無力抵抗德軍的進攻,在5月28日時選擇投降。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撤退

而德軍此時也将重點放在了敦刻爾克上,于是立刻從比利時的港口直撲而來,同時希特勒也允許了裝甲師參戰,但此時天氣惡化大霧彌漫,德軍戰機雖然照常起飛,但在半空中根本找不到目标,最後為了防止誤傷隻能載彈傳回,而英法軍隊也借此機會加緊撤退,雖然德軍已經盡力阻攔,但因為天氣難以轉好,空軍的轟炸每隔幾天才能進行一次,是以在最後隻能将進攻任務重新交給地面部隊。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轟炸

雖然德軍在6月5日時成功攻入海灘,但此時除了最後的防衛軍無法撤離被俘外,其他的30多萬英法軍隊已經完成了撤離,此時整個西歐也僅剩法國還具備一定的抵抗能力,但面對強大到可以橫沖直撞的德軍,剩餘的法軍根本無力抵抗,失敗也成為了早晚的事,而此時巴黎也被德軍攻克,法國政府隻能向南部轉移,而此時剛成為總理的貝當将軍也決定投降,而後正式向德國提出停戰要求。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法國投降

在6月21日時,法國将軍亨澤爾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而簽字的場所還被德國選在福煦元帥的專列車廂之中,因為這是一戰德國戰敗後,向法國簽字投降的地方,可謂是成功完成了複仇,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有着歐洲第一陸軍之稱的法國便宣告亡國,其大批精銳陸軍要不撤退到了英國,要不幹脆舉手投降,斥巨資打造的要塞也沒有發揮一點作用,那法國為什麼如此輕易的便滅亡?這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一戰後的法國

要想了解這一切,就必須要從一戰開始說起,當時法國作為戰場,光軍人就死亡了130多萬,而傷殘更是超過了280萬人,在加上因為戰争傷亡的人數,法國總共損失了超過500萬人,而這大部分都是青壯勞動力,而且因為戰争集中被北部,使得其在東北的重工業遭到了嚴重破壞,而且為了支援戰鬥,農牧業也遭到嚴重破壞的法國政府不得不大量進口,這造成了大量資金的外流,是以在戰争結束後,其不僅欠下了巨額的債務,國内的經濟也一蹶不振。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巴黎和會

而因為這樣巨大的損失,法國在巴黎和會上要求徹底地摧毀德國,但此時英美兩國都覺得德國必須留下,以保證歐洲大陸局勢保持穩定,是以法國雖然雖然十分氣憤,但也隻能選擇接受,但德國的威脅不解決其又可能放心,而且令法國人更氣憤的是,美國在戰後不久便開始支援德國,而且英國也同意了其可以恢複軍事,這給法國帶來巨大的威脅,是以為了防止戰火再次燃到本土,決定在邊境建立一個強大的要塞。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凡爾賽條約

這是法國在一戰中總結的經驗,當時很多高層也認為就算将來再起戰争,要塞防禦也是重中之重,是以在當時決定将其發揚光大,而這就使得其思想最後直接走了極端,軍事也成了完全的防守,是以法軍在之後雖然逐漸恢複戰鬥力,但思想依然停留在與一戰時期,而此時德國雖然經濟依然困難,但卻因為之前的失敗,是以對軍事十分重視,雖然限于凡爾賽條約,軍隊規模無法擴大,但德軍機智的走起了精英路線,幾乎每個士兵都被當成了士官培養。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希特勒上台

而在武器裝備上,德軍雖然不被允許生産和裝備如坦克之類的重武器,也不能有空軍,是以在當時德國人便以各種名義,在私底下進行研究,而且還組建飛行俱樂部秘密培養人才,雖然因為是暗地發展,而且國家也極其貧困,是以進展十分緩慢,但依然一點點的變強,而在希特勒上台後,德國更是為了擺脫制約而努力,并提出了崛起計劃,在1935年春是便公然擴軍,将部隊由10萬增加至50萬。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擴兵

這在當時引起英法等國的憤怒和抗議,但此時各國之間也有心思,誰都不願意在此時出兵,是以最後也僅僅隻是抗議,德國在發現沒有遭到任何制裁後,也開始變本加厲的擴軍,陸軍數量急速增加,而後還開始發展海軍和空軍,之後更是開始對外征戰,連續吞并了周圍數個地區,這使得德國的工業和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軍隊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在進攻波蘭之前便擁有了230萬的兵力。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法軍

此時法國也才有200萬左右的兵力,而且這些軍隊因為有要塞的保護,是以極其缺乏危機意識,在當時不僅不訓練,還是十分貪圖享樂,軍隊幾乎完全成為了娛樂場所,雖然有一些法國将領對這樣的情況趕到擔憂,想要進行訓練,但卻被上級以浪費子彈為由阻止,最後還是以背上了處分,這使得很多想改變的将領都在最後選擇了放棄,而法國唯一具備的優勢的就是坦克了,但也僅僅是數量多,論先程序度比德國高不到哪裡去。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戰機

而且這隻是明面上的數字,法軍根本沒有進行過任何相關的訓練,是以能提升多少戰力還猶未可知,而法國因為一些原因,對空軍的發展及不上心,不僅經費十分少,而且還不擴充軍隊,這也導緻其雖然有近千架次的飛機,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陳舊落後的,同時極其缺乏優秀的飛行員,是以兩國之間的軍事差距早已經拉大,而法國已經如此落後,但依舊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抵禦來自德國的進攻。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被德軍繳獲的法國坦克

但德國的強大明顯超出了法國的想象,其裝甲和坦克雖然裝甲并不厚,但互相之間協同配合得極好,是以戰鬥力十分強大,而法國依舊寄希望于戰壕和要塞,是以雙方的思想根本就不在一個水準上,而且德軍開局便是坦克和空軍一起出動,法國空軍雖然想抵抗,但一上戰場就被摧毀,徹底失去了制空權,是以法軍雖然有坦克,但因為裝甲厚速度慢,是以幾乎成為了活靶子,在德軍的轟炸下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英國

而除了實力的差距外,一戰的巨大損失讓法國幾十年都沒能恢複過來,是以從政府到人民都十分恐懼戰争,隻是希望能夠保住自己不被戰火波及,這也使得英法兩國在德國發動進攻後,大力推行綏靖主義,想要犧牲小國利益來保全自身,順便還可以利用德國對蘇聯發動進攻,因為自俄國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便橫空出世,在極短的事件被便影響到了很多國家,這使得英法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帝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十月革命

是以在當時為了抵制社會主義的傳播,英法都開始拉攏盟友,進而放松了對德國的警惕,同時也希望德國可以與蘇聯去交戰,想要通過戰争來消耗雙方的實力,自己則在之後坐收漁翁之利,但蘇聯和德國此時都已經崛起,是以兩者都知道對方不好惹,于是斯大林為了保護蘇聯的的安全及利益,早就決定放棄與英法一起對抗德國,而希特勒此時因為要執行閃擊波蘭的計劃,再加上其早已将法國定為第一目标,是以為了避免與蘇聯過早産生沖突,在當時便表示自己願意和其和平共處。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甚至其盟友日本在遠東地區對蘇聯發動進攻時,希特勒都沒有趁機進攻,甚至還多次派出外長向蘇聯表示自己無意與其作戰,并希望雙方能進一步談判改善關系,而蘇聯為了防止腹背受敵,在加上對英法兩國的戰火東引十分不滿,是以在當時選擇了接受,雙方在1939年8月23日時,正式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而此時英法對此并不知情,是以還做着禍水東引的美夢,直到德國與蘇聯一起瓜分了波蘭,才意識到自己上當。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閃擊波蘭

而因為英法兩國都承諾過會保護波蘭安全,是以在當時立刻要求德軍停止一切侵略活動,并從波蘭領土上撤出,但德國此時野心已經徹底暴露,是以根本不可能接受這最後通牒,英法兩國這才決定對德宣戰,但卻并沒有出兵,而法國為了防止被德國報複,不僅自己不出動軍隊,還阻止英國出動空軍,在這樣的消極避戰下,德軍成功攻克波蘭,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後為了對西歐諸國動手,再次開始擴充軍隊,一時間光地面部隊便超過350萬人。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馬奇諾防線

是以法國在當時隻想利用馬奇諾防線,迫使德軍向荷蘭比利時進攻,然後自己就可以與其打消耗戰,因為其在當年便截獲過德軍的一部分計劃,知曉其想通過比利時進攻法國,但因為希特勒本人并不喜歡這個作戰方案,是以在知道資訊洩露,再加上曼施坦是以時提出了新計劃,也就是從阿登山區進行進攻,并保證裝甲部隊可以通過時立即表示同意,并下令部隊為此重新做部署,而後希特勒還決定将計就計,派出一部分軍隊佯攻荷蘭比利時,引得英法主力火速對其支援。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阿登山區

而于此同時德軍還派出軍隊擺出陣勢,假裝要對馬奇諾防線進攻,這使得法國政府不敢調回在南部的軍隊,與此同時德軍已經對阿登山區實施突擊,而因為比利時和法軍對此地不重視,是以部署的軍隊少的可憐,德軍迅速完成了突破,而後更是不斷推進,後來更是一舉突破了馬斯河防線,法國總理雷諾感到震驚的同時也十分沮喪,在當時甚至還打電話給丘吉爾說,這場戰争法國恐怕要輸了,連高層總理都沒有信心,是以下面的法軍更加缺乏士氣。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德軍進入巴黎

而因為此時法軍精銳都被派往比利時作戰,是以剩下的軍隊不僅數量嚴重不足,戰鬥意志也十分低下,是以在當時可以說是一觸即潰,德軍壓根就沒有遭遇過像樣的抵抗,在将英法聯軍趕到海邊轉頭向巴黎實施進攻時,法國政府也沒有勇氣抵抗,最後德軍成功占領了巴黎,而此時法國内部也出現了戰和降兩種聲音,但因為一戰帶來的傷痛曆曆在目,是以哪怕法軍如今還有65個師和1200輛坦克,可以阻攔一下德軍的腳步,但其高層也不願意再作戰。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貝當

因為他們對英國失望了,就算自己再拼盡全力打敗德國,那死的也大多都是法國人,到時候損失的就不僅僅是一代人了,而是極有可能徹底亡國滅種,最後得利最大的依然是英國,而且戰争是有成本的,法國在一戰中便欠下了巨額的債務,國家的經濟是以幾十年都沒有好轉,而這還是勝利的情況,萬一法國再次失敗,到時候英軍可以再次撤回,但法國可是逃不了,是以在英國打來電話,想要與法國一起抵抗到底時,其總理雷諾直接選擇了拒絕,而後便選擇辭職,将總理一職交給了貝當正式宣布投降。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維希法國

而後德國也扶持了一批法國政要成立了維希法國,間接控制了法國南部及其中的法軍,而這些法軍也不抵觸,因為在他們看來抵抗下去就是徹底滅亡,而不抵抗的話法國還有可能存在,是以在當時全身心的投向了德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内鎮壓反抗,而且十分的賣力,而因為維希法國控制着在海外的殖民地,是以在戴高樂上司的自由法國,與其争奪殖民地西非時,雙方還爆發了達喀爾戰役。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達喀爾戰役

當時戴高樂覺得自己得到了英國的支援,再加上是為了法國而戰,殖民地的法軍必然會順勢歸順自己,但事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其上的守軍不僅拒不投降,還果斷發起了反擊,戰鬥起來十分英勇,依靠着炮台頑強的阻止盟軍登陸,在最後重創了英軍的戰艦,戴高樂最後隻能灰溜溜的從達喀爾撤退,而除了這場戰役外,維希法軍還活躍在了其他戰場上,與德軍一起與盟軍作戰,戰鬥力甚至要比墨索裡尼的意大利軍隊還要強大。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不列颠空戰

給盟軍計劃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而法國投降也使得德國的工業實力變得極強,使得德軍有了更進一步的力量,在之後大力的武裝自己的軍隊,軍事實力也變得異常強大,是以在希特勒撕毀互不侵犯條約開始進攻蘇聯時,蘇軍一時間根本無法抵抗,要不是因為其在英國身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導緻其在進攻時趕上了雨季和寒冬,再加上蘇聯的國土遼闊兵力較多,同時戰略縱深極大,導緻德軍戰線被拉的太長,兵員也有些不足,蘇聯恐怕也難逃亡國的命運。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蘇德戰争

而這也證明了閃電戰雖然原理簡單,但卻極其适合戰場,再加上德軍的實力強大,蘇聯雖然頂住了德軍的好幾次進攻,但依然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不僅工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同時大批國土淪陷,傷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6000萬,要知道當時其人口才不到兩億,這次二戰可以說是打空了蘇聯一代人,而其在最後反攻時使用的戰術也與德軍差不多,都是依靠裝甲部隊迅速推進,最後成功反攻到柏林赢得最後的勝利,由此可見這種戰術的可怕。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被俘的法軍

是以法國光速投降有着多重的原因,首先在軍事實力上德國确實占據着優勢,再加上法國國内的厭戰和消極情緒,其次是綏靖政策幻想的破滅,導緻對戰争準備不足,最後被德軍趁虛而入,使得法國連動員全國的時間都沒有,畢竟法國沒有縱深,隻要防線被突破,德軍的裝甲部隊便可以迅速推進,剩下的那點距離根本沒用,是以在意識到無法抵抗後幹脆選擇了投降,而法國在二戰中也因為投降的早,不僅本土沒有淪為戰場,人員的死傷也并不多。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希特勒

而希特勒雖然占據了法國,但并沒有獲得其強大的海軍,因為當時英國害怕法國的艦隊倒向德國,是以在當時對全世界的法國艦隊發出通牒,要求其要不加入英國,要不就前往中立國,不然就會遭到攻擊,是以一些忠于維希法國的艦隊在當時被直接擊沉,而德軍雖然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但海軍卻十分的孱弱,根本無法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是以壓根沒能力接手法國在海外的大批殖民地。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法國殖民兵

而在美國參戰後,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要不是被戴高樂上司的自由法國軍隊占領,又不就被盟軍實際控制,而當時戴高樂更是獲得了北非殖民地的支援,帶領當地的法軍和土著,在二戰中與盟軍一起作戰,在當時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正式因為殖民地的支撐,在二戰結束後,自由法國不僅有着150萬的兵力,還有着很多航母和戰艦,成為盟軍中僅次于英美的第三強國,最後在英國的幫助下還成為了聯合國五常之一。

二戰時,法國還有170萬陸軍,為何光速投降?背後真相難以想象?

戴高樂回歸巴黎

而其在重返法國後,其國内不僅經濟沒有遭到什麼嚴重破壞,還保留了大部分工業體系,可以說是變相地保留了實力,後世很多人都覺得法國這是在兩邊押注,這樣無論是盟軍勝利還是德國勝利,都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實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作為歐洲強國,當時還号稱陸軍第一強國,卻連對德軍最基本的阻擊都做不到,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内便選擇投降,在戰後也淪為了很多國家的笑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