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作者:華商韬略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文 | 華商韬略 吳蘇

  科技人員為國攻堅,不少瞬間令人深受觸動。

  比如錢學森師弟郭永懷,他連夜乘飛機把關鍵資料送到北京,途中飛機發生故障墜毀,人們找到他的遺體時,發現他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一個公文包被夾在中間,内含絕密資料。

  再比如,在電磁彈射技術科技成果鑒定會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心潮澎湃,撫摸着樣機泣不成聲。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郭永懷是唯一參與過“兩彈一星”所有工作的科學家,中國在這方面的“戰績”,大家都知道,而電磁彈射技術的突破,有賴于41歲就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馬偉明。

  電磁彈射技術是航母的一項核心技術,别的暫且不說,在這項技術的研制上,美國耗費21年,砸下32億美元,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獲得尖端技術後,美國長期予以封鎖,即使出售,也是數十億的價碼。

  前幾天,美國首次對外出售航母電磁彈射系統釋出聲明,稱決定向法國出售電磁彈射系統和先進攔阻裝置,預計總金額達到13.21億美元,約合84億元人民币。

  正是看到了這項技術的不可或缺,馬偉明帶領團隊,利用自身在電氣工程裝備研制方面長期的技術積累,成功研制出小型樣機,一舉“解鎖”關鍵技術。

  攻克基礎技術難關後,馬偉明團隊深耕數年,在電磁發射技術方面取得叢集式突破,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電磁彈射的國家,媒體稱,其全面推動大陸“重器”從化學能到電磁能的發射革命。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正因如此,他被譽為“國産萬磁王”。

  電磁彈射技術之外,馬偉明還曾攻克船艦發電機核心技術。

  具體來說,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研制新型正常潛艇,必須花巨資從國外購買高效能發電機系統,但即使掏了錢,也會産生種種問題。

  在和外商技術洽談的過程中,馬偉明便發現電機輸出存在固有震蕩的問題。這可不是小問題,固有震蕩一旦超過某個臨界點,就會造成整個動力系統的“癱瘓”,不容有失的時刻卻有可能淪為“廢鐵”。

  于是,馬偉明當面指出外商電機固有震蕩的問題。沒想到,西方專家根本不屑一顧,傲慢回應稱他們的産品“完全不存在問題”。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這件事刺痛了馬偉明,他越發明白,核心技術必須由中國制造,否則,“永遠隻能栓在别人的褲腰帶上過日子”。

  敢想敢幹,馬偉明在恩師張蓋凡的支援下,用僅有的三萬五千元,制造出兩台小型十二相電機,啟動了國産十二相發電機的研發。

  資金有限,他隻得窮盡各種辦法:沒有實驗室,就砸掉水槽,把一間20平米的洗臉間改造成實驗室;為了模拟防水環境下的試驗,他們買來食鹽研制“人工海水”;沒有起重裝置,就肩扛棒撬,笨重的鐵家夥被擡進實驗室。

  經過反複試驗、拆裝、調試、計算,整整耗費五年時間,馬偉明帶領團隊研制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十二相整流發電機。在此基礎上,又發明出帶穩定繞組的多相整流發電機,從根本上解決了“固有震蕩”這一世界性難題。

  中國打通技術後,西方的傲慢不攻自破。當初,外商強調“隻賣産品,不賣專利”,當馬偉明解決固有震蕩問題後,不得不反過來購買,使用一次就得支付250萬元人民币。

  不隻電磁彈射技術、船艦發電機相關技術,馬偉明還有多項成果,比如,他用十年攻關,研制出世界上首台交直流繞組發電機系統,将潛艇噪音降低10%以上,實作“潛艇靜音”的創舉。

攻克航母潛艇難題,西方年薪四百萬挖不動,他被稱“高智商傻子”

  不難看出,馬偉明屢建奇功的“制勝秘訣”,在于能夠真正潛心攻堅,出大力、打硬仗、結碩果。

  馬偉明超強的“戰鬥力”,即使是西方巨頭,也渴望将其納入麾下。媒體透露,早在1997年,就有西方公司試圖以年薪70萬美元(現折合約440萬元人民币)邀請他加盟,結果,被馬偉明斷然拒絕,因而被一些人諷刺為“高智商的傻子”。

  巨額利益吸引不了馬偉明,他曾公開表示:“我,心甘情願做一匹駕轅拉套的馬,為了國家利益和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以說,中國這些年日新月異,蓬勃發展,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科技報國的馬偉明!

  參考資料:

  1.《美國首次準許出口航母電磁彈射系統:對法國售價高達13.2億美元》,環球網

  2.《馬偉明:制勝深藍》,中國教育報

  3.《馬偉明:在電磁彈射技術上取得突破》,新京報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