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整合資源擴大影響力 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

作者:看看航空公司

原标題:整合資源擴大影響力 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

整合資源 拓展紅色文化市場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張栎

我省是全國紅色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不僅數量多,而且特色明顯,曆史、文化和教育意義深遠。近年來,我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成效顯著,紅色資源利用架構初步形成,紅色文化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何推進我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民進甘肅省委員會提出,我省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在取得不小成就的同時,也存在着諸多問題,對現有紅色文化資源内涵和精髓發掘不夠,紅色文化呈現方式主題單一,缺少相應的專業研究機構,産學研融合發展不夠和交通服務設施“短闆”突出,缺乏競争力和吸引力等。

為此,民進甘肅省委員會提出建議,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品牌建設,拓展紅色文化市場。綜合考量我省各地獨特的資源禀賦、人文曆史、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所處階段,将紅色文化資源、自然旅遊資源與其他人文資源進行整合,總結、提煉、突出其獨特的内涵和價值,充分展現地方特色、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征。建設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紅色文化休閑社群、紅色研學基地、紅色文化數字化業态基地等一批聚集效應明顯、輻射力強的文化産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力求“同中求異、全中求新、精益求精”,争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促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創新,提升紅色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

同時,搶抓國家“十四五”規劃、紅色旅遊發展規劃,以及建設長征文化公園、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等有利時機,編制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規劃,申報一批重點紅色文化項目。鼓勵民間組織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革命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和傳承工作,運用積極的産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開發格局。

發揮優勢 打造隴東南文旅圈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房惠玲 實習生 李芳

隴東南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曆史文化遺迹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多彩,具有發展旅遊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發揮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打造隴東南文化旅遊經濟圈,對于全面提升甘肅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和競争力,推動隴東南地區實作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民盟甘肅省委建議應打破區域行政界限,統籌規劃打造隴東南文旅經濟圈。

民盟甘肅省委建議,應打破現有行政界限和市、縣(區)之間的條塊壁壘,成立由隴東南各市縣區政府主要上司負責的隴東南文旅經濟圈建設上司小組,加強組織上司和統籌協調,形成上下貫通、運作高效、協調有效的管理體系。

利用兩地曆史文化的同源性、互補性,重要風景名勝景區相對比較集中的特點,将兩地景區景點進行聯合打造,通過高速公路連接配接,與境内的高鐵、高速和機場接軌,形成一個環形旅遊圈,通過旅遊産業帶動當地豐富的農土特産和中藥材産業發展,打造以文旅産業為龍頭,農土特産、中藥材和創意文化工藝品産業為兩翼的隴東南文旅經濟圈,通過第三産業帶動第一、二産業,促進隴東南縣域經濟發展。

同時,加快武都大紅袍花椒、橄榄油、康縣木耳等優質農土特産及深加工,利用鉛鋅、黃金、武山鴛鴦玉和隴南雞血石等地礦資源,開發文旅工藝品。

邀請文創專家、美術大師、工藝大師等,利用伏羲、女娲、麥積山石窟、東方微笑小沙彌、大地灣彩陶、周秦青銅器,以及曆史人物飛将軍李廣、姜維、諸葛亮、秦非子等文創元素,加快發展旅遊文創産業,開發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旅藝術産品,提升整個旅遊文化品質。

多元發展 向旅遊強省邁進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房惠玲

實習生 李芳

我省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建設旅遊強省的潛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旅遊資源開發、經營管理機制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但客觀分析,我省距離旅遊強省的目标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政協甘肅省十二屆第五次會議上,政協委員榮志遠帶來了關于建設旅遊強省的提案。

榮志遠告訴記者,省上主抓的20個大景區軟硬體設施、接待能力、影響力、輻射帶動力不斷提升,旅遊産業進入了實力明顯增強、綜合效益大幅提升的高速發展期。但從全省範圍看,一些景區還存在軟硬體設施配套水準層次低、旅遊節點城市服務功能弱、資源開發亮點少等問題。而且全省5A級旅遊景區僅有6家,隻占全國的2%。全省多處省級以上景區的資源隸屬不同部門條塊管理,文物機關、林業部門和旅遊開發銜接不夠,資源分割,阻礙了産業做大做強。

為此,榮志遠建議,應借鑒外省做法,實行旅遊資源屬地化管理,建立權責分明、高效運轉的大景區管委會機制,實行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吸引省内外戰略投資者參與開發經營,支援省内國有大型企業優先取得重點景區特許經營權。

培育領軍企業,充分發揮文旅集團和公航旅集團的職能作用,引進一流專業團隊,助推文化旅遊專業提升策劃營運水準,實施人才強旅戰略,培養全省急需的各類實用型旅遊人才。

同時,應加強文旅融合,打造“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布局、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集中打造“旅遊+文化”“旅遊+通航”“ 旅遊+體育”“ 旅遊+科技”“旅遊+研學”“旅遊+鄉村振興”融合的特色品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