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頭虎腦”紅絨花,寄托美好祝福

“虎頭虎腦”紅絨花,寄托美好祝福

絨花坊裡,趙樹憲正在進行“打尖”工序。 南報融媒體記者 衛淩雲攝

“這支‘虎頭虎腦’絨花,是虎年限定款。别看就一隻小老虎,技術工藝可不簡單,從設計、打樣到細節配件,都經過團隊反複修改,虎的面部表情最難拿捏,一不留神,神态就變了。”近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南京絨花代表性傳承人趙樹憲制作的虎年特别款系列絨花頭飾、胸針全部上新,前來絨花工作室參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南京民俗博物館,年代久遠的古樸廂房裡,牆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精美的絨花作品。福喵系列、五福臨門、年味好禮等虎年特别款絨花一一陳列在櫥窗中,燈光下的絨花,泛着獨特的光澤。一盞台燈,一方桌案,眼前的這不足20平方米的小空間便是趙樹憲的手工坊。紅、粉、黃、綠等色的蠶絲絨,在他的鉗子下被穿上鋼絲,彎成柿子、幸運草、福祿星等各種形狀的絨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做絨花就像蓋房子,有一道工序做不好都不行,做每一道工序都要有基本功。”據趙樹憲介紹,制作絨花的主要材料是蠶絲,整個制作過程分為“勾條”“打尖”“傳花”等多個步驟。首先,要将蠶絲煮熟後的熟絨,染成不同的顔色,制作絨花花瓣和花蕊的材料。再用燒至退火軟化的黃銅絲撚成螺旋狀,成為“絨條”,也就是做絨花最基本的部件。接着,用剪刀對絨條進行修剪、加工,變成各種形狀,即為“打尖”。最後再攢成各種花式,一朵絨花才算初步完成。就算同一朵絨花,也需要數支不同規格的絨條,是以,最簡單的絨花也要花費至少兩天時間來完成。

趙樹憲做絨花無需圖紙,設計的圖案、色彩的搭配在心中成型,一天的時間裡,窗外光影流轉,幾縷絲條簇擁着漸漸幻化為一朵簪花。在絨花制作中,往往也會進行一些原創設計,讓小小的絨花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一些傳統的絨花樣式,與現代時尚有些脫節,像這樣的我就會做成小裝飾品、擺件等,也很受大家歡迎。我們也會注重在絨花制作過程中融入一些時尚元素。”趙樹憲說。比如,古代春節頭飾,15款設計産品都保持着古時候的樣式,原汁原味;虎年特定款的五福和福喵款,融入了卡通元素,色彩鮮明、俏皮可愛,很受小朋友喜愛;柿柿如意等年貨好禮系列,或喜氣祥和,或淡雅新穎。

“絨花,一直以來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春節有用絨花裝飾的習俗,借以祈福。自從微信商城和淘寶官網上線新品,我們的訂單一個接一個,大家夥每天都在工作坊前忙個不停。這隻‘小老虎’最為緊俏,幾天時間被訂走了五六十隻。”說話間隙,趙樹憲手中的剪刀輕快地“咔咔”幾下,細細的絨毛随之飛舞。

前年,65歲的趙樹憲創辦了非遺文化公司,招收了一批90後學徒。年輕人的到來,給絨花坊也帶來了新氣象,不但創新推出了不少産品,還将作品搬上了線上。好的一面是不愁客戶,不太好的一面是産品供不應求。特别是這個新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線上上下單訂貨,大家對絨花的喜愛讓趙樹憲感受到不一樣的民俗熱度。

看到傳統的手工藝絨花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趙樹憲心裡十分高興,也更迫切地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做絨花對我來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輩子的事業。”趙樹憲說,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将手藝作為職業,讓手工藝絨花能夠品牌化、産業化,真正做到“以産養遺”,将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

通訊員 建萱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