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芃:日增新冠确診數再創峰值,英國不僅“躺平”還放寬隔離标準

作者: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吳芃】

近日,深陷“派對門”的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正處于焦頭爛額中,甚至可能職位不保。英國《衛報》稱約翰遜下台隻是時間問題,可能兩周内被迫辭職。

新年伊始的1月4日,英國新冠病例就呈現新一輪峰值,英國政府公布新冠病例日增218724例,首次突破20萬。随後,單日增長病例呈下降趨勢。

吳芃:日增新冠确診數再創峰值,英國不僅“躺平”還放寬隔離标準

意料之外的是,英國政府不僅沒有采取再度封城或其它更為嚴格的舉措,相反,英國衛生大臣薩吉德·賈維德(Sajid Javid)還于2022年1月13日宣布,“在英格蘭,Covid-19檢測呈陽性的人的自我隔離期将縮短至5天”。

這已是英格蘭在新一輪高峰期間第二次縮短自我隔離期的要求。2021年12月22日,英國政府宣布檢測呈陽性的隔離期由10天縮短至7天。

在經曆疫情的第三個年頭,更多的英國居民已經習慣了新聞裡與疫情相關的“增長”,也開始對“确診”習以為常。正如薩吉德·賈維德聲稱,“在我們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時,保護我們的健康與自由”。

一位在英國讀大三的中國留學生朋友告訴筆者,“我與5位同學一起合租一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前段時間有3位同學感染了新冠”,“現在身邊人都把新冠病毒‘感冒化’了,實際上症狀也與感冒差不多,這幾位同學在自我隔離期就轉陰了,症狀在轉陰後幾天逐漸消失”,“可能就服用了一些維他命”。

“有研究證明接種疫苗可以有效地較少重症率”,“很多死亡病例是因為沒有接種疫苗,或者隻接種了一針疫苗”,另一位來自英國本地的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大學生也是相似的觀點,并認為自己感染時的症狀與較重的感冒無異。

根據英國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1月13日,12歲以上人口的第一針接種率達90.5%,第二針接種率達83.2%,第三針接種率達62.9%。另一組資料顯示,2022年1月14日的新增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數仍舊達270人,自疫情開始,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數共計151612人。

據一位在零售行業工作的人員稱,“公司要求我們必須打第三針疫苗,否則,可能會被減少福利,或者通過調崗來降低績效”。還有一位在英留學生也補充說,“有些人沒接種疫苗是因為身體的不适,醫生也建議不接種疫苗,有些人是擔心政府與疫苗公司存在某種利益關系,打了第二針又打第三針”。

“事實上,更多英國群眾與政府一樣,在疫情帶來的親人朋友離世的悲痛的同時,他們也期待經濟的複蘇,讓一切走上正軌”。

“我們不希望封城”,“這樣會降低生活品質,收入也會減少”,“現在英國政府已經向大學明确表明不會再為上網課站台”,“一些大學繼續上網課是為了節約成本,前段時間大學工會抗議說由于線上遠端工作,實際上暗中增加了工作量,同時也抱怨大學不考慮從業人員的心理因素”,一位來自大學機構的從業人員說明了自己的理由。

不過,有一些資料顯示了英國群眾對經濟複蘇作出的貢獻。此前,英國公司注冊處發表于2021年6月24日的《公司注冊活動:2020至2021》表明,2020年至2021年是有史以來公司注冊人數最多的年份,2020至2021年有810,316家公司注冊,與2019年至2020年相比,增長了21.8%。

近期,英國政府釋出的統計報告似乎也讓英國群眾看到了一絲希望。2022年1月14日,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發文,估算2021年11月的GDP(國内生産總值)增長達0.9%,首次超過疫情前(指2020年2月)的0.7%。并指出,服務業是主要增長點,在服務業14個産業細分中,有8個超過疫情前,其中人類健康和社會工作活動、批發和零售貿易以及藝術、娛樂和休閑貢獻最大。

英國财政部長蘇納克(Rishi Sunak)在社交媒體上發文,“令人驚訝的是,經濟規模在11月恢複到大流行前的水準——這證明了英國人民的勇氣和決心”。

吳芃:日增新冠确診數再創峰值,英國不僅“躺平”還放寬隔離标準

其它資料也顯示英國的經濟有正在回暖的迹象。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2021年12月14日釋出的《英國勞動力市場概覽》,按照現行統計方法,截止2021年11月,英國有2940萬授薪員工,在經曆了2021年1月的2808.6萬人的低點後,比2020年2月疫情之前增加了42.4萬人。同日釋出的《英國就業》指出,從事兼職工作的人數在經曆疫情初期(2020年1-3月統計)到2021年3月-5月統計期間的持續下降後開始逐漸回升。

吳芃:日增新冠确診數再創峰值,英國不僅“躺平”還放寬隔離标準

但随着變異毒株Omicron的傳播,此時英國疫情又在經曆新一輪的高峰(注:2021年12月13日報告新冠病例日增超過8萬,較上一日增長3萬,持續增長至2022年1月4日),該輪高峰對英國經濟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在顯現。2021年12月與2022年1月的經濟增速是否能保持2021年11月的水準,仍舊存疑;奧密克戎恐怕會讓英國的“喘息期”縮短。

事實上,另一份來自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報告指出,在2021年12月下旬,約有3%的勞動力估計因出現新冠病毒的症狀、自我隔離或隔離,而休病假或無法工作,這是自2020年6月開始進行此項統計後出現的最高值。

此外,英國經濟受疫情影響不僅僅是所顯露出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也可能存在“内傷”。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指出,截止2021年11月,用于衡量通貨膨脹率的CPIH(包括業主住房成本在内的消費價格指數)達到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在過去12個月裡增長了4.6個百分點。

吳芃:日增新冠确診數再創峰值,英國不僅“躺平”還放寬隔離标準

新冠病例日增能否擺脫居高不下,經濟複蘇的萌芽是否能進一步生長,仍将留給2022年的英國。當然,也許在這個艱難時刻,英國人還得騰出時間,看一出“換相”大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